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非诚勿扰》:嘉宾没有酬劳 签协议保证真实性

  江苏卫视回应争议——

  现在相亲真人秀节目似乎更像一场小型的社会热点情景剧:富二代、白领、人造美女、多金男、拜金主义者、蜗居、蚁族……而与此同时,关于版权抄袭、有些嘉宾身份不真实等争议也成为热议的话题。昨天,记者采访了一直以来参与《非诚勿扰》节目制作、推广的江苏卫视总编室刘宇哲,他介绍了《非诚勿扰》制作背后的故事。

  关于嘉宾是“托儿”“嘉宾都是自愿报名的”

  华西都市报:有网友说节目中的很多嘉宾都是“托儿”?比如马诺参加节目出场费500元一期、火锅店老板娘武潇是职业演员等。

  刘:全是胡扯,所有的嘉宾都是自愿报名,没有任何酬劳,也不收取报名费,节目组只负责报销车旅费,一般来回也是火车。

  华西都市报:为保证节目的真实性,节目方做过哪些措施?

  刘:嘉宾资料都是编导组尽可能地进行验证的。我们操作流程是这样的,节目组选嘉宾都是经过短信和网

  络报名,填写个人简历,提供基本信息,随后编导会对选手进行面试,深入询问一些个人、家庭背景等信息,是否单身、以及上节目的动机等等,面试也是录制下来的。更关键的是会和嘉宾有一个协议,保证对方提供的信息都是真实准确的,随后的嘉宾VCR拍摄更是一个验证的过程,我们会深入嘉宾的家庭和朋友圈进行拍摄。至于协议的约束力:这条协议主要规定了如果嘉宾提供的信息有假,产生的后果都将由其承担,比如已婚人士谎报单身上台征友,那么家庭纠纷都是要其自己承担的,另外如果对节目造成损害,我们也要对造假者进行追究。

  华西都市报:在节目的录制中您感觉他们一点做秀的成分都没有吗?

  刘:没有人不会在镜头面前“秀”,我们就是一档真人秀节目,参加者有所自我表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每个人在公众媒体上的表现和私下里肯定有所偏差,只要你想展现出最好或最真实的一面,那么都可能会拿出来“秀”。只是我们需要尽量规避动机不纯的人借此炒作,一旦发现马上封杀。

  关于版权之争“节目是我们自己研发的”

  华西都市报:湖南卫视说《非诚

  勿扰》抄袭《我们约会吧》,理由包括他们节目早一个月播出且买了版权,您怎么看待此说法?

  刘:版权和节目内容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我们很早就开始策划了,节目是自己研发出来的。跟《我们约会吧》内容和节目类型相似,但节目的模式还是有很大差别。比如我们有“心动女生”,有“十项基本资料”,有心理专家,有“权力反转”这些(对方)都没有。

  华西都市报:孟非在最近几期节目的开场白里面都提到了收视率第一这个词,而何炅在《我们约会吧》的开场白是“欢迎大家来赶超,因为我们是中国第一档交友真人秀”,对此您如何看待?

  刘:如果现在要说赶超的话,应该是我们说欢迎他们赶超吧?对此没什么特别的感受,我们只想说欢迎竞争,欢迎大家都办此类节目。

  关于拜金、毒舌等争议“80后爱憎分明,挑战社会宽容度”

  华西都市报:有人认为某些嘉宾的言语过于直白,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拜金态度、现实倾向令人难以接受,与主流价值观相悖,《非诚勿扰》会约束嘉宾的言论吗?

  刘: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婚恋交

  友节目的没落,很大程度上因为追求大众的兴趣而开始媚俗。《非诚勿扰》展现的是各种感情观,通过舞台上不同男女的表现把人生体验的过程和价值放大,在这点上节目的立足点很高。节目中80后一代人表现得十分爱憎分明,他们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人表示极大的蔑视和不屑,比如有一场嘉宾炫耀自己有几辆跑车时,有女孩说你花的是父母的钱没有资格在这里炫耀,最后所有的嘉宾将灯都灭了。这恰恰正是80后核心价值观及正确的娱乐导向的体现。

  华西都市报:在内容方面,节目以后是否会进一步改版?

  刘:整体模式是不会变了,一个节目经常变化对观众的收视习惯也是有影响的,但可能会针对不同情况创新。至于男选女的模式,我们还是暂不会考虑,因为毕竟女生的抗压能力相对要比男生弱一点。

  华西都市报:节目现在很火爆,你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刘:最大的担心在于社会对多样价值观的容忍度以及对舆论引导的表现方式。我们的节目不单是简单的婚恋交友节目,还希望展现更多的人更丰富的观念,让大家知道原来是有人和大家有不一样的想法和追求的。         记者陈颖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