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辑部的故事》
导演:郑晓龙 王建军 编剧:巩向东
主演:吕丽萍 黄海波 陈好 王千源 焦俊艳 井柏然
播出:北京卫视、东方卫视 推荐指数:★★★☆
弹
旧瓶装新酒难塑经典
针砭时弊犀利不再有
拿旧瓶装新酒是最近几年电视剧的潮流,创作者为了迎合新的服务对象——从当年的70后、80后转向90后,结果改得不伦不类,新版《红楼梦》如同鬼片,《新三国》漏洞迭出,对白差错层出不穷,《新西游》打着东方魔幻片的旗号,最后表演和特效让人无力吐槽。《新水浒》算是稍有诚意,可惜仍然在演员选择上有失偏颇,为了照顾受众,强加女星戏份,失去精华。《新编辑部的故事》同样如此。
90后逐渐成为收视主流是事实,老剧新拍创新也是事实,但这不代表以此为名,堆砌冷饭残羹,形式创新而不注重内容内涵。新版首集中,戈玲打电话给已成了大腕的李冬宝以求用明星效应促进发行量,代接电话的经纪人耍大牌,“你才结婚了!你全家都结婚了!我们冬宝可是从没结过婚的,我们冬宝出席葬礼也是要出场费的!”这令人会心一笑的反讽环节,仅此一次,后面更多的是俗套恶搞。
旧版有冯小刚和王朔的编剧组合,葛优、侯耀华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实力派演员主角,北京人艺的老戏骨张瞳和吕齐等甘当绿叶,让当时这部看似不太典型的情景喜剧轰动了全国,随后引发京味室内剧的热潮。该剧胜在对社会尖锐问题的讽刺和调侃,符合时代特色的冷幽默,编辑部性情迥异的工作人员的频繁思想碰撞,以及治愈性但都符合常规认知的结局,如今对比老版关注现实、略带针砭时弊色彩的台词,“新编辑部”束手束脚,大多数是编辑们拿身边同事或自己调侃,不痛不痒,似乎在尴尬讨笑。□刘淼
挺
表演对得起前沿探索
台词经得起岁月考验
22年前,由葛优、吕丽萍等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曾造就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尽管开始看《新编辑部的故事》时,感觉和老版本的《编辑部的故事》风格完全不一样,甚至觉得演员的表演很夸张,但是看了几集之后,慢慢也适应了这种表演风格。甚至认为该剧有一些很独特的方面,比如在喜剧手法上和调侃方式上有了新的尝试,通过具体剧情化演绎出来,演员的表演也更加夸张和小品化。除了有解说,剧中人物还有大量内心独白的外化表现。尤其是每集结尾,有位美女举起下集预告的牌子走进来,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可以称得上是对内地电视剧的创新。
同时,《新编辑部的故事》也没有忘本,台词不乏精彩。为了迎合年轻观众的口味,加入了很多当下网络流行的段子。在第六集《招聘启事》中,就有很多经典台词。安妮在说服欧小米不要辞职时说“要想发展好,完全看领导。”可以说是她自己的心得体会。而像“夹着尾巴做人,枪打出头鸟”“审美已经OUT啦,现在是审丑时代”“男人是晚熟动物。那女人就是早熟动物吗?”这样的台词,相信也会经得起岁月考验。
没有争议的影视作品从来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如果我们还以22年前的眼光来评判这部电视剧,就显得脱离时代了。何况,《编辑部的故事》在开始播放的时候,也是遭到很多观众排斥的。中国影视作品现在缺的不是思想性而是艺术创新,相信这也是主创所追求的。□代军他哥
■ 观众简评
支持派
没看过老版,新版这些演员蛮有眼缘的,最重要的是喜剧比抗战、谍战、狗血家庭剧,好看多了。□NewOLD
说葛优不演,然后选择不看的,严重怀疑是托。TVB翻拍各种剧,也没见梁朝伟、刘德华回去,一样有观众喜欢。大家看的是内容,是故事,不是脸。□垦丁牛
反对派
光看剧照就够了!□大果粒
老版和新版同期播出,这不是明显砸场子吗?而且深夜档的老版收视应该更好。怀旧的观众更不会看新版。□Rlax
低俗闹剧,以前的味道荡然无存,余味、万人迷有点让人出戏,看了两集,只能说,难为戈玲了。□小妖
中间派
从导演角度,还是相信郑晓龙的能力,继续追看。好多经典的电视剧重拍后得不到认可,不是质量不好,而是以前的回忆太美好。□reborn
得承认,网上段子用得不少,但春晚小品用的比这个剧多吧,而且还用得生硬,这剧起码紧扣主题。□doudou
翻拍年年有,何必今年如此动气?金庸、古龙等原著都是被人糟蹋,郑晓龙人家自己突破自己的作品,我们就不必强出头了。□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