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解析财经节目泛综艺趋势

2012年11月05日17:18  天天新报
马红漫解析财经节目 马红漫解析财经节目

  从模拟炒股到职场选秀,再到如今访谈类节目纷纷转向文化、娱乐话题,甚至办起了拍卖综艺秀,如今荧屏上的财经节目似乎有向综艺节目靠拢的趋势。但这样转型的背后,暗藏隐忧。对此,第一财经频道节目主持人马红漫昨天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财经节目越来越娱乐化

  说起财经节目,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镜头前正襟危坐的股评家或经济学家,大谈经济形势。事实上,如今观众们打开国内各档财经频道,看见的或许不再是股评家或经济学家,可能是评委对选手的“表演”进行点评。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各档财经频道的“综艺类”节目还真不少,如《股市天天向上》、《中国职场好榜样》,以及如今颇具话题的《第一拍卖厅》。在今年五一,不少财经频道更是集中推出一系列的综艺类特别节目,比如第一财经频道就推出了特别节目《黄金5vs1》,邀请舞蹈家金星[微博]、财经主持人左安龙、戏曲艺术家关栋天和恒信钻石董事长李厚霖等跨界合作,话题则是“房子”、“票子”、“车子”、“娘子”。另一方面,即使是专访类或者话题类的节目,话题也更娱乐化,比如记者从第一财经《头脑风暴》节目组获悉,他们的一些话题就包括“从经济角度看王石离婚的代价”、“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看好文学怎么做成好生意”等。

  被收视率逼着转型

  上周末,登上“SMG主持人周末大讲堂”做演讲的经济学博士马红漫对此现象深有同感。作为SMG第一财经主持人和评论员的他坦言,对财经节目的泛综艺化趋势要一分为二地看,财经节目转型综艺,一个大背景是财经节目的收视压力,“财经节目的收视率与经济情况尤其是股市的情况非常紧密,近几年的股市大家也清楚,所以财经类节目的收视率缩水比较严重。”他更向记者直言,与2007年的收视最高峰相比,一些财经节目的收视率减少了至少30%到50%。在收视压力前,财经媒体不得不放下身段,做起综艺节目。这其实也是在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从过去的专业领域的“小众”,转向大众。

  马红漫也直言,其实财经和生活并不遥远,很多财经话题和生活息息相关,财经媒体的综艺化更多应该体现在表达方式的转换,很多平常的问题用财经的角度来看,确实可以有不一样的视野,也可以给人更多启示,“比如王石离婚,如果用财经角度看,他自己的损失有多少,或者说对公司的影响有多大,这种潜移默化也会对很多人的婚恋观产生一些影响,让人们学会珍惜。”

  主持人资质不能放低

  虽然财经节目综艺化趋势并无过错,但记者注意到,在综艺化的同时,一些非财经专业主持人也开始进入财经类媒体。比如原来解说体育的黄健翔就当起了《股市天天向上》的主持人。虽然避谈自己所属频道的节目,但马红漫强调,财经综艺节目的核心还是财经,尤其是涉及经济领域的问题,一定要审慎,“比如《股市天天向上》我觉得做得还是很好的,他们抓的热点很准,记得有一期节目他们关注到了船舶和钢铁板块,这和他们有专业顾问是分不开的。”

  另一方面,马红漫直言,财经综艺节目的主持人,还是必须要有专业背景更妥当,“制片人会要求我们放开点,唱个歌跳个舞,这我还真不擅长,但跳得不好唱得不好还有其他效果,如果没有专业财经知识来做财经类节目,出了专业纰漏会闹大笑话。”在强调不针对黄健翔的同时,马红漫坦言,财经节目是变化最快要求最高的节目类型之一,“金融领域经常有新的投资产品,像我这样还是要每天学,所以我想财经节目主持人,还是专业一些比较好。”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