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疾风三十一》专题 >正文

清华大学著名传媒学家尹鸿教授谈《疾风三十一》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17:10 新浪娱乐

  编者按:激动人心的“疾风三十一”第一季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回味和深深的思索。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不论是欢笑还是泪水,“疾风三十一”活动所彰显的团结、拼搏、奋进的理念都将深深的扎根在每一位参与这个节目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们的心中。相信他们收获的比这项赛事本身更多。日前我们专程请来了著名传媒学家、清华大学传播系副主任尹鸿教授一起来聊聊有关“疾风三十一”的话题。

  主持人官琳(以下简称官):尹教授,您好!您看过我们的节目没有?

  尹鸿教授(以下简称尹):嗯,看过。

  官:看了之后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尹:我觉得“疾风三十一”跟别的选秀节目不同的是,一方面它是小孩子参与的节目,但更重要的是它是群体性的、团组性的这样一个真人秀的游戏竞赛类节目,所以这种团结的、协作的、拼搏的状态,跟一般的真人秀节目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官:我们都知道您是“真人秀”节目的专家了,大家都说2006年是中国的“选秀”年,“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您觉得“疾风三十一”作为一个“真人秀”类的节目,在这样一个大潮中,它有没有自己的特点?

  尹:有。因为现在我们国内“真人秀”节目主要集中在两三种类型,第一种就是荧屏上的选秀大战。但它基本上是以才艺表演,以个体参赛这样一种形式,而且是跟观众的这种对明星、对成为耀眼的个体性英雄的期待作为基础的。另外当然可能还有一些生存挑战的,主要是也是以个人为基础的这样一类节目。但是我觉得你们这个“疾风三十一”可能最大的一个特点,它是一个群体,一个集体性的比赛,而且它的主要参赛者是青少年,尤其是小学五年级为主的这样一些孩子。那么这些孩子正好在一个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过程当中,所以它带有一些拓展训练的痕迹。那么这些孩子们通过参加这样一个“真人秀”,他们不仅是参加一个节目,或者说不仅是在参加一个竞赛,更重要的是我们可能从节目当中能看到这些孩子们在参与这样一个竞赛的过程当中,他自身的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个变化的过程,所以带有比较强的励志色彩。而且这种励志还不是过去我们说的个人的励志,它是带有一种你要是集体的,你要跟同伴、跟教练一起协作、协调,而且它还有一种集体荣誉感的灌输,大家争的不是个人的荣誉,大家一起来努力拼搏的,争的是一个集体的荣誉。那么从这些角度来讲,“疾风三十一”可能带有一种更主流、更励志、更健康、更阳光的,对大家更有一些情绪上的群体感染力,这方面它会更突出一些。

  官:是,因为现在中国大多数都是特宝儿,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大家可能在家里都是几个大人看一个孩子,孩子的自我的意识都非常强。但是我们这些孩子在竞赛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其实他们身上这种集体荣誉感一步一步地加强。

  尹:对,因为我看“疾风三十一”这个节目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些孩子,他们不仅是在参加比赛,他们的的确确是在拓展。因为在拓展训练本身的一个过程当中,他们认知到了别人的力量,认知到了自己跟这个集体之间的关系。那么这其中也包括他们的一些心灵的变化,可能一开始有些胆怯,有的甚至很自我,不知道怎么样跟人协调,甚至有时候对教练不理解。但是慢慢慢慢他们都被一种集体的荣誉感所同化,知道自己的成功是需要别人的成功来跟自己相伴随,所以慢慢就养成了一种协调、团结的意识。我觉得特别是在今天,这个节目对青少年,它的的确确带有很正面的、励志性的这么一个作用。但是应该说它又不是一个说教性的、教育性的励志,因为现在我们可能对孩子们的培养集体精神,培养他们的勇气拼搏,太多的可能有一些用语言去教育的成分,或者树立一些高大全的形象去教育他们,他们接受起来会比较难。但是你们的节目都是通过一个竞赛活动,我们说是在游戏当中学习,在学习当中游戏,它把这两个东西结合的比较好的。

  官:寓教于乐。就像“疾风三十一”的口号一样——我们是一个人,我们要向前冲。

  尹:这个“我们是一个人”就是很典型的拓展训练的口号

  官:“疾风三十一”这个节目的核心

竞争力是“悬念迭出的故事性”。因为在整个训练以及比赛的过程当中,要展现孩子和孩子之间、孩子和教练之间、以及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一些故事。那么和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相比,这是不是我们的一个特点?

  尹:应该说现在的“真人秀”比赛都在从早期的重视比赛、重视环节到逐渐地开始过渡到重视人、重视人物关系,正在向这个方向变化。但是由于过去我们的一些选秀类节目,它的活动空间基本上是以才艺展现为主,因此它在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人际的这种情感交流的空间和渠道比较少。但你们这个节目因为有大量的为比赛做准备的这样一个时期,所以有个训练营或者一个训练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应该说给了我们比较好的空间来展现家长、老师、教练和同学以及同学之间的这种关系,给了我们一个展示人际关系的这样一个很好的空间。所以才会在节目当中会出现一些不管是由于误会的解除,或者是由于受到别人的感染出现了一些有感染力的场面等等,这样一些细节。尽管比赛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三十个人三十一条腿,共同赛跑。相对来说比赛程序本身是一致的,但是它的差异性都体现在参与者和在参与这个比赛之前的训练过程,以及他们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与转变上面。所以它必然就把这个节目重心更多地移植到人物上面、人物关系上面,那么这一点应该说是节目的长处。

  官:那您看了我们“疾风三十一”这个节目,有没有这样一些人物和人物之间的比较有意思的事情,给您的印象非常深刻?

  尹:有很多。比如说有一个教练,平时对孩子们非常非常厉害,然后突然有一天晕倒了。那些孩子们被他感动,重新认识这个教练,而教练也重新认识了这些孩子。像这样一些细节或这样一些情景抓得非常好。

  官:其实这是非常有矛盾冲突的。

  尹:也包括用孩子们去训练老师的这些段落也非常有意思。有的孩子模仿教练的那种很严厉的、一丝不苟的状态,结果把他们的老师们训练得不亦乐乎。那些情节细节生活化都很好,还原得也非常好,对孩子们的那种性格的复原也做得很好。我们会觉得它不是摆拍出来的,它不是演出来的,完全是自然呈现出来的。所以我们看这个故事我们会觉得很好很好玩,大家会乐,会觉得识别出了一个孩子的性格和心灵。

  官:其实我觉得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也是在体会孩子们的一种心情。他可能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会非常地艰苦,甚至会不理解教练。可能大家都会有这种意识:如果是我来的话我就不会这样,那么就让你来试一试吧!看你到底会怎么样?的确是非常的有意思。其实在我们拍每一所学校、每一个队员之前,我们都会做大量的、非常细致的工作,会深入进去跟他们沟通,跟他们交流,所以我们的节目采用的是一种纪实性的方式来进行叙述,非常真实地来记录每一所学校、每一个队员,他们在整个参赛以及训练的过程当中发生的一些点点滴滴的故事。  

  尹:实际上“真人秀”这三个字,其实我们说“人”是核心。“秀”只是它的一个表现手段,而“真”是它的必须要具备的元素,就是说它一定是普通人在一个日常状态之下的自然表达。我们用“秀”来跟它规定了时间、空间、游戏规则,但是只有自然表达了,我们才能看到人,那么现在有一批“真人秀”节目,它可能摆拍的痕迹比较重,舞台化痕迹比较重,演播室痕迹比较重,可能选手自然不自然的都有一些扮演的痕迹比较严重,就破坏了“真人秀”原有的那种由于纪实而带来的特殊的美感。但是我觉得像“疾风三十一”的很多的场景,我们基本上能够把镜头对他们的干扰,或者镜头对他们生活的介入忽略掉。我们能看到一些孩子们比较逼真的、比较自然的一个状态。而且这个节目尤其有个优势,就是这些孩子都在群体当中。平时孩子们可能对于摄像机会不自然,因为面对镜头,周围一堆人,打着灯,两个摄相机,再加上两个主持人一对着,那一般就会很紧张。但是由于这些孩子都放在一个群体当中,他就忘记了、忽略了这个摄像机对自己的影响和干扰,所以他就显得比较自然。

  官:有时候到最后我发现有些孩子和我们的一些编导,包括摄像师都成了很好的朋友。因为也有专门跟踪他们拍摄他们在家里生活的一些场景,都非常好。

  尹:能看出来。比如说包括跟主持人的一些交流关系,孩子们至少是不怵,没把他当作是一个主持人,没把他当作是一个我们之外的一个人。他更多的是把他当作是我们群体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帮我们一起喊,帮我们一起呼,一起加油。

  官:对,因为我们是两个主持人,每次对抗性的比赛当中都有两支队。我们会分别代表这个队,所以这个时候孩子们会觉得我们带这个队,我们是一条心的,他们的心里就会觉得很认同你。

  尹:对,这些在节目当中基本上能感觉出来。

  官: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是,对方那个学校的同学们在心理上有点敌视你,因为你代表的是另外一支队伍。所以那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一些点点滴滴细节上都能体现得出来。

  尹:实际上我们讲“真人秀”的核心是人,而塑造人的方式其实是行动以及这个行动反应出来的情感,尤其是这种团队的人跟人之间的一种情感。情感是塑造人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也是引起观众共鸣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是看一个人而不是光看这个比赛,我们实际上认同一个人或者认同这些孩子、认同这些选手是因为我们多少窥视到他的内心,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什么样情感的人。那么这样我们才能跟他建立一种关联性,一种关联度。所以实际上这种通过故事来表达情感、表达人物情感关系,这是我们塑造人物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比较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一个手段。

  官:那您曾经在您的《真人秀节目课题研究报告》当中指出:“丰富生动的细节是真人秀节目的重要元素,缺乏好的细节的真人秀节目是不成功的”。那我特别想问一下您,您觉得我们在“疾风三十一”节目细节的把握上做得怎样?

  尹:总的来说是不错的。实际上是因为你们每一集因为表现一个队参赛的这个过程,应该说已有大量的原始素材来给你做基础,所以总体上来讲,细节还是比较饱满的,包括人物细节、一些场面细节,包括一些比赛当中的细节,总的说来抓得不错。过去我们有些比赛节目对比赛环节很重视、很强调,所以人物就老在比赛、老在跑,然后就脱离了细节。其实我们一直认为比赛本身不是目的,是通过比赛更多的是呈现人物,而人物是通过细节来呈现的,所以“疾风三十一”的凡是那些让人感动、让人记忆的,看的时候让人投入的,其实都是有细节的地方,不管是抓拍到的人物的表情细节,还是一个交流的细节,刚刚我讲到孩子训练老师时的那种口气、那种声音,大人样的那种态度、姿态,你都会觉得栩栩如生,这个细节成为塑造人物的一个可以说最有效的手段。

  官:那您觉得我们的节目到目前为止有哪些地方是不足的?在以后需要我们弥补的?

  尹:现在看起来由于“疾风三十一”有一个最核心的设计,就是比赛,比赛的相对单一性,两个队各跑三次。虽然每次跑都有很多变化,这次有人失败、下次有人失败,但总体上来讲,因为它的动作方式非常地接近,又是群体性的,又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要完成这个比赛,所以这样一来可能会在节目的样式上容易使人疲倦,就是说观众在视觉上容易疲倦。而且你将来的表现手段,我们能够找到的它的失败、胜利、失败,它的偶然性慢慢慢慢就变成了必然的。因为第一次是偶然,但你看三次、四次、五次的时候,这个就会变成必然。一个是在表现手段上,或者说是在镜头的处理方式上,在戏剧性、偶然性的把握上,可能还要花功夫,否则它容易出现重复。当然特别是因为由于大家重视这个比赛以后,大家训练越到位,偶然性就越少。将来比赛的时候观众看起来就会发现越来越容易重复,还不像早期,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比赛、也不知道这个比赛过程会是什么样子,它的偶然性会更多。

  官:对,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见孩子摔倒,到后来几乎看不到了。

  尹:这是你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是最核心的,从比赛角度来讲,你的偶然性减少了,这个可能就会给你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和一些问题。所以将来如果再做第二季、第三季,可能在比赛的过程中要增加一些变化,增加它的偶然性出现的可能性。

  官:比如说?您会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建议呢?

  尹:这个需要很仔细来研究。在这个活动过程当中,它会增加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既能操作,又不会影响节目的节奏或者整个节目的紧张感。这需要去做规则上的研究,这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另外还有些问题就是在引导孩子方面,特别是一些家长、孩子参与这个活动的时候。因为中国的国情,我们还是更加爱护孩子,害怕孩子摔着了,害怕孩子磕着了,脚扭着了。那么我们还要更多地增加一些安全意识、防范意识。特别是要在节目当中给家长、给学生们呈现出这种意识,这种保护他们的意识。

  官:对,我们的冠军队武钢十小就是的。他们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孩子摔得满脸都是伤。他们教练非常的聪明,最后就做了一个类似于蝙蝠侠的面罩,从后面系好,虽然这是一个小细节,但是可以体现出这个教练的良苦用心。

  尹:对。将来节目当中就可以把这些放大。当然既然是训练,哪有不摔跤就能取得好成绩的。一定是会有摔跤的,但我们还是首先是给他们一些保护、给他们一些安全,但是他们可能还是会摔跤,还是会负一些伤。因此我们要鼓励我们的孩子们承受苦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光是比赛的挫折,也包括自己身体遭遇的一些挫折,我觉得这些还要强化。另外就是在比赛的前后衔接上,就是给观众的服务要到位:我们参加比赛是哪些团队,这一轮是怎么样一个比赛。因为现在每一期节目之间的前后衔接近了一些,显得不够。我们做节目的人自己很清楚这一期是什么,但是对普通观众来讲,他未必对每一期节目都很熟悉。他会这次看这一期,下次看那一期,但是究竟你比赛规则是什么样的,你的程序是怎么样的,怎么积累,这些东西还可以做得对观众服务更细致一些,因为观众只有对你的规则、对你的过程越透明,观众的参与度就越高。当他不太知道你们是怎么在做的时候,他只是觉得好看,但他的投入不够,只有在观众知道规则,而且非常清晰地知道规则的时候,他的参与感、投入感才会更强。

  官:那您对我们这个节目未来的前景怎么看?

  尹:我觉得这种形态的节目在国内还不多,很少见的一种节目,而且它那么积极健康向上。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在人物塑造上,包括在节目形态上能够每一季每一季有一定的更新,那么应该说它还是很有前景的,尤其是对青少年,调动起青少年的参与性,特别将来在互动的问题上再下一些功夫,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种互动行为当中去。因为现在我们还是比较本地化的一个节目,基本就是本地的学生参与,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当地的观众会有更强的认同感,本地的认同感。但如果我们将来变成一个更大规模的比赛以后,就需要更多的考虑怎么样解决观众。因为你是一个群体,跟个体认同还不太一样,个体认同是只要这个人物性格塑造好了,我们就会喜欢这个选手。但是你是一个群体,你就要考虑到观众怎么去认知这个群体,我怎么会去情感投入,我怎么会去关心这群人是胜利还是失败,那我们就要尽量把这个群体塑造得可爱,塑造得让观众跟他们有关系。虽然他们生活当中可能没有关系。将来只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这个节目还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官:好,谢谢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