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秘史》海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康熙秘史》高调推出。据媒体报道,导演尤小刚声言,此剧“我们查了很多历史资料,觉得我们现在的描述是准确地反映了历史上的真实,最特殊的一点是还鳌拜一个历史真面目,以往的影视剧都说鳌拜是大奸臣,但我们要强调,鳌拜是权臣,但不是奸臣,他是一个对清朝、对康熙都很忠心的人,实际到后来,康熙给他平反了,只是我们的影视作品中没有提过。”
这段话的核心是鳌拜。拜金庸的名作《鹿鼎记》及根据它改编的影视剧所赐,鳌拜,这位两个半世纪前的历史人物在当代人尤其是中青年群体中的知名度是相当高的。必须承认,知道金庸们在一定程度上把鳌拜妖魔化了,至少是以偏盖全。金庸是小说家,小说家言等于演义或者戏说,当不得真;问题是,将近20年来,影视剧中的鳌拜基本上都是金庸笔下的样子。原因有二。一,影视者们的阅读范围或者历史知识到金庸小说为止。二,他们看过非小说的史料,但他们宁愿借用金庸的套路,因为金庸的套路走的是群众心理路线,大众艺术家们的最高原则就是:群众喜欢什么就给他们什么,管它是真是假,是好是坏,是全是偏。媚俗与“为人民服务”有时就隔着一张窗户纸,或者径直是在后者的幌子下大行其道的。当然,唯群众马首是瞻的最大好处是利益最大化,如轰动效应,如盆满钵溢的票房。有这样的动机与目的,至于群众是否有没误导的危险,就不是他们所考虑的了。尤小刚说他们查了很多历史资料,在浮躁而浅薄的影视圈里,这显得难能可贵。
在正儿八经的历史记载里,鳌拜头上是没有奸臣这顶帽子的。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里有商鸿逵撰写的关于鳌拜的词条,只说他是“清初权臣”。但是,从鳌拜晚年的行径来看,说他是奸臣也无不可。在柯劭 等人撰写的《清史稿·列传三十六·鳌拜列传》中,列举了许多事例,说明鳌拜是如何飞扬跋扈、党比营私、架空皇帝、党同伐异、恣意妄为的。与秦烩、严嵩和魏忠贤等早就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大奸臣相比,可堪伯仲。如“凡事即家定议,然后施行。”即,朝廷大事,包括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内阁大臣或部长)等的任免,都由他和几个哥们儿在他家里密谋决定,根本不用和皇帝或太后商量。这等作为不叫奸,什么才叫奸?而尤小刚居然还说鳌拜“对清朝、对康熙都很忠心”!
鳌拜问题不是奸臣抑或权臣的问题,而是在何种语境下以及如何说他奸或权的问题。尤小刚之所以要说“以往的影视剧都说鳌拜是大奸臣,但我们要强调,鳌拜是权臣,但不是奸臣。”无非是为了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这是司空见惯的炒作伎俩。制片人杨群甚至信誓旦旦地说,他们所弄出来的鳌拜形象“要颠覆以往的各种影视剧”。搞得名角儿杜雨露也跟着瞎起哄,说自己要替鳌拜赚取观众的眼泪。
尤小刚说鳌拜不奸的另一条证据是所谓“康熙给他平反了”。我们来了解一下康熙是如何给他平反的。《清史稿》说:“五十二年,上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康熙只是因为没有忘记鳌拜曾经为大清王朝的建立所做出的贡献而重新给他和他的家族爵位,念他早年的好并没有忘他晚年的坏。
现在的形势真是一派大好,连历史这个小姑娘都被打扮得什么都好。《英雄》里的秦始皇如何以天下为公,焚书坑儒、专制残暴可以忽略不计;《汉武大帝》里的汉武大帝如何雄韬伟略,司马迁被他赐了腐刑却还要对他毕恭毕敬;在蒙古国纪念建国八百周年的各种场合,人们只颂扬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却压根不提他的铁骑如何踏灭生命。如今,尤大导演又要把鳌拜塑造成权臣甚至忠臣,恐怕还是以偏(另外一面)盖全。到底是他不读或误读历史,还是故意在顺应某种现实的潮流?
北塔(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