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10月19日报道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期严格规范、整顿电视养生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不仅要求各级广电播出机构停播“健康365”“杏林好养生”两档养生类节目,还出台有关文件,强化对养生类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审查把关,加大监管工作力度,提升电视媒体社会公信力。
据介绍,一些电视台播出的“健康365”和“杏林好养生”节目,违反广告法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等规定,以隐蔽性植入广告和患者做形象证明等形式,变相为药品、保健食品等做广告,并夸大夸张宣传,严重误导消费者,甚至耽误一些患者及时就医,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危害,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也损害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公信力。 “健康365”和“杏林好养生”这两档节目,都是由吉林一家传媒公司制作的。
调查 养生节目暗藏广告 近半省级卫视播放
16日16时48分,河南卫视播出“健康就好”节目。主讲人王涛博士在节目中声称,糖尿病根本上是肝脏有问题,糖尿病可以通过摄取营养素来调理治疗。 资料显示,自2012年开播以来,这档节目已在江西、云南、四川、青海等10多家卫视播出过。尽管其“营养调理”理论是否科学有待论证,但该节目的营销目的却显露无遗。 该节目中不时播出提示:报名可以接受王涛博士远程调理,栏目热线“4001-899-899”。记者拨打该热线,发现是“‘健康就好’王博士吉林服务中心”。客服人员说,节目在各电视频道播出时留的热线电话不一样,但都会接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服务中心。 “客户接受营养调理,先要加入会员,每年收360元的服务费和调理方案费;营养素目前由服务中心统一订购,厂家直接发货。”这位客服人员说,因为营养素来自10多个厂家,统一订购是为方便会员、保证质量。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养生节目屡见不鲜。某些时候的下午时段,近半的省级卫视都在播放养生节目,地面频道则更多。节目大多采用健康讲座、专家咨询的方式传授所谓养生知识,然后穿插蜂胶、天山雪莲、花粉等各式各样的产品介绍。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不少养生节目都是由社会公司制作,然后以购买时段的形式投放到多个电视频道。 事实上,这些由公司制作的养生节目,表面上讲授的是“健康知识”,背后念的却是促销产品的“生意经”,不少观众因此被“忽悠”,破财又误诊。
新规 电视养生类节目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做好养生类节目制作播出工作的通知》,从明年1月1日起,电视养生类节目只能由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凡在专家资源、节目资金、制作能力等方面不具备条件的电视台,不得盲目跟风制作养生类节目。
《通知》不仅指出养生类节目不得夸大夸张或虚假宣传、误导观众,严禁养生类节目变相发布广告,还具体提出了“演员和各类社会名人不得担任养生类节目主持”“嘉宾必须具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副高以上专业职称”“观众咨询热线电话须是以本台或者本频道为主体申请设立的”“严禁出现明示或暗示治愈率、有效率、保健养生效果等表示功效内容等的行为”等要求。《通知》要求各省级广电行政部门认真做好辖区内养生类节目备案核验、日常监管和查处违规行为等工作,对存在违规问题的,要责令其立即停止违规,并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直至暂停养生类节目或商业广告播出等严肃处理,并向社会曝光。据新华社
“忽悠术”三部曲
记者梳理发现,一些电视养生节目的“忽悠术”主要有“三部曲”:首先,主讲人往往先普及一些疾病知识,一般语言形象生动,很容易引起观众兴趣; 其次,在疾病防治讲解中,主讲人往往以举例子等形式,“不经意”地提到某种产品对此病的神奇疗效。 第三,在节目的最后,总有现场观众讲述产品帮助自己战胜病魔的故事。 一些消费者反映,家中老人往往先被主讲人的“渊博学识”和“语言艺术”所折服,接受其讲解中植入的广告,最后被现场观众的“深情讲述”所感动,不知不觉中被“洗脑”。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