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综艺逆袭台湾 本土艺人谈应变之道

2013年04月26日06:00  南方都市报 微博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我是歌手》在台湾引发收视热潮 《我是歌手》在台湾引发收视热潮
《甄嬛传》在台湾一播再播 《甄嬛传》在台湾一播再播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总投资1个亿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总投资1个亿

  4月12日,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总决赛终于落幕,在收获高收视和“疯狂刷屏”的同时,节目传到台湾更演变成东森新闻的“盗播事件”和台湾电视人的大讨论。热浪还没有结束,随后播出的江苏卫视[微博]《星跳水立方》、浙江卫视[微博]《中国星跳跃》、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又接连通过台湾电视新闻滚动播出,掀起岛内“大陆综艺节目逆袭,台湾综艺节目怎么办”的“口水仗”。

  台湾电视节目因市场狭小、政策限制等原因,面临空有创意领先却资金短缺、人才流失的难题。近日,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了“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微博]、资深主持人黄子佼[微博]、曾制作过《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台湾制作人叶心如,从台前幕后探讨“台湾综艺之困”的解决之道。    

  王伟忠:这是一个好现象,对华人娱乐圈来说,我们与有荣焉。

  黄子佼:可以提醒台湾电视人不努力绝对是坐以待毙的。我们也应该找回几十年前的热情。

  叶心如:未来两岸应该发挥各自的优点,大陆提升电视节目的硬件,而台湾创意还是有很大的实力。

  龙应台:30年后,创意的这端,台湾是否还是最充沛的渊源,是我们要很严肃面对的问题。

  盛况回放

  《我是歌手》“征服”台湾 台媒马拉松式“直播”

  《我是歌手》总决赛当晚,三地甚至海外媒体都赶赴长沙,数量之多,连湖南卫视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都私下感慨:“听到报给我的总决赛发布会媒体数字,我全身发软,已经赶超任何一场发布会了。”当晚到长沙蹲守报道的媒体多达108家,其中有16家是台湾媒体。

  台湾媒体也感叹,这是继大S[微博]三亚婚礼以来,难得大陆“再聚首”。不过,为的是一档大陆综艺节目,他们告知大陆媒体:“从林志炫参赛开始,我们就一直关注,很多台湾观众通过网络观看,把精彩片段放在网络上,大家一直在讨论,何况总决赛7个歌手有4个都是台湾歌手,所以我们就提出采访的要求。”

  更有甚者,台湾东森当晚7点贴出公告,称晚间10点的《关键时刻》将停播,但并未说明原因,让观众揣测到底出了什么大事,“朝鲜发射导弹了?”后来才知道是临时改播《我是歌手》特别节目。东森新闻以马拉松报道的方式,几乎全程“直播”比赛,赢得2.15%的高收视率(即每分钟有48万观众观看)。13日,台湾文化部门负责人龙应台对媒体表示:“认清一个现实,你本来就不可以跟人家比资本。”她觉得要思考的是“政策上的问题”,“到底怎么样才是保住竞争力最有效的办法。”她提出台湾创意产业应当警醒,“30年后,创意的这端,台湾是否还是最充沛的渊源,是我们要很严肃面对的问题。”

  究其原因

  大陆综艺PK台湾综艺

  “钱多”完胜“点子多”?

  台湾综艺制作人李方儒[微博]去年曾预言,大陆综艺节目至少10年才能赶超台湾。不过,《我是歌手》总决赛之时,台湾《康熙来了》、《女人我最大》等王牌综艺节目的制作方中天、T V B S等电视台都主动联系节目组,派出记者到场探班。

  常常往来于两岸工作的台湾主持人黄子佼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以资金、规格和硬件来评估,大陆综艺水平早已超越台湾。“《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可能是过去几十年来,台湾民众最关注的两档大陆综艺节目。比如《我是歌手》用的是世界上最好的电脑灯,有韩国摄影团队在旁指导,有梁翘柏[微博]担任音乐顾问,有很多摄像机同时录制,像拍影视剧一样,花了大量时间在后期制作上。在台湾,一个节目用6台摄像机就很了不起了!何况节目还有冠名商等方法获得巨额广告收益。之后的《中国最强音》又能高价找来章子怡[微博]和罗大佑——— 在台湾,罗大佑基本是不上综艺节目的。至于在综艺咖的培养上、主持人的综艺节奏上,差距也就只有一点点了。”

  “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本周在上海出席活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感叹,大陆综艺节目在制作及技术层面,发展迅速。“台湾以前做节目,也是模仿外国成品,那时还没有引进版权的概念。现在大陆综艺因为重金向外国购买版权,短时间内摄像、灯光等技术都快速提升。老外走了,技术留下了。有这么大的市场和资金,良性循环下,可以训练不少人才出来。这是一个好现象,对华人娱乐圈来说,我们都与有荣焉。”

  曾制作《你猜》、《Wow!侯麻吉》等综艺节目的台湾制作人叶心如告诉南都记者,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大陆综艺节目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好声音’我们电视人会关注,但《我是歌手》可能连卖商品的小贩都在看,它变成是全民关注的。”台湾媒体更点评,大陆综艺已有带领“华流”崛起的气势。

  南都追问

  钱呢?

  曾经禁止节目“被冠名”、被植入广告

  台湾综艺节目最大的瓶颈是“没钱”!这是南都记者打探得出的一大结论,也印证了龙应台说的“不可以跟人家比资本”。据悉,《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总投资1个亿,《我是歌手》每期制作费500万,第一季13期总计6500万。这样的费用对台湾综艺来说是天价:按《华人星光大道》每周一期平均不到50万人民币的制作费算,《中国好声音》够“星光”制作200期,连播4年零2个月;按谈话类节目2万人民币左右的投入算,《我是歌手》够综艺咖们一天不歇地聊上9年。

  黄子佼向南都记者表示,台湾综艺节目的资金紧张,背后还和有关单位禁止节目“被冠名”、被植入广告有关。“三四十年前,台湾是有冠名机制的,后来有关单位怕商业干预媒体内容,就禁止了。这导致大家资金捉襟见肘,请不起席琳·迪翁,也请不起罗大佑。”

  叶心如也如此告诉南都记者“我们没办法在节目中讲到厂商名;品牌LOGO都要打马赛克,字幕里也不能出现;商品不能单一出现,广告商宣传自己不仅秒数有限制,还要宣传竞争对手的产品……哪个厂商会为这种奇怪的宣传方式买单?电视台还有编审负责审核。罚款事小,还有停播的危险。”

  许多台湾电视节目因为“置入性行销”的问题遭罚。比如2012年,《康熙来了》因为2011年的节目与广告连在一起推销五月天的电影《追梦3DNA》导致被罚。本土艺人们群起炮轰,认为台湾电视法规直接导致文创产业、人才逐渐外流。不少电视台也变得“短视”,谁都不愿意做“吃力不讨好”的大项目,反而把时间、资金和精力,投注在短、频、快又省的谈话或棚内游戏节目上,台湾观众“没得选”,收视率各台都大同小异,皆大欢喜,却让台湾综艺进入恶性循环。甚至去年大陆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在台湾一播再播,也是因为电视台需要支付的版权费不高,收视效益却很好,于是电视台宁可数轮重播并从此走保守路线,也不愿再砸钱投资新综艺节目。

  直到去年10年,政策才开始有所放宽。

  人呢?

  宁愿选择把自己献给大陆综艺

  资金乏力,人才也被迫分散。黄子佼以《超级星期天》为例,“当年我们节目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团队来做,后来再也没有一个节目能同时养得起四五个团队了。他们只能被迫解散,各开节目。你想,5个团队合力做一个节目好看,还是5个团队各做一个节目好看?变成每个团队都要扛一个节目的收视,一个人当五个人用,但只领一份薪水。于是大家的资源、心态跟斗志,都被稀释了。”

  明星们也面对“去留”的抉择。大陆大量的综艺节目版权交易,却没有合适的人来诠释节目,最后终于催生了两岸三地明星交流市场的繁荣。在台湾,即便如周杰伦、蔡依林[微博]这样的大牌,只要是宣传期上节目,通告费就是“一视同仁”的1350元新台币,而大陆的出场费动辄几十、上百万,提供的还是国际水平的舞美、灯光、摄制和高规格对待。艺人包伟铭去年曾吐槽,他在大陆的酬劳是台湾的五倍,甚至还被当成偶像对待。一边是“快付不起薪水”,一边是“钱多速来”,人往高处走,从台湾的主持人到最近但凡还唱得动的歌手们,都宁愿选择把自己贡献给大陆综艺节目。即使台湾制作人有再多的创意,也是没钱、没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静观其变

  变化,已在悄悄发生……

  近来大陆综艺节目的火爆让人惊呼:以前是中国大陆、香港地区以及韩国去参观台湾电视台,现在是台湾制作人、媒体集体到大陆“探班”综艺节目的“崛起”和“逆袭”,给了台湾电视人当头棒喝。不过,台湾电视界也在悄悄发生一些变化。对于未来,台湾电视人也有自己的看法。

  已经开放“冠名制”寄予厚望,乐观其成

  去年10月5日,台湾公布“电视节目置入性行销规范”,放宽商业节目的置入性行销和冠名赞助办法。今年4月10日,张小燕主持的《SS小燕之夜》正式更名为《Kanebo小燕之夜》,成为首个成功接受冠名赞助的台湾综艺节目,被评论认为是“让台湾电视圈走入另一个新阶段”。

  “挽救”台湾综艺,黄子佼支持“冠名制”的开放。“第一档可以冠名的是小燕姐的节目,这也许是下个里程碑的开始。它会是一股活水,给台湾综艺带来更多的资源,用以提升硬件和软体,可能更多的幕后人和明星会愿意不再远渡重洋,留在台湾做事。虽然,‘冠名制’方面我们已经落后大陆太多。”不过,他也表示,身为资深的电视人,很开心看到大陆节目的兴起,“可以提醒台湾电视人不努力绝对是坐以待毙的,我们也应该找回几十年前的热情。如果同一时段打开电视几十个谈话节目,那再多的明星也不够用,再多的主持人也被消耗光了,再有资金也做不起好节目。”

  叶心如也对“冠名制”寄予厚望,“《小燕有约》还没开始确切实行‘冠名制’,但我们乐观其成。有了创意,我们也可以用更充沛的成本去制作好节目了。我听说《我是歌手》光工作人员就有几百人,我们通常一个制作团队十几个人就不错了!”

  加强两岸交流 未来应该发挥各自的优点

  “台湾市场发展得早,几十年来都是比较‘自由竞争’的,多元文化能并存,所以台湾人在创意的训练和交流上都比较领先。”但说到创意输出,黄子佼表示,幕后人员到大陆发展的黄金期已过,“我在大陆很多制作单位看到非常优秀灵活的幕后团队。”

  黄子佼还认为,现在两岸的大环境还未能让大家有更多发挥。“大陆电视台和节目组各有说法,我们也摸不着头绪———当然官方从未证实或开过记者会,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限制着大家的交流。”另外,台湾方面也有类似限制,“比如来台艺人需要工作证,没有的话,你只能上台,不能受访。这些工作证也不像台胞证可以说拿就拿。”比如,2011年12月谢娜[微博]陪张杰[微博]到台湾宣传专辑。张杰有工作证,去《康熙来了》可以上荧屏聊天;谢娜没工作证,只能在旁边看。“其实蔡康永[微博]和谢娜挺熟,也想跟她聊几句。人都来了,但就是不行。你拿的是观光签证,不是工作证。很可惜,还是希望双边都能更轻松地看待这件事情。”

  叶心如则表示:“未来两岸应该发挥各自的优点,大陆提升电视节目的硬件,而台湾创意还是有很大实力。目前大陆观众通过网络观看台湾节目也是一个契机。没有预算做出来的节目,都很精彩了,如果我们有了更大的资金,就不用迫于收视和成本的压力,可以创造出更宽广的舞台,实现一些精妙的创意和构思。”

  采写:南都记者 黄晓雅 实习生 杨奥林 关敏薏

(责编: 颜芥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