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亲身经历改编的《继父》不是单纯亲情剧(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1日13:41 新京报
以亲身经历改编的《继父》不是单纯亲情剧(图)

《继父》

  BTV-4开春以来主打亲情牌的策略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从《亲兄热弟》到《继父》,每个剧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但虽然都把亲情二字作为由头和卖点,《继父》与《亲兄热弟》以及《悲情母子》相比,却还是高出了一个段位,因为这部剧真正把故事融入了大时代,能够引起观众对那个年代的回忆;并运用传统的戏剧模式,单纯在矛盾冲突中推动情节,丝毫不见刻意的煽情却处处感人。

  《继父》故事的发生年代是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在那个大时代里,一个护士为了逃避下乡不得不选择和一个烧锅炉的结婚,一个寡妇要和一个身份地位并不相配的大老粗一起拉扯四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这样的故事都是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看到这些,有故事的观众不免都会想到自身或熟悉的人经历过的往事,心里泛起阵阵辛酸自是难免。片中还出现了很多那个年代所特有的符号,比如劳保鞋和粮票,还有捡煤核这些事情,很轻易地就能让观众体验到属于自己的岁月中的点点滴滴。片中围绕着那一代人的困惑与挣扎,独有的亲情和爱情大做文章,更是能让“过来人”们的心绪起伏不平。

  《继父》中的“继父”,和几个小孩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在戏里他们之间的事总洋溢着浓烈而又特殊的亲情味儿。

  孩子们和继父之间的那种值得玩味的关系也绝对是这部剧最亮的看点:和那个年代大部分家庭里的孩子一样,这几个孩子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个个都属于那种家长眼里非常难管的孩子,又叛逆又小聪明,还带着几丝倔强……可是,他们的那些小伎俩,从死活不叫爹并离家出走这些正面冲突,到偷吃鸡还打小报告这样的私下使坏,都被老关头用看似愚笨的方法一一化解。观众们往往是抱着“看那几个小破孩怎么对付他后爹”的心态去观剧,结果每次戏剧冲突之后,留下的却是种种有关亲情的思索。

  而李幼斌演的继父老关头则是个“老好人”和“大老粗”的矛盾体,在孩子面前他基本从不给孩子好脸色看,虽然身为继父这样难免会引得闲言碎语,但这正是老关头一辈子都改不了的本性体现。可在孩子妈面前,老关头却显得比她都心疼孩子,把父性独有的那种隐秘的温暖表达得淋漓尽致。老关头的这种独有的味儿,可以说是隐忍而真性情的那类中国男人这些特性的写照,这种特性被编剧导演和演员把握得十分恰到好处。

  《继父》整部剧都是围绕老关头这个人物展开的,李幼斌作为绝对主演可以说是演活了这样一个又简单又矛盾的人物。演惯了国家干部、武警战士等内敛角色的他,继在《亮剑》中用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塑造了李云龙后,这次表演更外放也更精彩,既以情入戏又在表演中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让人看到这位新一代“老戏骨”的更多可塑性,是次成功的转型。

  可以说,《继父》里的亲情,也就是父亲和孩子们的关系是剧中的最亮点,但这绝不是《继父》的全部。用一种更厚重的方式来描绘时代和刻画性格,《继父》有着一切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要素,在被观众普遍喜爱的同时也非常值得探讨。□康沛

  导演问答

  陈家林:不拍历史剧了,费力不讨好

  新京报:有观众说老关头是暴力继父。

  陈家林:那是观众没到那时代,那时代的父亲都有暴力倾向。

  新京报:部分观众觉得李幼斌演“老关头”还有李云龙的影子。

  陈家林:老关头憨直、倔,他和李云龙不一样,李云龙多狡诈啊。当初我脑袋一想就觉得李幼斌演锅炉工挺合适,眼神很真。

  新京报:布景过于简陋,投资受限?

  陈家林:投资不是问题,我认为那个年代就那样。我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恐怕现在商业片太多,大家看花了眼。看这部戏的观众年龄应该在35至45岁。

  新京报:怎么想起拍《继父》这种平民题材剧了?

  陈家林:观众喜欢这类的。我也不拍历史剧了,费力不讨好。

  新京报:感觉拍现代戏过瘾吗?

  陈家林:心情是无奈的。

  转型嘛!历史戏拍不了了,挤到这来了。我都六十五了,还能有什么想法,赶紧夕阳红拍两部戏就拉倒了。

  编剧的话

  林和平:写完我哭了十多分钟

  这部剧是根据我亲身经历改编的。我生父在我5岁就去世了,我的继父和我生活了六年,然后去世了。《继父》中那个老大就是我原型,我小时候比他还淘上好几倍呢。12集前童年那段生活有很多真实影子在里面,后半部分很多是虚构的。

  前年我写这部剧时非常激动,写完我在

卫生间里哭了十几分钟,特别难过。多年以来,我们从来不提这个继父,写这个本子也是感恩和纪念吧。

  采写/本报记者 勾伊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11,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