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加拿大演员TrevorHayes扮演的白求恩(右二)
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即将于1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虽然拍完该片已经大半年,但导演杨阳却仍深深沉浸在那段与白求恩“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一说起这部戏,未曾开口先红了眼圈,话语间几度哽咽落泪,“能够拍摄白求恩的故事,是我三生有幸。”杨阳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时时刻刻都被他的人格和精神所打动,就像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感悟。”
“白求恩灵魂引导我”
在接拍这部戏前,杨阳已经签下了另一部电视剧的合约,但当她看到尚未完成的《诺尔曼·白求恩》剧本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冲击着她。正是出于这份感动,一向对剧本慎而又慎的杨阳,竟冲动地“违约”中断了先前的合同,一头扎进《白求恩》的创作中。
在该剧的拍摄中,用杨阳自己的话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艰难”。2005年的春节,杨阳和伙伴们关在堆满了大量关于诺尔曼的资料、传记的屋子里,寻找着别人没有表现过的细节和角度,苦熬20多个昼夜,终于完成了剧本。紧接着远赴加拿大选景、挑演员,全剧聘用了100多位外籍演员。在蒙特利尔拍摄时,所有场景、服饰、道具全部沿用当年的历史实物。回到山西祁县拍摄,又遭遇恶劣的环境,“片场暴土扬尘,演职员们爬山越岭,顶着无遮无拦的烈日,就着风沙进餐,每天工作14个小时”。更让杨阳难过的是,由于忍受不了艰苦的环境,主要外籍演员没能拍完戏就离开了……但是,这更坚定了杨阳要拍好这部戏的决心。她说:“是白求恩的灵魂一步步引导着我,让我越来越理解他,也越来越敬重他。他不再是一个概念化的英雄,而是我们的朋友和兄长,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我拍这部电视剧,更多地是对一种精神的呼唤。”
还原真实的白求恩
“1939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在中国河北一个小山村里,一盏昏黄的油灯下,白求恩平静地写完自己的遗嘱,几个小时后,他告别了人世。一队年轻的八路军战士抬着他的遗体,躲避敌人的追击,翻山越岭走了五天五夜,为了找一个不被日寇蹂躏的地方安葬他们崇敬的白大夫。沿途村庄里的老百姓都来为他送行,人们含着眼泪,送了一程又一程……”这是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中最感人的一幕。
杨阳说,过去人们知道的白求恩,大多只是来自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而这部戏所讲述的白求恩故事,第一次真实展现了白求恩49年的人生轨迹。从一个浪漫冒险的西方“愤青”,到生活优裕的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曾经风流倜傥、放浪形骸,也曾经在美女如云的酒吧里通宵狂欢……但是当他目睹医疗界的腐败麻木,看到底层人民的痛苦,他最终抛弃了上流社会,选择来到战火纷飞的中国抗日战争最前线,以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救治伤员,直至把生命献给了这片土地。
杨阳说:“我希望通过这部电视剧告诉大家,白求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怎样做人,怎样行医,怎样看待穷苦人,怎样享受生命?相信任何人看了都会感动的。”
白求恩精神没过时
“67年过去了,白求恩的名字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已经十分遥远和陌生了,今天重拍白求恩有什么意义?”这是许多人向杨阳提出的问题。
杨阳说:“拍完这部戏,我更加深切地感到白求恩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剧中,当看到一位伤员因为医生没有及时为他上夹板而可能成为瘸腿时,白求恩大发雷霆,痛斥他“不配当医生”。在战地急救所,白求恩用嘴为一名中国小战士吸出伤口里的脓液;在晋察冀山区,白求恩不分昼夜连续工作40个小时,接连做了71个手术;他脚上穿着和战士一样的草鞋,却谢绝了毛主席发给他的特别津贴;他看到伤员们冻得瑟瑟发抖,而一名干部却穿着厚厚的棉袄,当即下令扒下那人的棉袄与伤员的破棉袄对换……白求恩说:“一个医生的责任就是使病人在快乐中恢复健康,一个优秀的医生,必须具备一颗狮子般的心和一双女人般的手。”
杨阳说:“在拍摄这些场面时,我的喉咙总是哽咽着,在做后期时,很多年轻的摄制人员也都是看一次哭一次。今天,面对白求恩的灵魂,那些缺乏爱心的医生们,那些制假贩假的商人们,以及那些贪官污吏们该怎么说?我期待这部电视剧能够重新唤起人们对白求恩的关注和尊敬,其实,这也是在唤起人们对自己生活的关注和尊敬。”本报记者傅庆萱 实习生张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