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柱,从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成长为总政话剧团的金牌编剧,翻开他的作品,《巨人的握手》、《周恩来在上海》、《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张学良》、《延安颂》等多部电视剧,都烙上了红色印记。而这次《解放》从最初的雏形开始,王朝柱就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早报:听说《解放》先后筹备了5年,它与其他作品最大的区别在哪?
王朝柱(以下简称“王”):这当中有很多不能说的事情,但最终这部戏顺利与观众见面了,我很欣慰。它与其他作品不同,首先是因为真实。剧中主要人物、主要历史情节都是严格按照历史事实和历史文献写的;其次是艺术性,对重要人物的塑造更加丰满传神,故事情节也非常生动形象,是一种艺术的真实。
早报:一直写领袖题材,是因为您对这类题材的执著吗?
王:节日不同,献礼就不同。国庆50周年的时候我写《开国领袖毛泽东》,建党80周年就写《长征》,2003年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就写《延安颂》,现在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写什么。
早报:您差不多是从60岁开始写抗战题材的,如今写到近70岁,这10年的心路历程有什么变化吗?
王:没什么变化,如果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新想法,观众无法认同。这当中有一脉相承的东西,很简单。第一,解放是中国人民选择新中国的最后展现,古今中外,很少有那么一场较量,我着重要表现人民为什么选择新中国放弃旧中国。第二,在这场较量中折射出很多东西,人民需要什么支持什么,作为作者,我要客观反映,真实地写出中国人民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第三,新中国怎么样来的,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正确认识,我要用艺术的展现来感染人家。
早报:创作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王:史料不是问题,但如何处理史料,通过史料处理反映些什么是最大的问题。电视的艺术形式是塑造人物,而典型人物要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最困难的是超越自己。《解放》是伟大的,也是艰难的。写《解放》没有那么伟大,但是确实是艰难的。我这个团队,作为艺术家来说,他们是伟大的,我敢断言以后很难再有像他们这样到那么艰苦的地方,走那么多的地方去拍摄,的确体现了我们今天的艺术家们真正的良心。
早报:很多观众反映《解放》很真实好看,当初创作思路是怎样的?
王:其实当初有朋友曾建议我,《解放》剧本的重点应放在第二条战线和地下工作者的身上。更有甚者,建议剧中国共两党把特务派遣到对方决策者的身旁,这样一来,不仅戏好编好看,而且收视率会创下新高。对此,我笑而答曰:《解放》是一部史诗品格的正剧,我只能采用诗化的艺术手段去写史的品格。就是写到双方互派地下工作者的时候,也绝不会像某些电视剧那样,在毛泽东、周恩来的身边安插蒋介石派遣的特务,和我们的警卫干部谈情说爱,进而完成他们的任务!再者,《解放》所反映的历史距离今天实在是太近了,很多当事人仍然健在,他们绝不希望我写的《解放》是一部胡编乱造的作品!
造型贴士
普通人演“伟人”至少形神七分像
不论电影还是电视,观众看到的都是特型演员扮演的领袖人物。那么普通人能否扮演伟人?王希钟表示,如果满足“三分形四分神”就有可能,“如果要演毛主席,首先你得看上去像,若一点像的痕迹都没有,那就全靠做面具。拿数字来说,你得三分像,再加上你的神情有些接近,这样,一旦准确造型了,就更神似了。若你要演领袖人物,至少形神七分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