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17岁到71岁的传奇人生的40集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将于今晚登陆央视八套,该剧再现了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著名演员陈宝国再登“龙椅”,当上了“传奇皇帝朱元璋”,徐帆也和陈宝国一同成为了明朝“第一夫妇”。
该剧是第一部表现朱元璋生平的历史正剧,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的历程为线
索,展现了从元末到明初的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 后世对朱元璋,也有着不同的演绎版本,金庸的小说、刘兰芳的评书以及影视剧都有不同的演绎,那么这个颇具争议的皇帝真实的历史面目是什么样的呢?
一剧锁尽蹉跎
功过不去评说
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通过全景式的展示,表现了朱元璋的生平,也是从正史的角度出发来演绎朱元璋这个人。
导演李前宽认为“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中国古代皇帝,他的特殊就在他是一个布衣天子,他当过和尚、讨过饭,戎马生涯中打出一片天地,成为一代开国皇帝。多重的人格和性格融于一身。
“他有英雄般的豪爽,也有狭隘和自私;有善良也有残忍;有正义也有险恶的阴谋;有宏韬大略又多疑多虑;总之是一个典型的多侧面的个性化人物。历史上的功过我们不去评说,挖掘他的内心和性格轨迹就是把朱元璋这一人物鲜活地刻画出来,客观地展示给广大观众。” 李前宽说。
《百家讲坛》开讲
重新解读大明
就在电视剧开播之后,《百家讲坛》也准备重新讲解明朝。学者笔下的朱元璋更加客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百家讲坛·明朝17帝》的作者毛佩琦认为,朱元璋是一个对历史有进步意义的皇帝,现在人们对朱元璋形成的一些看法,包括电视剧对于朱元璋本人和大明王朝都是误读了。
“长期以来,因为各种原因朱元璋的形象被大大丑化了,明朝也因此而被误读了。但是清朝康熙皇帝对朱元璋的评价却是“治隆唐宋”。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就是说朱元璋对明朝的治理比唐朝和宋朝还要好,明朝比唐朝和宋朝还要兴隆,明朝在后世的民俗文化中被大大误读了。” 毛佩琦说。
揭开谜团
相貌之谜
故宫遗像掩真容 奇骨贯顶面容怪
现在流传的朱元璋的相貌都是根据故宫博物院的明太祖画像而来的,据说因为画像死过不少人。为了给朱元璋画像,一些名画家被召入宫中,一丝不苟地照着皇帝本人的相貌画,最后被皇帝砍了脑袋。
后来,有一位聪明人对皇帝的脸型加以大规模的修改,着力于眉目传神,这幅不怒而威的画像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就成了朱元璋的标准像。但是现在看来这幅画像和朱元璋其实相差很远。
朱元璋的长相被《明史》形容为“姿貌雄伟,奇骨贯顶,志仪意顿然,人莫能测。”前面是说相貌,后面是说气质。但是按照现在的眼光去看,朱元璋即使不能说丑陋,至少应该也是长得十分怪异的。因此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对朱元璋的相貌都有所保留。
明教之谜
金庸小说有根源 借助明教起义军
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朱元璋被描写成一个投靠明教、最后又背叛明教的小人。这和历史多少有些吻合,但和事实恐怕相去甚远。
明教即摩尼教,杂糅了祆教、基督教和佛教的思想。在唐武则天时期就从波斯传入中国,后来被禁止从此转入地下。其教徒不吃荤,反对明教的教派和官府就把他们说成“吃菜事摩”的邪众。“吃菜”就是吃素,“摩”就是明教崇拜的光明之神。
过去的农民起义往往借助于宗教的力量。“小明王”韩林儿的祖辈以“天下大乱,弥勒下生,明王出世”为号召,以红巾为标志,成就了元末的红巾军大起义。郭子兴本是一个地主,他奉“小明王”为主发展自己的势力。这样,当年投靠郭子兴的朱元璋就和“明”这个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儒家知识分子的加入,朱元璋才开始对他的军队进行改造,和明教渐行渐远。儒家弟子刘伯温就强烈反对朱元璋在元旦时向韩林儿的御座行礼,向“邪教”下拜。
国号之谜
大哉乾元继大统 杀主自立定大明
朱元璋和“小明王”的现实关系让明朝的“明”和“小明王”的“明”难逃干系。但是后来朱元璋派廖永忠接“小明王”到应天府,在长江上凿船沉江,“小明王”糊里糊涂地断送了性命。朱元璋在完全抛弃了“小明王”后,却为何还要沿用“明”字作为国号呢?
一方面朱元璋不能完全抛弃反元起义旧部,这些人都是投奔明王的。另一方面,朱元璋以“大明”立国彰示自己才是真正的“明王出世”。
既然推倒了大元,那么新来的继任者也要享用一个“大”字,因而明朝的国号就称作“大明”。文人对“大明”的另一种解释是,义为光明,分为日、月,合则为明。这个国号也表明皇帝受命于天,与日月齐光。而民间也把朱姓和掌管“火”的官员祝融扯在了一起,火就是光明,是“天授神权”。
本版撰文 /记者 肖东
现代观点
大明帝国CEO
走特色创业之路
朱元璋在很早就希望建立一个稳定的“管理集团”,这个大明国的CEO,在建立“大明集团”的时候就走着一条“特色创业之路”。
朱元璋的家庭成分属于乡村赤贫阶级,没有过多的社会资源可以利用。 在中国这个自古以来就缺少多元化、理性的政治理论、 信念与选择的社会里,朱元璋树立的哥们义气的榜样力量,其心理上的示范作用不可小视。
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忠告,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朱元璋对此遵循不渝,自力更生,埋头苦干的华人奋斗精神在600年前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建立职业资格认证
管理模式无师自通
虽然只读过两年的私塾,但是这个放牛娃通过自学和社会实践完成了自己从草莽英雄到帝国君主的转变。
朱元璋在全国推行了一套极有创意的引凭制度。这套制度将身份证、通行证、许可证、各种执照之类的证照熔于一炉又分别打造,对于各种职业、各种身份的活动方式及其范围作了严格的规定,管理可谓细致入微。
商人有商引,盐贩有盐引,百姓外出有路引等等,可以看出在600年前,这位草根皇帝已经懂得了职业资格的认证。虽然朱元璋的动 机并非单纯的,还主要是以帝王的思维维护社会的管理稳定化,但是这种人治的管理观念在现在也并不落伍。
公开使用秘密警察
特务制度推向极端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将皇帝权威推向极端,并在未来的岁月里演化成我国的内阁——司礼监制度。从而酿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为僵硬且风险极大的政治制度。
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开大规模公开使用秘密警察之先河,将我国的特务制度推向极端。锦衣卫极端的做法和制度建设,充满了高度的理想化色彩。虽然朱元璋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完美的朱家王朝,但是有违民主进程的集权统治和个人色彩还是把一项有创意的举动变成了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