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白郁虹 摄影/王同
一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揭开了娱乐大腕们的恩怨往事,一度,叶京与王朔一起,嬉笑怒骂,真假莫辨间搅乱娱乐圈。一年过去了,叶京再度被关注缘于他接下《过把瘾》的重执导筒,从开机到关机的两次发布会上,叶京依然行事乖张,语出惊人,先是炮轰赵宝刚的老版《过把瘾》,讽刺张元的电影《我爱你》是一部让人想吐的超级烂片。后在关机仪式上,放话《再过把瘾》会让人看了不敢去谈恋爱,甚至不敢结婚,称爱情就是一骗人的东西,不可信。
直到记者看过《再过把瘾》片花后才确信,曾经专情痴情甚至不解风情的方言真的被叶京改成了四处留情的情圣,他还与时俱进地加入了富婆养小白脸、中年人遭外遇等多条线索,这些看似混乱的情感关系让人联想到《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的游戏青春,似乎与王朔当年《过把瘾》所表达的婚恋观背道而驰,也由此让人对《再过把瘾》可能制造的影响产生怀疑。但从来都是底气十足的叶京这次仍然毫不含糊地夸下海口:“再拍十部电视剧,我都会一部比一部好,都会超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我有这个信心。”
我跟王朔说,如果要是我,我会推翻了重写,现在的《再过把瘾》脱离了我们的生活轨道。
叶京说过,只有他最懂得王朔,所以他最有资格拍王朔的作品。王朔也对叶京拍戏放一百个心。可是,《过把瘾》经叶京“整容”后,故事里的主人公变成了我们熟悉的陌生人。
记者(以下简称记):一直以来您都是自编自导,为什么《再过把瘾》肯放手把编剧位置让给别人,尤其《过把瘾》对您和王朔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
叶京(以下简称叶):当时是王朔找我,我说得先看看剧本,但刚拿到剧本时我发现里面有很多问题。我跟王朔说,如果要是我的话,我会推翻了重写。但王朔告诫我:叶京,你别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你自己写根本不可能,你没那个精力。的确,我没时间,我当时手里还写着三个剧本。后来,我跟编剧霍昕聊,她按我的思路重新改,说实话,我对霍昕的修改能力是怀疑的。但她改完传过来前十集,我一看就靠谱了。那时候,我就同意接这部戏。
记:为什么故事主人公和主要段落沿袭了旧版《过把瘾》,却把故事背景放到了21世纪?
叶:我原来想推翻剧本的原因就是想改成一个八十年代的故事,我当时的想法是让它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衔接起来。《与青春》里的方言后来不是回到北京了吗?我当时就想从这开始接,方言离开广州,跟那帮兄弟分散之后回到北京,那段时间是一段真空,这些年他干什么去了?实际上,《过把瘾》写的恰恰也是那个年代的事,刚好王朔从部队复员回来,那些我们都经历过的,就是八十年代初在广州没有折腾成事,都回到了北京。
记:但您还是认可了现代版的方言和杜梅。
叶:我刚才说的是我最理想的创作角度,如果过个十年八年我重新翻拍《过把瘾》的话,我定会从我们的八十年代开始。大家从部队复员回来,面对社会,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婚姻,那是我们最重要的人生转折点。
现在的《再过把瘾》实际上脱离了我们的生活轨道,但后来一想,霍昕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她不可能写出那个年代的生活质感,我又没有时间和精力亲自操刀,那就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我让她改,但我希望她写的人物不要所谓的特时尚、特恶俗,那都是流于表面的。这部戏不止杜梅和方言这一条线,它有三四条线平行进行,其实又是一部群戏。我是想把所有现代人的生活经历的不同情感都在这部戏里表述出来。杜梅和方言这条线一直贯穿始终,从邂逅到相恋到结婚到离婚到即将复婚,男主人公得了肌无力后,杜梅如何陪着他渡过难关,这条情感线依然轰轰烈烈。还有一条静如止水的线,就是中年男女碰到了婚姻危机,我觉得白领、已婚人士都会愿意关注这两个人。还有贾玲,在以前的戏里就是一个大陪衬。现在,贾玲、方言和杜梅实际上就是一个三角关系,离了贾玲,方言和杜梅的情感非常单一,一点意思都没有。
《过把瘾》里的方言没有生活质感,爱情被理想化,实际上爱情是会被现实吞噬掉的。
《再过把瘾》中的方言风流倜傥,爱情种子遍地发芽。他不仅与杜梅结了离,离了复,还与贾玲藕断丝连,其间又与重庆妹子擦出爱的火花。这种混乱的多角恋关系其实就是王朔、叶京当年的缩影。
记:您一直不认同老版《过把瘾》,为什么?《过把瘾》一直被奉为经典。
叶:应该这么说,认同不认同永远是我个人的事,关键是大家非要我拿老版和新版比较,我觉得这没什么可比性。只是说,在那个年代拍任何东西都不寒碜,别忘了,那时候大家选择的余地少,电视台就那么几部戏,观众欣赏水平低,他不看也看了,不火也火了。
为什么我说老版不对,我觉得它没有表现出我们那个年代的生活。那个年代我们回到北京参加工作,过上了所谓正常人的生活,但我们所有人都是迷茫的,不定性的。当年王朔进了北京医药公司当了药品采购员。我的档案调到海淀区人民政府,摇身一变当了干部,是无数人羡慕的职业。那时我们认识了各自的女朋友,当然比较乱,不止一个,认识了很多类似于杜梅和贾玲这样的人物。王朔也是基于这样的环境写《过把瘾》的,后面还有一系列情感,还有《永失我爱》《无人喝彩》。
记:《再过把瘾》中的方言有点拈花惹草,喜欢上三个女孩,除了杜梅和贾玲,还喜欢上一个重庆妹,似乎颠覆了王志文版的方言?
叶:拈花惹草?别说那么难听啊,他就是同时爱上两个女孩。重庆妹不算,那不属于爱,就是男人一不留神打了个野食。方言真正喜欢的就两个女孩。你相信一个人能同时爱上两个女孩吗?我相信。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人一辈子就爱一个人。
记:这会不会破坏了方言在观众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叶:依然美好。我觉得《过把瘾》里的方言不真实,他没有生活厚度和质感,爱情被理想化、浪漫化了,实际上爱情是要被现实赤裸裸地吞噬掉的。但作为影视作品,还是希望表现理想的东西,人不就是为希望活着吗?婚姻无非就是相爱,结婚,离婚,复婚,出轨这点事,但我觉得现在很多影视剧表现的手法比较单一,直眉瞪眼的。我不喜欢模式化。我也能拍得特美好、特浪漫。
我们生在梦开始和阳光灿烂的年代,我们这群孩子是不孤独的。现在的孩子很孤独。
记:您说过观众看完《再过把瘾》后就不会认真谈恋爱了,秦海璐反而觉得它会让人非常想谈恋爱。
叶:一定有非常想恋爱的,也一定有带着恐惧心理不敢谈婚论嫁的,角度不一样罢了。很简单,如果相信爱情,相信婚姻这张纸,你就会觉得美好。但搁我,我是不相信的,我就会认为婚姻就是在摧残一个人。
记:您最拿手的是台词,但这部剧中的台词很少,是不是会削弱这部剧的语言魅力?
叶:可能就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十分之一吧,但这部戏的台词更精炼了。我的戏还是表达了孤独的主题,不要以为人与人之间那么好交流,包括谈情说爱,实际上他们各自都是孤独的。《再过把瘾》里的方言、杜梅、贾玲、潘佑,包括新加进的周方、叶尉林,李静演的夏月,他们都非常孤独。表面看,他们有亲情,有男欢女爱,但到最后的状态都是孤独的。所以,作为一个表达孤独主题的电视剧,它怎么可能有一大堆台词等着你呢?
我今后拍片子还要表达这个主题,我为什么愿意表现我们那个年代,因为我们生长在梦开始和阳光灿烂的年代,我们那群孩子是不孤独的。现在的孩子包括我儿子,生出来就是孤独的。这个时代发展到最后就是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没有任何关系,其实这是挺可怕的事。现代人谈情,实际上是为了相互找一个寄托和安慰,两个人相爱也是一种孤独的结果。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也有这个主题,前半部大家风风火火,像一个大家庭里的人,过着所谓共产主义的浪漫生活,但改革开放以后,这些人突然缺失了,面对随之而来的物质利益,他们分崩离析,理想破灭,最后都走上了孤独的道路。故事从一开始,方言回忆,闪回,去找当年一块从小长大的、穿开裆裤的朋友,冯裤子、许逊、汪若海,最后他找到的还是一场梦,还是一场孤独。《再过把瘾》看似是单纯的言情剧,背后潜在的是主人公的孤独、空虚。包括我自己也得抑郁症,我现在很空虚,因为我没有追求,没有理想,对什么事不抱希望,我更感到孤独。
记:您也抑郁?
叶:我跟王朔聊这事,王朔说:“这是好事,你该知难而上,享受抑郁和孤独。”因为他享受过了。其实我也曾经孤独,但不是现在的孤独,是一种假装孤芳自赏,假装离群索居,假装骨子里傲,把自己封闭起来,爱谁谁,那也是一种追求。但我现在没有追求,你看现在是饭点,大家都在推杯换盏,有几个是真正为了亲情坐在一起?都在应酬,都在疲于奔命,都在为名利而活,活着的结果就是个人价值取向的缺失,然后开始孤独。
秦海璐就是活生生的杜梅,黄勐的方言肯定是最好的方言。
叶京拍《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时,包括高洋扮演者在内的几位原定主演都被叶京一句“走人”替换了下去。叶京的铁腕政策尽人皆知。在《再过把瘾》中,主演,没有给叶京炒鱿鱼的机会,不过,“化服道”们却没能幸免于难。
记:为什么选秦海璐?她在年龄上没优势。
叶:年龄不重要,我倒觉得她这个年龄正在走向成熟又没有完全成熟,她有脆弱和幼稚的一面,女人这时候是最有魅力,而且最有爆发力的。秦海璐除了会演戏,生活中就是活生生的杜梅。黄勐,我对他太熟了,他演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的高晋。黄勐的方言肯定是最好的方言,估计戏播完了,无数小姑娘会扑他去。
记:据说《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时,您把主演都炒了。叶:除了制片部门,其他“化服道美摄”全部换过。跟我干活,如果没有责任心,没有能力,就是大浪淘沙,自然被淘汰。我是不顾所谓的亲戚朋友的面子的。
记:方言与杜梅在海边生活的场景让人联想到《蓝色生死恋》,很“韩剧”,这跟您愤青风格不一样啊。
叶:我没看过韩剧,巧合吧。这部戏我下了很大工夫,运用了很多长镜头,现场工作人员也说过像韩剧。我原来拍的都比较怀旧,现在拍的是一个纯粹的都市言情剧,我是想追求唯美的东西,所以这戏越到最后越跳出普通电视剧的那种叙事风格,它最后是唯美的。
记:《再过把瘾》的主题歌也变了?
叶:《再过把瘾》有很多创意,我这回有机地把音乐用到故事里,而且用得如泣如诉,男女主人公就是因为一首歌相恋的。好多人听完这歌都流泪了。《再过把瘾》就是又一个催泪弹,你就等着无数人哗哗哭去吧。
记: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替您担心,《再过把瘾》能否超老版《过把瘾》?能否超越《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叶:这就是你不了解我的地方,假如我还想继续拍电视剧,我再拍十部,都会一部比一部好,我就有这个信心。我的自信来源于我的创作灵感和我的生活经历,我拍过四部剧,但我真正要表达的根本还没拍呢。我有太多的生活经历和素材了。
记:现在观众还会再关注你们这一代人的经历吗?现在到处都是雷和山寨。
叶:记住,任何时代的人都会关注任何历史阶段的经典的东西。我告诉你,他们没有看到我们那个年代真正的东西。那些主旋律,战争戏,包括《亮剑》不都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吗?我听说,追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都是80后,网上评“十大经典电视剧”,第一部是韩剧,第二部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后面全是韩剧,只有《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是唯一的国产剧,这肯定是年轻人评的,就说明年轻人还是爱看。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情感是单调的,一点都不丰富多彩,一点都不壮怀激烈,而那个年代也并不仅仅是我和王朔这样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的事。我要跟你聊,几天几夜都聊不完,能听得你瞠目结舌。
叶京的优势还在于随处可见的充满讥讽与趣味的台词,而在《再过把瘾》里,台词不多,只有《与青春》的五分之一。叶京说,作为一个表达孤独主题的电视剧,它怎么可能有一大堆台词等着你呢?
中国导演有几个像我这样自己写剧本?
20年前,王朔在文坛、影坛呼风唤雨时,叶京还在“作”生活。等他想明白了的时候,王朔开始逍遥自在,他却拿起笔杆,耕耘不止。
记:最近王朔和冯小刚接触频繁,冰释前嫌了吗?
叶:什么叫冰释前嫌?人家压根就没多大仇。娱乐圈这点事算什么啊,我都没拿我当回事,不就拍一剧嘛。你想想,影视这一行有什么?王朔骨子里就看不起拍影视的人,他掺和进来为什么?也是为了生活。他说过:“影视算什么?有本事你写一小说。”说穿了,影视就是一个娱乐游戏,所谓有钱人玩的游戏。真别拿影视太当回事。
记:为什么这两年才开始创作,冒出头来?
叶:前两年尽“作”了。我跟王朔正好调了个个儿。人家问他前几年干什么去了,怎么无声无息了,他说:“我得生活,得享受啊。”他这六年生活去了。我比他早,二十年前我一天没闲着,恨不得24小时都在“作”。但我真得感谢那个年代的生活,给了我这么多的自信。等我快活明白时,突然不“作”了,我开始写东西。那时也把自己造空了,我还得挣钱啊,我这人又不适合经商,我这么不会恭维别人,直话直说的人哪适合经商啊?后来一想,写东西,不得罪人,结果写一东西,还是得罪人了,人老说我这戏影射谁了,其实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