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红楼梦》剧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一个是琅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1985年王扶林执导的电视剧《红楼梦》成了一个时代的经典,而央视将要重拍《红楼梦》的消息,近来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记者近日获悉,新版《红楼梦》的制片方之一华录百纳公司已正式宣布从本月起征招演员,计划全部启用新人,经培训3个月后饰演该片主角,“一切顺利的话,电视剧将在2006年年底开拍。”
日前,记者采访了新版《红楼梦》的编剧、浙江省作协主席黄亚洲。他告诉记者,2003年5月就已完稿的新版49集剧本和老版本相比,在《红楼梦》120回通行本的基础上强化了宝钗黛的爱情悲剧,更为正视书中的佛道色彩以及“形而上”的某种思考,并增加了后40回的改编篇幅,“但由于导演人选尚未确定,所以剧本里的很多东西都还言之过早。”
遵照120回通行本改编
据黄亚洲透露,他早在2003年5月便已第二次修改完毕新版《红楼梦》的49集剧本,基本上是遵照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120回通行本进行改编的,也就是说,新版将在相当程度上肯定高鹗续写的后40回内容,“套用鲁迅先生对这后40回续作的评价,就是‘想来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
1985年的旧版36集《红楼梦》曾用30集的篇幅改编了小说的前80回,而高鹗所续的后40回只改编了6集,就这6集而言,内容上也进行过不少改动,譬如把宝玉由出家改成行乞,探春的“远嫁”地点则是出了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主要人物的命运和结局。当时的编剧可能认为这样的变动是符合前80回的“暗示”的,但是黄亚洲坚持认为,人文社的82版《红楼梦》120回通行本,是读者和观众心目中长期以来一个比较完整的版本,其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所以,这次改编的剧本大部分的内容都尊重了120回的《红楼梦》通行本,编剧的想象和创作将被更多地体现在情节的增删和对种种细节的选择、强化和渲染之中。黄亚洲表示,“原著的精神、人物的命运沉浮、典型性格的典型描绘,我都要忠实遵循,并通过我自己目前的认识和价值观加以集中概括,相信我能在文学性和故事性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平衡点。”
从宝黛前世夙缘说起
黄亚洲的《红楼梦》剧本和曹雪芹的原著一样,是以“石头下凡”开场的。为了强化电视剧的故事性,黄亚洲安排宝玉和黛玉在转世投胎前就互相见面,“当然是以神仙的身份———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并且与他们在后世里的形象保持一致。”黄亚洲说,这也是在此次重拍中正面表现《红楼梦》“佛道色彩”的相关内容。
新版中还有一个改动是把“宝玉成婚”和“黛玉惨死”安排在同一时辰。虽然在原著中黛玉的死讯是宝玉成婚后几天才得知的,这样的安排也更为平实,有些红学著作对此安排击节赞绝,但黄亚洲认为,电视剧和书稿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电视故事可能更需要人物情感的爆发力,所以还是让宝玉穿一身新郎服奔出门去潇湘馆哭灵会比较有震撼力。这既符合说故事的特性,也容易把观众的情绪拉到最高潮。”黄亚洲的这点看法,是从进一步聚焦人物情感浓度的观点出发的,与越剧电影《红楼梦》在相关情节的处理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加强故事叙述的清晰度
在改编的过程中,黄亚洲有他自己设定的创作原则,比如说,加强故事叙述的清晰度就是其中一项。有些文本中不曾描述的“幕后戏”,在电视剧里就得拿到前台来表现。
“比如说宝玉去妙玉的庵里取红梅,宝玉也说‘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这个‘费’字理应清晰化。宝玉怎么进去,怎么取,妙玉对这位‘宝二爷’的微妙心境又怎么体现”,黄亚洲都要求自己能够做出尽可能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形象再现”。再如金钏儿的一年死祭,宝玉找了个郊外野庙悼念她,原著只是用小厮的话语来给予读者某种暗示,但黄亚洲认为,电视剧的特性还是故事性的明白和晓畅,不能打哑谜,从而导致观赏障碍,因此这一故事情节也必须点破,让宝玉的悼念能较为清楚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讲故事是要有悬念,但是不宜过多猜谜。”此外,对秦可卿和她公公贾珍的关系,黄亚洲也做了略微明朗化的处理。
对王扶林导演心存感激
黄亚洲告诉记者,当初电视剧《红楼梦》定下要重拍,邀请他担任编剧的时候,他有很多顾虑:一是,85版《红楼梦》相当经典,每年都在重播,这说明它的生命力非常强,重拍有没有必要?二来,旧版《红楼梦》是请三位红学家做编剧的,黄亚洲虽然影视编剧经验丰富,曾为《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等电视剧编剧,“但我毕竟不是红学家,找我来写这个剧本是否合适?”后来,制片方通过调研告诉黄亚洲,凡名著隔一定的时期重拍,资金和市场都是存在的。至于请他这样一位“非红学界人物”来改编剧本,制片方是这样解释的,“电视剧文本的本身,更注重文学因素和故事因素,而不需过多地演绎文本背后的考证的东西”,因此选择一位作家和诗人来担纲编剧是有意义的。
话虽如此,黄亚洲仍对旧版《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和冯其庸、蔡义江、丁维忠、吕启祥等几位红学家心存感激,“比如王扶林导演,在谈话中常常会指点一些旧版电视剧中所留存下来的遗憾之处,这使我很震动,也很感动。其实旧版《红楼梦》是很经典的,但他仍然再三地挑一些毛病,这说到底是对新编剧的鞭策和指点。跟他们几位多次的接触和求教,使我得益匪浅。”
“嗜红成瘾”做“媒人”
在述及自己的“红学学养”时,黄亚洲向记者坦言:“在接受任务之前,我只看过两遍《红楼梦》。一遍是在小学时;另外一遍是‘文革’时期,也是带着‘批判’的任务读的。中学时代,还曾读过俞平伯的研究文集,仅此而已。”不过,自从开始写剧本到今天,黄亚洲日渐“嗜红成瘾”。据说,在写剧本的两年时间里,黄亚洲始终随身携带一本翻烂了的《红楼梦》,也开始关注起各种“红学纷争”来。比如新近出版的《土默热红学》,就让黄亚洲对原著作者为洪的说法以及大观园的原型在杭州西溪湿地的说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我最近在做‘媒人’,希望剧组的选景、搭景工作与西溪湿地第二期工程中要建的‘洪园’等有关《红楼梦》的景点能有一个结合。我希望杭州之美与红楼梦之美能有几分重合。” 干琛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