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红学大家李希凡曾说,《红楼梦》从清朝成书到当下,已近300年的时间。无数人评说、考证、对其倾注毕生心血、为之涕泪横流。无论是以何种形式与其产生关系,都说明一个问题:对它情不自禁的关注。
视频:新版《红楼梦》预告片独家曝光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如今,制片人李小婉和导演李少红这对黄金搭档耗时3年,对《红楼梦》情不自禁的关注成果终于问世了。不得不承认,整个剧组在拍摄期间绝对全情投入,风格典雅,画面唯美。尽管人们对新版《红楼梦》的拍摄以及播出效果存有质疑之声,但不可否认的是,所有主创确实在这里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他们对《红楼梦》的热爱,堪比曹雪芹、脂砚斋。
这种以音画形式出现的《红楼梦》,历来能够引起轰动,在不断认识和解读《红楼梦》中留下一段又一段美好的回忆。特派记者梁巍
《红楼梦》音画时光
◎1944年,电影《红楼梦》,卜万苍编导,袁美云、周旋、白虹等主演。
◎1961年,电影《红楼梦》,邵氏电影发行,袁秋凤执导,被誉为电影经典之作。
◎1975年,电视剧《红楼梦》,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一姐”汪明荃出演林黛玉,当时周润发刚出道,扮演蒋玉菡。
◎1977年,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李翰祥担任导演,由林青霞反串贾宝玉,影后张艾嘉饰演林黛玉。这部电影获得第15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和美术设计奖,第24届亚洲影展最佳服装及最佳美术设计奖。
◎1977年,电视剧《红楼梦》,由香港佳视拍摄,主要演员有伍卫国、毛舜筠、米雪等。
◎1978年,电影《新红楼梦》,由凌波监制,导演金汉执导,新人周芝明出演林黛玉,凌波反串贾宝玉,资深演员李菁扮演薛宝钗。片中,凌波、李菁、李丽华三代影后聚首,堪称阵容豪华。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由王扶林执导,周汝昌、曹禺、王蒙、周岭等红学专家鼎力支持,主要演员有欧阳奋强、邓婕、陈晓旭等人。
◎1989年,电影《红楼梦》,北影厂著名导演谢铁骊执导,历时3年的艰苦拍摄,终于以破纪录的投资,拍成片长735分钟的中国最长电影巨制,主要演员包括夏钦、陶慧敏、刘晓庆、赵丽蓉等。
◎上世纪90年代,电视剧《红楼梦》,台湾华视拍摄,全长73集。这个版本阵容空前强大,主要演员有张玉燕、钟本伟等,内地演员池华琼出演邢岫烟。
◎2009年,电视剧《黛玉传》,李平担任导演,闵春晓饰演林黛玉,马天宇饰演贾宝玉,邓莎饰演薛宝钗。
专家评黛玉之死 错在大胆毁灭美 赞导演有勇有谋
长达50集,开拍之前所有演员特训5个月,拍摄期16个月,在10个摄影棚内搭建103处场景,5集以上戏份的演员有388人,使用上千套服饰配饰,制作奢华……这是一组足以说明新版《红楼梦》是一部诚意之作的数字。该剧背后,仍由冯其庸、张庆善、马瑞芳、李希凡等知名红学专家把关,可见,这绝对不是李少红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摆设。近日,本报记者在北京走访了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红学专家李希凡、马瑞芳等人,在他们的解读中,新版《红楼梦》在还原原著、画面奢华、为《红楼梦》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探索等方面功不可没。 □特派记者梁巍电自北京
红之魅力
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圣经
红学界泰斗级人物冯其庸曾经说过,《红楼梦》是一块文化瑰宝,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努力去读它。而研究《红楼梦》的难度,不亚于研究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但仍有人在不断的阅读中去研究它、品味它,甚至不惜花上数年时间,将《红楼梦》以文字之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才有了一个又一个影视版本的《红楼梦》。
《红楼梦》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红楼梦》是一部读社会、读人生的大书,它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中国的文化符号。 ”红学家
马瑞芳也说,《红楼梦》的好玩、有趣是登峰造极的,中国如果没有《红楼梦》会很悲惨。
“说它好玩,是因为它在一个很美的意境中,把人生最美好的爱情表现出来,任何人都能从中获得乐趣、情趣,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另外,张庆善还认为,《红楼梦》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是一部“谜”最多的书。“过去,中国的很多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最后在文人手中整理出来,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但《红楼梦》不是,它和作者生平家世有着密切关系,比如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曹家,这个情节最后就化为元妃省亲的故事。书中许多故事与作者经历之间的谜,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
张庆善告诉记者,正因为从来没有一部小说可以像《红楼梦》一样,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红楼梦》在中国人心目中简直就是“圣经”,地位不可动摇,所以其改编所引发的争议不断很正常,恰好反映了观众对《红楼梦》爱之愈深、评之愈切的心情。
红之诚意
李少红做到执著的坚持
作为新版《红楼梦》的文学统筹,张庆善在这部电视剧的创作阶段进行了全面把关。虽然没有亲历历时16个月的拍摄,虽然没有每日跟着李少红以及众多小演员在片场煎熬,但新版《红楼梦》剧组所付出的努力,在张庆善看来还是十分值得赞赏的。
他说,新版《红楼梦》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完整地拍摄出了120回的内容。“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前80回是依据曹雪芹的原著而拍摄,80回之后采用的是红学家的探轶研究成果,这是一种选择,有的写得很精彩。新版《红楼梦》采用120回本,也是一种选择。虽然《红楼梦》后40回不是曹雪芹原著,但它毕竟和前80回一起流传了200多年,在广大读者中有很大影响,也为人们所熟悉。而且,高鹗毕竟是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人,比我们更了解当时的环境。当然,后40回中确实有许多情节不符合曹雪芹创作的原意,因此在改编上要做的事就更多了。 ”其次,新版电视剧在忠于原著上做到了淋漓尽致。第三,该剧延续了李少红一贯的唯美风格,张庆善说:“我在这部戏筹备时就说,任何人想拍好《红楼梦》都得有勇气、水平、执著的坚持。现在看来,李少红的确做到了。 ”
另外,1987版《红楼梦》编剧之一刘耕路也说,这部小说搬上荧屏需要拍出来三种戏:一是场面戏,如元妃省亲;二是情节戏,如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三是情趣戏,这在剧中比比皆是。“第一种有钱就行,第二种有人就行,唯独拍出情趣来是最难的。 ”在关系到成败的情趣方面,不少红学家都认为李少红做得非常到位,可见,她是拿出自己的诚意、用自己的心血在拍戏。
红之争议
额妆千篇一律难辨角色
《红楼梦》不像《三国演义》有那么多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不像《西游记》有曲折的故事,《红楼梦》是一部写家庭的小说、写人生的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里程碑。书中几十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只要读过都不会忘记,甚至那些只有寥寥几笔的人物,也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正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所以任何一部以影视形式出现的《红楼梦》,都会伴随争议之声,就连被视作经典的1987版也不例外,如今的新版更是“在劫难逃”。
争议最多的,莫过于“黛玉之死”一场戏。红学家马瑞芳认为,黛玉之死这场戏拍摄得十分震撼,“镜头从黛玉的指尖拍上去,有一种毁灭的美感。把美毁灭给你看,你会不感到震撼吗? ”而张庆善则有不同看法,“导演想表现黛玉的冰清玉洁,‘质本洁来还洁去’。看得出来导演的审美追求和大胆设计,有想法。但在我看来,错就错在这个大胆表现的对象是林黛玉。林黛玉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她是中国广大读者和观众心中的‘仙女’,是‘爱’的符号,是眼泪,是悲情,人们不允许对她有半点亵渎。 ”另外,张庆善还觉得新版《红楼梦》中人物的额妆不好看,显得不生活化,更像舞台妆。“演京剧、话剧可以这样夸张,但电视剧不行。此外,本来演员很漂亮,这样化妆后反而显得年龄变大了。第三,演员都化这样的妆,成了一个模子,都分不清谁是谁了。 ”
红之意义
还原并挽救了昆曲艺术
距离1987版经典电视剧《红楼梦》,已经过去23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宝二爷、林妹妹带来的视听享受,以至于到了今天,还在对这一版本津津乐道。张庆善认为,电视剧的改编其实是对《红楼梦》的一种解读,围绕电视剧进行的讨论也是《红楼梦》研究的一部分。“通过改编成电视剧,《红楼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许多年轻人从此爱上了它,甚至走上了《红楼梦》研究的道路。 ”另外,通过一些争论,使人们对古典经典文学改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促进了《红楼梦》的研究。
红学家马瑞芳认为,新版《红楼梦》的另一大意义在于还原并挽救了昆曲艺术。“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昆曲,宝钗生日宴上也点了四出昆曲,这些经典名段在昆曲戏台上都已经失传了百年之久,而这部电视剧请到了昆曲专家复排了书中所涉及的全部剧目,首次完整再现了书中珍贵的昆曲名段,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