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影像上的祭奠 滇西抗日的老兵们(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2日15:08  三联生活周刊
影像上的祭奠滇西抗日的老兵们(2)

保山龙陵区的李贵先已经83岁

影像上的祭奠滇西抗日的老兵们(2)

94岁的杨玉兴是四川泸州人,曾参加过淞沪、台儿庄会战的这位老兵,如今生活在昌宁县偏僻的更嘎乡

  “这些照片拍摄得很辛苦。”王华沙确定这个主题后,找到保山市及下辖各县统战部联系后得知,在保山登记在册的老兵有368名,而健在的有160~170人左右,王华沙用一年多的时间一共拍了100多人。这些老兵大多在80岁以上,最大的108岁。让这些老人在那里坐上20分钟、半小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艰苦的任务。“有的拍着拍着脸色就变了”,王华沙赶紧停下来,给老人补充点东西,再接着拍。

  每次拍摄前,王华沙都要先对老兵们做一段采访,聊他们当年当兵的历史、经历过的战争以及后来的生活,让他们放松,更是让他们重回到那段历史场景当中。很多80多岁的老兵对当年的经历仍保有深刻的记忆,“他们还能给我背诵军歌、规章制度”。拍摄前,王华沙从来不对这些拍摄对象要求他们的表情,但是一旦进入到情境中,他所期望的表情已经自然呈现出来。也有一些老兵,因为后来的政治运动,而使自己在内心深处对那段经历做了彻底否定,王华沙的来访和拍摄,对他们而言,似乎意味着公众社会对他们的重新接纳和认可,于是经常有些老人老泪纵横。所以拍摄当中,停下来安慰老人、为他们擦拭眼泪也是他经常面对的工作之一。

  在展出的照片中,每一幅画像旁边都配有介绍老兵生平的一些简短的文字,而这些老兵的一生,似乎也被压缩在短短100多字中,但深入其中,王华沙真实的感受是,其实每一个拍摄对象的生命历程都令人欷歔感慨。

  这些老兵的命运各不相同,正如他们当初也是从不同地方、带着不同目的来到这个战场的。在特殊历史时期,他们被自己无法左右的力量牵系着,迈进那个历史场景中。有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张子文,还有“三丁抽一”而到战场的李贵先:“家里弟兄三个,我是老三,年龄小,也做不了什么,家里穷,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我就去了。每天去抬伤兵,树林大很困难,但这是任务,必须去。”84岁的保山昌宁人周朝先,“是载秧的时候被抓去的”,其后又参加解放军,在54军,到过东北、张家口、朝鲜等地作战——寥寥数语背后却是怎样的一番生命历程。

  王华沙说,总体而言,当年受过教育的一些老兵,到了晚年境遇会稍好一些。比如曾在黄埔军校训练过的杨洪恩,当年是一位上尉,近年来被云南、重庆以及中央一级的许多媒体采访过。还有一位叫卢彩文,中尉参谋,因为身体及受教育程度都比较好,这些年在腾冲做抗战的宣传工作。他们既乐观,又对现在的生活充满感恩。

  而更多的,则是不被人知的,沉默的大多数。王华沙说,因为有些老兵当年是在遥远的大山区被抓了壮丁,打完仗后,故土难离,他们又回到了偏僻的山村。几十年后,他们的生活并无多少改变。如果说影像背后折射的是残酷的历史,而一些老兵潦倒的生活场景,则是更残酷的现实。

  让王华沙印象深刻的老兵之一,是前文提到的李贵先。家住保山龙陵区的李贵先已经83岁,“一进到家院子,让我大吃一惊的是,80多岁的老人竟然还爬树砍柴”。李贵先的老伴见到王华沙时,握着他的手紧紧不放,眼含热泪。王华沙问李贵先:“大爹,那么大年纪怎么还爬树砍柴?”老人说:“我不能出问题,这个家不能没有我。”

  94岁的杨玉兴是四川泸州人,曾参加过淞沪、台儿庄会战的这位老兵,如今生活在昌宁县偏僻的更嘎乡。王华沙一路颠簸、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他所在的村子。杨玉兴老人住的房子非常简陋,又小又矮,远远看去,甚至“不像人住的”,屋子里面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但进去之后,王华沙发现家里的地面上已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事先知道有人要来采访的老人,早已兴奋地在家里摆好长条凳、烧好了水等着客人。

  杨玉兴老人和唯一的儿子相依为命,而患有智障的儿子靠捡破烂来维持父子俩的生活。这位曾经当过副排长的抗战老兵,对惨烈的松山战役叙述却是异常平静:“松山打了好久都打不下来,就把第二军的兵力一个不剩地完全调来,才收复了松山。在打仗时,哪个也不敢后退,要是逃走,马上就枪毙,必须服从军法。”

  “稍纵即逝”,是王华沙拍摄这组作品后的感觉。在影像上的老兵已经有人离世,所以他有一种无形的紧迫感。“把这些曾经从那场硝烟走出来的、行将远行的面庞固定在感光介质上,则像是对那个历史的再次祭奠。”有人如此评价王华沙作品所承载的意义。如果说王华沙当初更多的是职业角度介入到抗战老兵这个群体,那么现在他更大的感受是和这个群体有了一种无法割舍的牵系。

  “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希望能得到支持,出一本这些老兵像样的画册和文字。”此外,王华沙还希望通过这组作品,能唤起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群体,“让他们的生活能得到些许改善”。王华沙的第二个目标,更朴实也更现实。■

  (感谢《影子——滇西抗日的老兵们》策展人石明、徐晋燕图片支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