杨晓雄对记者透露,电视剧《七剑下天山》的编剧团队中,有可能让此前在圈中出名的“编剧枪手”浮出水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为投资方和大牌编剧以不署名方式撰写剧本,本报记者调查中国影视业“枪手”内幕
“枪手”一词有人考证源于清朝中叶捐监(用钱财买取功名)盛行之年,既然可以捐监,每年科举应考的举子包请“枪手”代为考试。而在当今的影视业也出现了一批被人们称为“枪手”的从业人员,他们的工作是替投资方或大牌编剧以不署名的方式撰写剧本。他们是影视产业链的新生一环还是传统社会积弊的“衍生”呢?他们是推动影视业发展的“助产士”还是卖字为生的“包身工”呢?本报记者近日对几位业内人士和编剧进行了采访,揭开蒙在“枪手”脸上的面纱。
受访者
杨晓雄(《京华烟云》、《大汉天子》编剧,影视策划人)
张永琛(《末代皇妃》编剧)
王斌(《英雄》编剧、张艺谋电影文学策划)
秦溱(北京黄金档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枪手”生存状态
1 充当“枪手”的是哪些人?
“一些文艺青年或文学爱好者。”“电影戏剧的专业院校中的在职学生或刚毕业的学生。”
在“枪手”遍地的电视圈,“枪手”都来自何方呢?
他们是由哪些人构成的呢?
编剧张永琛告诉记者,“枪手”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像一些文艺青年或文学爱好者,很多人都想成为“枪手”,因为北京是电视剧创作生产的中心,所以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寻找机会,在“北漂一族”中就有许多专门充当“枪手”的人,另外一些电影戏剧的专业院校中的在职学生或刚毕业的学生,也有很多人干着“枪手”的工作,地方作协的一些二、三流或不入流的作家也有充当“枪手”的,但这种人接的“活”比较少,他们主要是看到电视业比较火也想改行当编剧,所以找个机会练练手。
杨晓雄认为“枪手”不是人人可以当的,好“枪手”比差编剧强,因为他经验丰富,创作取材广泛,技巧娴熟,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像中戏、北电、北广等专业院校文学系、编导系的学生和一些教师在“枪手”中占的比例最大。
他举例说,电视剧《七剑下天山》的编剧团队中,有可能让此前在圈中出名的“编剧枪手”浮出水面。
2“枪手”工作有几种方式?
“有一个创作小组,几个人分工负责。”“请大牌编剧帮他们接‘活’,创作出来的东西由大牌编剧挂名。”
杨晓雄告诉记者,大编剧手下都是一个创作小组,有几个人,分工负责,他们通过一些关系跟编剧成为合作伙伴后长期进行合作,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枪手”的工作模式。还有的“枪手”小组请大牌编剧出面帮他们接“活”,创作出来的东西由大牌编剧挂名,类似于“假集体”和“假国营”方式。
秦溱透露现在“枪手”的工作渠道有很多种,有的是找到影视制作公司毛遂自荐,有的是“枪手”之间互相“转包”,由大枪手把活转给小枪手,再由小枪手把活转给更小的枪手,甚至现在还有的是通过网上进行交易,双方连面都不见。
3 “枪手”的档次和收入有何不同?
“一档‘枪手’活很多,抢不着他。二档要经过很长时间锻炼,三档的水平和收入更低。”
杨晓雄认为:“枪手”的水平有高有低,也分一二三档,一档的“枪手”枪法很准,活很多,抢不着他,他们的收入已经接近署名编剧了,每集的收入达到了1万—1.5万元,离成为正式编剧已经很接近了,二档“枪手”连一档“枪手”收入的一半都不到,他们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锻炼,才有可能成为一档“枪手”,三档“枪手”的水平和收入就更低了。
张永琛指出“枪手”的收入不会太高,也不会太平均,因为写的量不一样,职责也不一样,“枪手”一般只写剧本的初稿,而且只写一稿,编剧对“枪手”写的稿子一般改动也比较大,优秀的“枪手”赶上大制作的戏,有的一集能拿到1万元,水平较差的“枪手”一般一集也就几千元不等。
秦溱说:“枪手”其实就是白领写手,从文字创作上来说是卖字为生,一档的“枪手”一般与成熟的编剧经常合作,他们在剧本的某个环节上做的特别好,不太独立去接一部剧,他们每集的稿费一般是大腕编剧的一半,二档“枪手”的片酬基本上是五六千一集,中戏、北电刚毕业的学生或研究生一般是二三千一集,正在上学的学生最少,每集只有500—1000元,因为片酬太低,所以他们的工作完全是在“码字”,是凑字数,把剧本写成了流水账。
杨晓雄还指出:“枪手”对待职业的态度主要分两种人,一种是有热情、有抱负,虽然没有署名,从心理上说很痛苦,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能够成为真正的编剧,还有一种人图的就是“短、平、快”,满足于赚生活费,质量不能保证,署不署名无所谓,写出来的东西不能算是作品。
4 枪手行业的竞争是何状况?
“竞争很激烈,生活无规律,收入不稳定。”“通州有一个‘枪手村’,集中住着一批外地来京靠卖字为生的‘枪手’。”
张永琛说:“枪手”们的工作其实很辛苦,他们为了写剧本,几乎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一方面闭门造车,绞尽脑汁,另一方面生活条件也比较差,生活无规律,他听说在通州有一个“枪手村”,集中住着一批外地来京靠卖字为生的“枪手”,他们住着平房,各方面待遇很差,而写出来的东西成功率也很低。
秦溱则表示目前在电视业拖欠“赖”编剧稿费的现象很普遍,几乎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他甚至开玩笑地说:现在不是能够写出收视率高的编剧就是好编剧,而是能够要来全部稿费的编剧才是好编剧,认为编剧的权益有时得不到保障,经常被拖欠,所以“枪手”们的稿费也存在着严重的被拖欠的情况,他们的收入本来就低,再加上被拖欠,所以有的生活也很困难。
《大长今》的编剧金英贤不讳言韩国的编剧多是集体作业。/《生死时速》的编剧只提供了一页剧本,剧本其他部分由“枪手”创作完成。
“枪手”生存困惑
《大长今》的编剧金英贤不讳言韩国的编剧多是集体作业。
《生死时速》的编剧只提供了一页剧本,剧本其他部分由“枪手”创作完成。
1为何“枪手”难在电影界流行?
“电影圈的编剧比较专业,需要高度的浓缩,一般‘枪手’很难具备这样的水平。”几位被采访者一致认为,编剧“枪手”现象主要出现在电视业,在电影圈里“枪手”活动的空间很小。
王斌认为:“枪手”在电影圈很少出现,电影圈的编剧比较专业,写作的方法也与电视剧不大一样,电影需要高度的浓缩,需要能够体现出编剧的功力和水准,一般的“枪手”很难具备这样的水平。
秦溱认为:电影市场不成规模,国内的电影市场基本上就是三个人的电影,每年虽然产量很高,但进入院线上映的很少,市场空间的狭窄和畸形使得电影编剧的创作主要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包办”式的劳动。
杨晓雄认为:目前内地电视业流行“枪手”,是电视业繁荣发展链条上很重要的一环,以前我们的影视编剧习惯于小农经济式的创作,从想选题、编故事到完成剧本,又当“总工程师”,又“挖土方”,把剧本创作视为个体劳动,而电视剧有强烈的商品属性,作为前期剧本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工业化的操作手段和程序,像海外影视剧的生产有大、中、小编剧,大编剧负责故事创意和剧情大纲,中编剧负责剧本的分集和分场,小编剧是前线编剧,一般跟剧组填台词,随时修改剧本,所以这是工业化生产的路子,一部40集的电视剧要写80万字,再改一遍就是160万字,在编剧的环节上需要分工合作,是一种集体创作,现在出现的编剧“枪手”其实干的就是中编剧和小编剧的“活”,这是随着电视产业化发展、按照市场需要而诞生的产物。
杨晓雄另外还指出,目前我国的电视剧市场非常繁荣,每年的产量在1万集以上,报批的集数达到4万集以上,如此大的产量以目前的编剧队伍是难以实现的,而一些投资很大的戏,他们对无名或年轻的“枪手”挑大梁编剧是很难放心的,需要一线的编剧加盟把关,而一线的编剧又很有限,有的人“活”很多,分身乏术,把创作接过来以后再转包出去,由“枪手”参与一些创作,但最后统一由他把关、统筹,这样投资方即使知道有“枪手”参与对作品的整体质量还是信得过的。
秦溱认为:所谓“枪手”其实叫写手更准确,现在我国的电视剧市场空前繁荣,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四五十亿,能够养活很多参与电视业生产的人,这些人都是产业链上的一环,都有他们存在的必要,电视剧是产品、是生产不是创作,是大众表达,不是个体表达,实际上传统意义上一个编剧“单打独斗”不符合市场的要求,在剧本的创作上更多的时候靠的是“人海战术”。
电视剧更强调剧本的概念,剧本元素是可以分解的,可以分解成故事、情节、人物、桥段、台词等等,有的人适合做剧本的这个环节,有的人适合那个环节,剧本是一种集体创作。
王斌与杨晓雄、秦溱的看法并不一样。他认为“枪手”的出现与目前电视市场不规范和投资盲目有很大的关系,他说现在电视业成为某些人捞世界的好去处,很多时候一部作品在市场上的成功不是靠质量,而是靠关系,关系好就可以把电视剧卖出去,质量有时并不是主要的,一些有商业品牌的大编剧在他所谓的大旗下,拉来了几杆“枪”东拼西凑稍加修改弄成个剧本就交给老板,而有的老板专业水平低,或者对电视剧的生产了解不深,就容易被蒙骗,这样也就导致电视剧的质量越来越差。
2 编剧对“枪手”构成侵权吗?
“‘枪手’的创作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程序,正像一种商品人们记住的是商标,因此不存在剽窃和道德问题。”
“枪手”参与了剧本的创作,而他除了获得稿费外,却没有得到署名,那么署名的编剧对“枪手”的劳动成果是否会构成侵权呢?是否有违职业操守呢?
对此问题王斌认为:“枪手”与编剧或投资方之间大多数没有合同,一般是把条件谈好,遵守一个游戏规则,一些知名的编剧署名的剧本其实有一部分是“枪手”创作出来的,甚至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枪手”的成果,而他拿着大部分的稿酬,署着自己的名字,这种行为虽然说不上欺诈,但起码是不道德的,有违职业操守的。
杨晓雄首先表示:自己写剧本从来不用“枪手”,这是因为他很享受个人创作的愉悦感,想过这把瘾,他认为编剧“枪手”跟替人考试作弊不是一回事,不存在职业道德问题,没有巧取豪夺,互相之间在创作和市场上形成默契,很多大牌编剧不缺这个名,其实是用自己的品牌帮助兄弟们创造锻炼的机会,卖产品,“枪手”们是先得利后得名,这是他们成为职业编剧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付出的必要成本,而且有的“枪手”只是为了挣钱,并不希望署名。同时杨晓雄还指出,影视剧本著作权与小说著作权不是一回事,编剧往往是“委托创作”,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来说,编剧的收入不叫稿酬,而是“特许权使用费”,音像制品的版权不属于编剧。
秦溱认为:著作权最重要的是“独特的表达方式”,我常说莎士比亚无故事,所有的故事和情感其实都被前人写尽了,电视剧的本身是产品,它的生产过程是一种拼贴,“枪手”的创作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程序,正像一种商品人们记住的是商标,而不会知道生产这个商品的人是谁,因此编剧和“枪手”之间不存在剽窃和道德问题。
3“枪手”是未来编剧“摇篮”?
“长江后浪推前浪,未来的优秀编剧肯定会从现在的‘枪手’中产生。”
杨晓雄认为:现在有志于编剧的年轻人一般不可能得到投资公司的重用,把整部戏完全交给他们,“枪手”是他们必须经历的一个自我锻炼和提升的过程,在今后新的中青年优秀编剧中,肯定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枪手”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这是他们竞争奋斗的结果,也是他们最终被市场所承认的结果。
张永琛认为:作为一个好编剧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而“枪手”其实就是他们学徒的过程,他们需要经历这个过程,在现在的“枪手”中今后肯定会出现不少优秀的编剧。
秦溱表示:长江后浪推前浪,未来的优秀编剧肯定会从现在的“枪手”中产生,但第一要能吃苦,要看清自己发展的轨道,不能认为自己做“枪手”是有人在剥削他;第二要有梦想,有欲望,电视业编剧的概念在二三年内会改变,会更宽泛,“枪手”只有先把剧本的各种创作环节都掌握了,学精了,才能做像好莱坞所说的“剧本医生”那样的工作。
“枪手”的出现对电视业产生积极的作用还是负面作用呢?王斌认为会产生负面作用,认为“枪手”第一是低片酬,第二不需要对剧本质量负责,第三毫无训练,没有人生阅历和体验,第四只是把剧本当一个活儿来干,这样使得剧本的质量越来越差,电视剧的质量也越来越差,产生一个恶性循环,阻碍了电视业的发展。
而杨晓雄却认为,电视业的发展,需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创作队伍,靠有限的大牌编剧是不够的,“枪手”将培养出大量的编剧人才,恰恰对电视剧的规模化生产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张永琛也认为,“枪手”的出现对整个行业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因为电视剧的生产越来越工业化,商品属性越来越突出,但他个人却从来没有用过“枪手”,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体现出个人的风格。
秦溱认为,不是因为出现了“枪手”,才使电视剧的质量下降,而是因为有了更多的“枪手”才能保证电视剧生产的活跃和繁荣,对一部电视剧影响最大的是前期的创作人员,剧本一定要工业化,它是电视产业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