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上海遇冷 遭平淡落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11:06  新闻午报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上海遇冷遭平淡落幕(图)


  一部怀旧气息极浓的“绝版青春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以下简称《青春》)上周末在沪上冷清落幕,该剧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北京大院里的几个愤青骚动的青春成长经历,由于影射了王朔、冯小刚海岩(blog)等人的青春岁月,连日来在网上引起巨大的反响。

  然而《青春》中的“怀旧”到底有没有点到人们的心扉深处,有人推崇备至,有人骂其苍白拖沓。一部导演自称“个人风格”极浓的电视剧,注定了其的“小众化”,也注定了其叫好不叫座的结局。

  关于主题 苍白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几乎还原了上世纪70年代这群愤青的生活状态,却并不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剧中的方言、冯裤子们穿着军装,整天无所事事、聚在一起臭贫,打群架、见谁都能一通挖苦和狂侃,一起用电视机看录像带,再无聊了就坐在房沿上往过路行人身上吐痰……这样的主题尤其易得到两极化的评价,喜欢的人推崇备至,因为电视剧把过去复原得太真实。而不喜欢的人说它灰暗,没有任何正面意义,剧中并没有弘扬“真、善、美”,虽然故事也反映了人类的普遍情感,例如:人生、理想、爱情、朋友等等,但由于发生在一群“千万别把我当人”的几个“人”身上,也就限定了其代表的范围不会多大。有网友评论该剧的角色,“除两个理想的完美形象外,共同的特征便是:既有着保尔.柯察金的自我摧残的倾向,也有着折磨他人的癖好,总之就是不让自己和别人好好活着。”

  故事反映了特定年代叛逆的一群人在自我折磨与折磨他人之中,痛苦地、没心没肺地长大,从未认真、深刻地反省自己和理解别人。全剧充斥着颓废、迷茫、忧伤、荒凉的气质,让“70后”的人看了感到极度“内伤”,“80后”的人看了感叹自己苍白而规矩的童年和青春。而这似乎也是该剧上不了许多电视台黄金档的原因之一。

  关于节奏 缓慢

  导演叶京对于制片方把52集的戏一刀砍成32集十分不满,在接受采访时一直说电视台播出的版本不是自己拍的。的确,在中国的电视剧史上似乎还没有哪部戏惨到被剪掉20集的,但即便是32集的版本,还是有很多观众认为该剧的节奏太过缓慢。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扯上一集,一个吵架的镜头可以长达9分44秒。由此可见,《青春》的故事性并不强,没完没了地“耍贫嘴”的结果必然导致“贫到最后就审美疲劳了”。

  有观众还指出叶京从早期作品《梦开始的地方》开始就有的一个“虎头蛇尾”的毛病:开头的叙述总是不错,但拍着拍着就乱了偏了散了,最后只好草草收场,《青春》依旧有这个毛病存在。主角们最初在北京大院里瞎贫的时候,观众看着还比较有趣,但当看到主角们跑到广州去卖石头(blog),观众就普遍反映太过冗长,且还有偏离主题,人物关系和感情都变得有些混乱,甚至有观众说把这部分砍掉,只留20集北京篇的华彩部分会更好。

  关于台词 冗长

  《青春》最为人称道的是台词,全剧台词集合起来有一百多万字,也算是破了电视剧的纪录,让主演佟大为(blog)称演了这部剧,再背其他戏的台词简直就小儿科了。导演兼编剧的叶京表示写下这一百多万字的台词一点也不费劲,“到了后来,基本上谁该怎么说话一蹦就出来了,都不用想,因为那就是我们真实生活的语言。”

  剧中不乏诗情画意的台词,但贯串始终的却是王朔式的语言风格。虽然这些台词让北方观众、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北京人激动不已,但对于南方观众来说就有些水土不服,语言地域性太强,整段的台词难免显得喋喋不休且不知所云。

  关于音乐 怀旧

  音乐也是《青春》的一大特色。喜欢上世纪70年代老歌的观众应该从该剧中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叶京也自称在《青春》的配乐上下的工夫最大,为了营造全剧的怀旧气氛,找来了不少目前已经绝版的很多老歌原音。不过还是有观众认为这些老歌的煽情过度了,如主题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的反复使用:在北海公园里唱,珠江边也唱;旅馆里唱,监狱里还唱;家里唱,大街上又唱;上个世纪70年代唱完,到了80年代还没完没了地唱……刻意的煽情让人忍无可忍。

  然而导演叶京依旧不买观众的账,他自己就是听着这首歌把百万多字的剧本完成的,始终没有“听觉疲劳”。他认为,音乐是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东西。

  关于反响 北热南冷

  《青春》在网上引起空前的争议,有人叫好有人说烂,叫好的人说:“因为你不是北京人,所以看不懂。”而导演叶京在接受南方媒体采访时竟直说,这部片子本来就不是拍给南方观众看的,“广州和上海的观众要是看得懂,我这戏也就白拍了。”而事实也证明了该剧极端的“北热南冷”和“小众化”倾向。

  该剧在广州播出三天后就因收视率过低而从黄金档退到深夜档,而在上海压根就没上过黄金档。半个月播下来,收视率只能说是这个时间段的中等水平,无法和黄金时间段的电视剧相比。SMG影视剧中心副主任苏晓向记者表示,这样的编排安排跟这部剧的品质无关,跟其被剪掉20集也无关,而是因为《青春》本身就比较小众化,由于其故事节奏慢、台词的京味浓,并不适合每天坐在电视机前最庞大的那部分收视群———40岁以上的妇女观众,因此只有把它放到深夜档,借此吸引一些白领的、小资的年轻观众。 

  关于风格 小众化

  不管《青春》是多么地“叫好不叫座”,至少它的确打动了一部分观众的心。叶京说:“我觉得这部戏是很个人的,我和王朔他们是个小群体,不能代表当时的大部分人。”

  这样“小众化”的电视剧是否能在市场上立足?答案是否定的。《青春》由于其过于苍白灰暗的风格,被剪掉20集,制片方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万元。一般来说,电影才是呈现导演个人风格和思想的艺术,而电视剧应该是面向大众的。太过小众和个人化的电视剧,照目前中国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市场以及普遍的收视群来看,是无法立足的。

  贫嘴语录

  ◇你这人太不讲道理了,长这样还让不让我们活了?得了,我也豁出去了,高攀一回。

  ◇我很感谢我们所处的年代,学生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不用去学一些将来注定要用不上的知识。

  ◇爱情就像皇帝的新衣,你以为你得到了,可你却还是赤裸裸的。

  ◇我的心上人对我要求高,她要自行车和

罗马表,我是个穷学工,哪里来的钱,只好上街去偷包包……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十亿人民九亿侃,还有一亿在发展;雄纠纠气昂昂跨过

咸菜缸;苍天无眼,小人当道,时运不济,怀才不遇。潘昕/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3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