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新近推出的“真人秀”——新型纪录片《变形计》昨晚播出了第一季最后一集。至此,该节目试验阶段的四个故事画上了句号。网络上反响最热烈的仍然是第一个故事《网变》,收视率也是四个选题中最高的,但之后几个选题收视略有下滑。
对于前面两集有关青少年成长的选题,当地媒体对第一位互换少年做了回访,发现其改变不大,网友担心这样的节目到底能否真正“变形”;对于后面两集生活体验式的“变
形”,有网友质疑设计痕迹太重,主人公作秀的感觉太突出。本报记者就上述担忧采访了节目组相关负责人和个别当事人,节目组坦然作出全面回应,并说接下来还是会设计一些情节,但具体“变”什么暂时保密。
担忧1:到底能不能“变”
媒体回访:魏程继续迷恋网络不想上学
剧组回应:别对我们抱太多奢望
《网变》和第二集母女互换,都属于青少年成长问题的“变形”。在打头阵的《网变》故事中,城市网瘾少年魏程在与青海农村少年交换的7天里,从对亲情麻木到为亲情流泪、为亲情下跪;从花父母的钱如流水,到挑水割麦干苦力;从辍学到重返学堂……让人着实感动。但是交换之后,湖南当地媒体专门回访了魏程,发现这个在镜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少年,又迅速回复原样:迷恋上网,吸烟不断,很不想去学校,和父亲的关系没什么改变。观众们不禁担忧,7天的互换对于存在问题的少年真的有效吗?如果反弹了,这样的节目还有意义吗?
创意小组徐小姐:这个结局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魏程的反弹早有心理学家预测,网瘾和毒瘾一样,很难戒掉。虽然短时间的环境变化产生了心理冲击,但如果长期环境不变,7天之后他不会产生和以前太大的偏差。但是这7天至少让他学会了感恩,和家人、同学关系有所改善。尽我们所能,但是大家别抱太多奢望,毕竟我们一个节目的力量有限。我们能做的只是抛砖引玉,引出话题,并且试图解决它,但是难度太大。这7天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有益的实验,给教育界提供了素材和范例,现在很多家长、学校、电视台、团委想买我们的片子作为教育素材。
担忧2:真“变”还是假“变”
当事人说:我没有要升官发财的嫌疑
剧组回应:他开始拒绝,后来才被劝动了
第三、第四集和前两个故事不同,是让一个人改变身份进入到一种陌生而艰难的情境中。第三集《老孔当村官》中的老孔全名孔令志,曾任湘潭市和邵阳市的市长,原湖南质监局局长;现任湖南省委督办专员、省政协提案处副主任。让一个厅级干部在一档电视节目里去变身当村官,这样的大胆题材在国内可谓史无前例。有自称湖南当地的网友称,老孔本身就是个“爱作秀”的人,观众于是怀疑这个故事真实度到底有多少。这两个故事收视率比前两个有所下滑。
创意小组徐小姐:我们请一个真正的现任厅局干部是不现实的,他们太忙,而且不合适,还没开放到这程度。我们选择老孔是因为他一贯对媒体比较配合。刚开始他也拒绝,因为已经退居二线,不愿意出风头,怕让人觉得作秀。我们最后还是劝动了他。这个题材和前面少年题材不同,只是成年人才会来关注,少年人可能就不会来看了。而且并非双人互换,让线索变得比较单一,可能没有前面的形式丰富,这都是值得我们思索的。
老孔:我觉得应该在有生之年办点实事。我是去作为农民小组长抗灾恢复家园。我很多事没按编导的意思去做。我来之前自己筹集了10万元捐款。因为我知道这7天很有限,让我能做到什么实事那是扯淡,我以一个抗灾老人的名义,捐这10万元做补偿。我来之前很多人说这样影响不好,我压力也很大,怕人说我作秀,但我61岁了,做这件事情没有升官发财的嫌疑。
秘密:有些镜头的确是“假”的
第一季的故事里有一些镜头影响了故事的真实感。节目组徐小姐大方地向记者透露,有一些镜头的确是节目组的“设计”的。
1、设计高占喜去工厂和卖报纸,意图发现他对城市生活的眷恋,让他去认识城市生活的另一面。
2、让魏程妈妈留200元给高占喜,看他对这些钱的态度。结果很快花完。(《网变》)
3、农民喝酒唱歌,有意看老孔难堪。老孔对此事回应说:“他们(节目组)故意制造矛盾。我觉得这个设计太没味了,农民那时候都一贫如洗了,他们哪里有心情光着膀子喝得晕乎乎地唱歌啊,而且还是流行歌曲。我当时就说:‘别逼我唱歌,滚蛋!’后来他们把这个镜头也放了进去,我后来越看越别扭。其他的也看着都好,就这段不满意。”
4、设定很多规矩,不许老孔动用任何自己的关系和人脉。很多农民觉得是高官下来了,不敢去找他,节目组就告诉农民可以寻求老孔的帮助。结果很多农民该找的不该找的都去找老孔,弄得他大发雷霆,老孔觉得是节目组怂恿农民去整他的。
5、门卫送老孔200元钱,本意是要有个小插曲,让喜欢老孔的门卫可以送礼物,但是没想到门卫送了钱,结果显得特别假。
6、医生送行,让他唱平时喜欢的打油歌增加气氛。但是编导拍下来觉得挺俗套的。(《老孔当村官》)(采写:本报记者/齐帅 实习生 温璇 麦裕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