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热门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研讨会现场实录(4)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2日12:34 新浪娱乐
看完了这个剧,剧编导确实是讲故事的高人,里面有很多。当中悲喜剧复调的,剧当中段落和段落当中非常难拿捏,但是走得非常稳。故事电视剧那么长,洋洋洒洒,怎么能够做到艺术的噪音,《士兵突击》(blog)做得非常好。所以真的需要好好研究一下编导尤其是康导的叙事能力,对中国电视剧的成长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要向许三多同志学习,做有意义的事情。下一个目标,就是想看康导的《一针见血》带进我们的课堂。 刘晔原:听了大家的话很有启发。 我们十个学习回来的反馈都是特别精彩,而且他们自己觉得他们上了大学、上了研究生,他们没有当兵是一种人生的缺憾,其中有三个女同学说,从来眼睛没有往军人身上看,现在找对象是希望一个有军人出身的人。今天看到穿军装的,心里都有一种敬畏。能够被大家这样接受,有这样几点。军旅题材电视剧全面突围和军营文化。 第一,从四高当中突围,我们的军队需要有前瞻性,它有它的作用,但是太多了,我们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高学历、高职务、高智商、高出身,包括大院系列,没有一个是关注普通民众兵的,都是大院的子弟在那个院里怎么放任自流,后来怎么发展的。包括从人文角度来说,包括军营里最多的是什么,不是干部,也不是城市兵,而是农村兵。以前只有连队大体上表现了农村兵,但不是十分精彩。所以第一个突围是四高中突围,显得是一个基层连队的基层班,一个普通士兵,而且是一个农村兵。 第二,从平庸之中突围。很长时间的电视剧,家常里短过多,包括军旅题材电视剧,要不是老婆拖后腿,女朋友不愿意,要求回去赚大钱,总有一点家族的罗嗦在里面,搀杂一些恋爱、转业的因素在里面,不完全是能够突破现代的平庸。生活确实有很多很多的无奈,但是在军旅生活的电视剧中,如果不昂扬的奉献、牺牲的精神,那么军旅剧就失去了它的灵魂。因为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人要常常仰望头上灿烂的星空,指引的理想,如果只盯住脚下的利益,那个民族整体上是没有出息的”。所以军旅剧能够从平庸中突围,我觉得这是很感动的。 第三,个人能力极限中突围。过去看电脑是不是会取代军中所有的一切,代替了士兵体能的训练,这件事也是考虑很多了。很多人请教研究生搞军旅题材,最后在电脑中对抗,这样就可以了,白面书生充斥在军营里面的时候,我们的士兵是不是还需要军营呢?最后说出来了,最后一切都会被打掉,最终还是人和人的对抗。所以军营文化全面的突围和回归,这是最本质的体现。 军营文化的本质为什么能够成长,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功劳,是军营文化整体的氛围让这些孩子或者不成熟的男人,成为一个成熟的战士,所以军营的整体性表现得非常好,那严格的,那种牺牲了自己成就了他人,尤其是史金,看得时候最感动的就是史金,他之所以测试成绩下降,是许三多占有了他的全部时间。他不断鼓励着他,把所有的时间给了他,成全了他。同样各方面素质都那么高的伍六一,为了成全自己的战友,你有一句话是对的,如果我们不是朋友,我们还能是什么呢?那一刻成熟的军人、爱护军人的荣誉和自尊心,爱护战友超过了自己对于所有的现实势力的考虑。军营的本质就是军营文化,军营文化在于连队,用成才的话来说,军人很穷,除了战友、除了军队还有什么呢?就是表现得班长像母亲,像班副,最后把这个战士敲打成男子汉,这几个班长的塑造都是非常典型的军营文化的符号化的塑造。尤其还不怎么太出色的马班长,当他要告别的时候,他所有带出来的列队送别,那一刻找到了教师工作和军营里的班长的共同之处,如何能够塑造起一个坚强的灵魂,也许最后要走向幕后,但是军营文化留给这些男子汉,身上留着热血的人。军营文化必须表达张扬的气质,如果离开了这,就回归到王爱玲的创作上。 第四,英雄本色的回归,长期以来需要性格化的回归,因为中国有很长的传奇英雄的色彩,《水浒传》就是五十回、六十回,这样的人出人意料的取得了成功,而且是快意恩仇,是传奇剧、传奇小说的方式。《亮剑》的成功是回归于传统的传奇英雄的成功,在很多方面就是靠出奇制胜,靠它的武艺高强,实际上它的真正的创建并不像这部戏这么多。英雄是什么呢?英雄体现在人类最高的道德水平,因为他牺牲了人类过去一切最美好的行为,而且要用一生的实践去实现它,英雄在于实践。说的很好,英雄不是满身缺点的英雄,塑造满身缺点的英雄很好写,满嘴里的粗话、糙话,甚至马背上离不了女人,这样的性格确实吸引人,但是他不是军人的本质。所以很多老军人谈到最近的流行的军旅英雄的时候,都会发出异议,我问过四五个这样的老军人出身,尤其是做过高级干部的更不可能是这样的。英雄本色的回归,在于许三多身上、伍六一身上,有瘸腿的兵吗?有瘸腿的步兵好吗?你现实一点好不好,为了部队的荣誉,我一定要离开部队。爱他爱到超越了自己未来前途的考虑,回到地方能干什么呢?我宁肯自己再去打拼,这种对英雄的塑造,我觉得是英雄本色的一种回归。他们每个人都不是靠纪律,不是靠自己特殊的骂人或者打人,他们是在军营文化里现代的正规的军队,靠着遵守纪律和自己的努力,最后成为军营里的英雄。这是一个很好的回归。所以我愿意看。 导演和《亮剑》有一拼,本子是不错的,但是在表现手法和制作手法上,《亮剑》肯定要略于它。包括河南农村的许三多,当兵前和自己的哥哥,在一个山坡上说那一番话,前面是河水,水是金红色,那种对比就把充满诗意的一种表达体现出来了。这种诗意的表达,我认为是一种人生意义的歌颂,人生意义需要一种诗话的表达。还有几个地方都是特别感人的,马小帅被发现了,他可以笑呵呵的都跑到连长的车上,说完了别以为我来了没几天就没养成七连的骨头。导演给了一个大的镜头,很像少先队员举着星星火炬燃烧起来了,那种雕塑式的表现连队里成长起来的男子汉,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绝不是混人生的平庸的人,每一个人都是英雄。还有不断的把蓝天,先是拍杠是那样的,天是那么蓝,上去之后不断把原来的镜头的回忆、成长闪回来,配上交响乐,真是催人泪下,好几个地方。因为围杠怎么拍啊,绕多了,大家也烦了,也绕晕了,这个时候用诗话的表达,表达全部当兵的经历。这种雕塑式的表达是对崇高的一种凝固,让大家体会到什么是人生的崇高和人生的意义,什么是人生的榜样。 叙事不知道是谁策划的,还是康导自己的策划。一个回形针式的结构,一部感人的交响乐,从农村到了五班,从五班走到七连,从七连走到A大队,再从A大队返回到702团,再返回到702团,再返回到五班,再返回到老家农村,经过一个回归,一个真正的特种兵成长起来了。从心理到生理,全面的突破了农村蒙蒙胧胧的许三多,这样一个网状的结构全面展现出来了。这次确实是一个制作精良、思想引领人的好片子。我很郑重的代表我和我的学生、代表观众向主创人员致敬。 李洋:近几年来军事题材电视剧在全军共同努力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军事题材在类型化的发展上,把原来的行业剧变成了跟农村题材、城市题材等等并列的行业剧,变成了市场需求的市场认知度非常高的电视剧中。《士兵突击》我参与创作过程,同时对专家观点有一些启示。 这部剧出来之前,至少从2000年以来,军人题材电视剧走过的道路,2000年的开年大戏,中央电视台一套《突出重围》播出之后,那样一个作品最后有很多演习模式大场面戏,产生很多社会反响,特别从军营观众来说有很多的质疑,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跑得快一点,用我们的概念讲,我们在引领现实,我们不是滞后于现实。我们想到的是远远跑到军事变革的前面,所以它超越了现实。我们所讲的观念性,其实我们现实当中很多点是不具备的,所以把我们的思考用剧的方式展示出来。然后比我们对国家的忧患,对民族职业性的思考融在里头,所以里面有很多像《突出重围》片头那句话,一个?大民族的背后比必定有一个强大的部队,这就是你们的使命。一开始就点题,这样一部戏送中央台的时候还不叫《突出重围》,叫《士兵闪电》。 到2003年又是引领制作,2003年美军一个数字化部队刚刚建立的时候,全世界还没有数字化部队特别成型的概念,我们军队也没有这样的建设,但是我们用艺术的形式,用数字化的思考伴随着文艺创作,用文艺的形式打造了一个《DA师》这又是一个引领,又跑前面去了,的确它是奔现实,按常规的文艺理论来讲这是返归的,我们是一个强烈的社会动机,是非常特殊的现象。军旅创作当中这一块一直延伸到了2006年的《沙场点兵》,包括现在还在央视待播的三波大戏《和平使命》、《狼烟》、《战争曙光》,一直在引领,或者提前跑到现实的前面去了,思考一些军队的未来,以及这个职业和国家未来命运的关系,这是一个大的概念。跟普通观众的互动上有一定的问题。 到了《士兵突击》,在这样一个作品上有几个动机,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包括整个军事类的节目,像观念性,所谓现实题材,大的类型剧有大量的在五六年之间做了系列尝试,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就是重大革命历史,这种戏也是占了很多,这又是一个类型,类型细化,军人题材包括很多分类的类型,再有就是根据,虽然在资本的地盘上做一些红色经典作品的翻开,这又出现了一大批《红色娘子军》、《闪闪红星》这些作品非常多。 还有一个也是有很强的资本动机,考虑回收,美国人来讲谁来买单?做这样一个主流的戏,很多时候要考虑一个飞机起飞之后降落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降落。就像现在很多人在问,《士兵突击》为什么没有选择央视,那样的跑道不太适合我们的戏,主流上没有问题,可能限行,我们那里积压了很多的军事题材作品,可能拿到那儿遥遥无期,只能待播,包括价位,可能会有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选择其他的跑道,从其他地方降落,这样一个考虑。现在出现一边倒的认同,这种反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有点发蒙,像2004年推出《历史天空》之后的热度反映,2005年推出《亮剑》又是超过预期,2006年《暗算》又是一个超出预期,全国整个中央电视台包括在内,就是引领全国收视的领头羊都是军事题材。《亮剑》很偶然的机会是我推荐给央视,这样安排播出的,原来也是走的外线,走的是省市台,非常特殊的原因,当时央视整个收视率直往下掉,需要一个强心剂,这样从外围抓过来的戏。 从做的外线市场的信任,相对来说群众的认知度是非常高的。整个引领也好,或者是这样一个结果,其实谁也不是先知先觉。只是对规律性的东西,对市场情况,对整个行业内部的一些情况稍微想得多了一点,求证得稍微细致一点。我做电视剧的希望永远倒着做,你的获奖在哪里,你的跑道在哪里,你的跑道对我们的需求是什么,什么规格,我们把它加以技术化的分析做一些数据,甚至是市场的调研,可能风险有多大,资金风险,我觉得今天在严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必须要做这样的准备和这样的功课,否则很可能现在还有很多公司包括制作单位还在盲目起飞,不知道落地在哪里,所以造成一年所谓在1400集供大于求,而且一半资金死掉了的这样一个损失,至今还在上演这样一个情况。 《士兵突击》本身跟引领不一样,这个戏从效果上有引领的意思,但是更多是一种坚持,如果说总制片人在这儿,他非常清楚,从市场的反馈,肯定风险都是非常大的,需要做很多的赌博的心态,赌一把,所有市场元素都不具备,没有偶像,没有常规所谓的男欢女爱,没有打打杀杀,生和死都没有,这是非常主旋律的,很难以拍成一个平白的故事。这样的戏市场没有成功的先例,北京军区做了我们的连队,《士兵突击》很多演员,都是在高峰,几个战士原来都是那样,我们连队第一次演戏,那是在中央一套播出的。我记得印象特别深,在论证那个剧本的时候,几乎所有专家都不看好,认为连队的戏没有人看,我们也做量化分析,只要当过兵的人,你统计以下中国有多少当过兵的人,他们的家属,包括现在当兵有几百万,我们放大一下,这个虚拟观众群,只要2000万有一半看这个戏就成了。最后到我们的《红领章》也是文革时代的生活,包括现在陆军特战队,也是连队放的非常低的一种生活状态。《士兵突击》已经是非常成型的,前后剧本磨的时间非常长,剧组也成立,各种原因,中间停不下来,前史比较复杂。 最后,能够以现在这样一个形态完成,我没有非常荣幸的是整个制作团队,特别是导演和编剧,这两位几乎是合二为一,一个剧组里头编、导永远有矛盾,一定有一方是迁就一方,这就是编、导非常融合,很多专家看了这个片子之后,看不出来哪一部分是编剧的功夫,哪一部分是导演的功夫,合二为一,整个创作的和谐,创作的态度。康洪雷导演有一个非常好的创作状态,非常认真的一个状态,不烂,不浮躁,包括整个制片业,包括所有名不见经传的演员,共同构成《士兵突击》的创作阵容。我两次到现场去看,在云南拍,有一次不拍戏的演员在外边晒太阳,其实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剧组环境非常不好,整个的敬业态度,包括这里面所完成的原始的兰小龙的剧本非常结实,文学性非常饱满,这是一个很丰厚基础的一部作品,但是经过整个二度创作,又往里加了很多很多的彩。 刚才哪一个报纸在采访,他提了很多,我们没有任何话题,一个问题,成为一个偶像的剧,一个年轻人,创作新的偶像,只是我们在做的时候心里保持艺术创作纯真的态度,像《幸福像花一样》,可以把打字报一张都不要,我们要一个纯真时代《红领章》,这不是纪录片。这个戏从品质上是一个类型的剧,本身带给我们自己一种感动,相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所以我们在网上看网民的反映,我们导演在探讨的,《士兵突击》的反映,热度基本上先从网上开始,我当时第一个判断,主要是年轻的观众对这个戏做出第一反映,因为网民的主体是中国互联网现在,上个月还统计,现在有一亿两千万的网民,宽待网民一千多万,这些网民是中国文化阶层,在网上出了一个新的名词叫“突粉”,我们看到网上有很多关于《士兵突击》的,名义校长叫康洪雷,虚拟社区里边对整个后端的延伸非常大,非常好。这个戏往往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感觉非常的幸运。因为今天的电视文化市场非常残酷,也是非常惨烈,我们现在还有约十部左右的电视剧还在中央台待播,这种形式是非常严峻的,一算前后就可以算出来,非常大的资金的总量。 这部戏能获得市场的认同,这是创作人员付出艰辛劳动的一个结果,也是广大观众的默契,配合认同的一个结果。新华社记者问我,因为去年是《暗算》特别热,前年是《亮剑》特别热,他问你们下一步是什么?作为我个人来说,我最头疼的一个事情,当推出一个新的热播剧目之后,马上感觉敌人就在你身边,其实敌人就是你自己,你无法超越自己,你就该下课了,你该干吗去了。在军事类的节目,因为我们的职业特长在这儿,所以别人可能想超越我们,也许将来会有,暂时比较困难一点,因为我们掌握我们的资源,包括我们自己在同一类型的主题来讲想得深一点,远一点,开一点,包括把我们的所有参照系放在世界上,看美国人、苏联人、法国人、英国人怎么做,我们看所有优秀的背景和参照系,这样我们的戏还可以往前走。 昨天我还在跟几个朋友切磋,明年的押宝之作,去年我押了两部戏,一个是《狼毒花》,一个是《士兵突击》,明年有三个戏估计还可以大获全胜。军人题材暂时在几年内还能维系一个繁荣的态势。听了专家的意见,对我有很多的启示,对我们今后的创作有非常好的帮助。 感谢大家,谢谢。 李春武:我也是在最近这几天连着把这个戏看完的,了解这个戏也是经过一个过程,研究部的陈玮告诉我,最近热播《士兵突击》咱们看看能不能开一个研讨会,听她给我讲,她说这是一个没有大宛,也没有女人,也没有什么的一个戏,我说那可以啊,然后我就在网上把每一集剧的简介我给当下来了,看这个真是看不出来,如果你让一个人来叙述这个片子,讲述这个片子,很难讲,情节就是这么多,也讲不出来那么多的地方,但是当你看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个片子很多细节让你感动。 按道理说我这个年纪是冷静的思考更多,但是看了以后确实有很多场面是让我十分感动,甚至就像刚才李司长讲的,是热泪盈眶。我觉得能够让人感动的戏应该说就是一部好戏,如果这部戏你看着觉得还行,你没有感动,我觉得这戏肯定有哪一种功夫没有做得到。看这个戏的时候真的有很多地方很感动,不是豪言壮语,也不是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内在的精神真的让你受到了一种很大的冲击,这个戏从始至终把握了一个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这个戏里经常说的两句话,一个是要好好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许三多说是“要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这里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在那儿铺路,没有人看的着他也要把营房打扫干净,当和他两个人去看守营房的时候,他还要把这个连长生气扔掉的东西,矿泉水瓶子扔到旁边的垃圾箱里去,等等这样的细节,你就知道他把这些事情当做很有意义的事,就是一个士兵的坚守。 这里面,不抛弃、不放弃从始至终都在讲。不抛弃、不放弃什么,一个是对他应该从事的,作为一个军人的目标是一点,另外对于战友是一点,对于他的信念也是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有这么一个信念,他就坚定地做下去,这些东西在全剧里边,无论是他讲这句话的时候,还是不讲这句话的时候,每个细节都让你感觉,他是不抛弃、不放弃,就在那儿不停地做。我觉得这一点也是让我感触很深的。 这个戏有很多没有,没有大腕,没有爱情,没有什么,为什么能够让人感觉到牵扯着你不想去放弃,要把它放下去,这里面确实是剧情细节的使用真的让你欲罢不能,确实让你去感动。当然这个感动有两个方面,一个思想性,剧的思想性非常强,但不是喊口号,就像在许三多和成才入伍的时候,成才等于是朗诵诗式的把他对部队的认识讲的,但是许三多讲不出来那么多,老师让他背的那几句让他爹一打还忘了。这些东西有一个对比,这些道理是普通的一件一件事中去体会,不是那么多大道理,许三多入伍的时候,连长和班长给他讲的那些话,他一直记在心里头,三多背诵能力比较强,他能把班长跟他讲的原话一句句重复下来。 除了思想性强,情节一环环扣着,我看就有这么一个感觉,有时候看到一两点钟,看到这节完了,该换盘了,但是又要接着看一集。戏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确实在里面体会到了,像哪一方面能够感动你,让你去看这部戏。按道理说,对一个部队来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走、人散是非常正常的情况,戏里表现出来一个一个的细节让你感觉到钢七连被整编了以后,一个人一个人的离去都觉得是一个重重的牵扯着你心的事情,三多回到他原来的营房,找不到一个认识人的时候,他当时处在情绪非常低落的情况下,想离开部队的情况下,怎么能够从这里边恢复到原来的常态,这些战友也是费劲了心思,想尽了办法,最后把他带到他原来待过五班的地方,躲在车不里不敢出来,连长在外边敲打他,最后他跳出来。刚才,当李司长讲到的,讲了里面几个细节的时候,虽然我看过很长时间,但是一想起那个情节依然是很感动,我觉得戏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了。 三多对于事业,对于集体的认识,也不是说多少人给他讲什么大道理,他就是在他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来认识的。他就知道,因为自己,他把班长都拖垮了,拖得班长要离开部队了,他把这个连都开拖垮了,在这样的切断下,他说我要做好,努力要做好。我觉得这些细节实际上是像一个项链里边,他把一个一个珠子穿起来,最后构成了十分感人的戏,我就认为这部戏是能够感动人的剧。能够感动人的剧我就觉得它是一部好剧。 今天利用休息时间召开了这个座谈会,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也都是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但是我们也是在做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