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朱美虹
沪语电视剧《孽债》、《夺子战争》和《何须再回首》已成经典,但多年来荧屏上已几乎清一色的普通话版电视剧,沪语剧难寻。不过,记者获悉,后天起,电视剧频道将在傍晚和晚间时段连推沪语配音的《断奶》、《婆婆来了》、《保姆》和《月嫂》四剧。对于这一尝试,该项目负责人强隽承认难免会遇到争议和挑刺,但并不担心收视率,而第二批约10部沪语配音的电视剧也正在洽谈版权的过程中,预计明年播出。
沪语配音首选家庭剧
由于好剧大剧优先上星,近几年地面频道面临前所未有的片源短缺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视剧频道寻求通过沪语剧来吸引观众,剧集选择的则是符合频道主流观众中老年女性偏好的家庭剧。强隽表示,目前还准备播出的这4部剧中,《断奶》、《保姆》、《月嫂》这三部都以上海为背景,亮点在于用上海话讲上海家庭的故事给上海观众看,打“头炮”的正是5月首播的《断奶》,“对于保护地方方言,观众呼声很高,目前在上海地面频道播出的沪语节目收视都不错,这也是一条新的路吧。”
如今的观众会接受沪语剧吗?事实上,就在两年前,电视剧频道“530剧场”就试水过沪语版《爱情公寓》,然而才播了5集就因收视率不达标而中途停播。鉴于《爱情公寓》的教训,此次电视剧频道从7月起先后进入沪上各大社区举办看片会,分发并回收了千余份调查问卷,“播放的是沪语配音的《婆婆来了》,反馈结果是83%的观众非常期待沪语剧的播出,17%兴趣一般,一张反对票也没有,更有观众反映如今能在荧屏上看到沪语电视剧的机会少之又少,除了沪语版《新闻坊》、《新老娘舅》、《一呼柏应》等栏目外,只能通过听沪剧来回味上海味道,而电视剧频道若能重新推出沪语电视剧,将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期盼和乐趣。”强隽也分析了沪语版《爱情公寓》收视失利的原因,“《爱情公寓》的观众群偏年轻化,而且年轻人的洋泾浜上海话也有点变味,而电视剧频道的观众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这四部剧贴近生活,之前播出时收视都很好,再配成沪语版重新播出,收视应该不会差,起码能达到平均水平。当然我们也吸取了《爱情公寓》的经验,再三强调配音不能照字幕念,一定要用上海的日常用语。”
沪语配音比普通话长一倍
记者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上海小囡不会讲上海话的现象出现,这两年上海掀起了一股沪语热,相应的书籍、节目也多了起来,且不说《新老娘舅》等节目持续热播,根据经典广播剧改编的沪语动画《滑稽王小毛》在这个暑假成为收视“黑马”,尽管播出时段是中午,但每天都能排进哈哈少儿频道的收视前三,9月11日起也将应诸多观众要求挪至18点黄金档;此外,阔别荧屏三年的沪语情景喜剧也在3月借《老房新客》回归。
一方面是观众的需求,一方面却是沪语配音市场的缺失。强隽告诉记者,电视剧频道所在的SMG影视剧中心买下改编权后,由于市场上没有专门做沪语配音的公司和团队,不得不同时找了3家公司分别配音,“能讲上海话的专业配音演员不多。”也是因为语言问题,沪语配音的后期制作比普通话配音要长一倍,“普通话变成沪语不可能照着原来的台本念,同样一句话,上海话可能同时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这些都要慢慢商量。”
《断奶》配音偏年轻化
黄笑嬿同时是《断奶》和《婆婆来了》的配音导演,她的公司还参与了部分《保姆》的配音工作,尽管有着《隋唐演义》、《爱情悠悠药草香》等电视剧的配音经验,但指导沪语电视剧的配音工作,她还是第一次,“从来没做过,我们只能尽量按照角色的性格、音色来还原。普通话配音很容易,基本上台本过一遍就能开始,但沪语用词完全不同,不能直接转换。”黄笑嬿是主持人黄浩的妻子,黄浩有主持沪语版《新闻坊》和出演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的经验,向妻子推荐了一些相熟的演员,在《断奶》的配音团队中有沪剧团和滑稽剧团的演员,但为主演雷佳音[微博][微博]、佟丽娅[微博][微博]配音的则是两位青年配音演员,他们此前也参与了沪语版《爱情公寓》的配音,“《断奶》是现代戏,用词就要偏年轻,比如标准沪语说‘我们’应该是‘我伲’,但现在我们都说‘阿拉’了,用‘我伲’感觉就比较怪。而在《婆婆来了》里,我还力争让婆婆说本地话、媳妇说上海话的方式来强调婆媳冲突。配上海话更费工夫,而且有时候说着说着又说回普通话。不知道播出后观众会怎么评价,至少我们已经做好了接受批评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