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炭:《黄飞鸿》一眼相中郑恺

2016年06月15日 01:33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黄飞鸿形象,在张炭看来这次拍摄《国士无双黄飞鸿》,他第一眼见到郑恺就认定他是自己要找的黄飞鸿。

  奋斗乌托邦/文

  新浪娱乐讯 在很多80及90后成长过程中,一定都看过《春光灿烂猪八戒》这部电视剧,徐铮演绎的猪八戒格外的深入人心。在上海电视节期间,我们独家专访这部剧的编剧,也就是徐铮的“伯乐”张炭,聊一聊他的全新电视作品,由郑恺[微博]、郭碧婷主演的《国士无双黄飞鸿》。

  黄飞鸿,这个经典人物,在无数作品中出现过。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黄飞鸿形象,在张炭看来这次拍摄《国士无双黄飞鸿》,他第一眼见到郑恺就认定郑恺是自己要找的黄飞鸿。而选用郭碧婷出演十三姨充满惊喜,褪去女神形象,重现中国第一女武师风采。

  谈到《国士无双黄飞鸿》中黄飞鸿这个人物,与以往版本黄飞鸿有哪些区别?张炭坦言,剧中更加完美还原真实的黄飞鸿从学徒到宗师的奋斗史。而谈到拍摄期间有哪些趣事?张炭透露,郑恺武打戏亲自上阵,与非洲雄狮单打独斗。谈及IP时代的来临,他表示业内同仁应该居安思危,好的IP加上一流的制作团队,才等于完美的影视作品。

  “奔跑吧兄弟”给灵感 第一眼认定郑恺就是黄飞鸿

  从93年《黄飞鸿之狮王争霸》写完后,有很多人找张炭继续写《黄飞鸿》这个剧本,他一直拒绝。说起原因,张炭解释:因为李连杰[微博]塑造的黄飞鸿已经到达一个顶峰,没有必要狗尾续貂。但是他在看《奔跑吧兄弟》时想到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写黄飞鸿。李连杰的黄飞鸿在演绎之初已经成为了大师,他的任务是在中西文化冲突最激烈的时候,面临国家、民族的种种挑战时,如何冲出这种困境。

  而这次《国士无双黄飞鸿》的黄飞鸿更加真实,近似凡人。这个剧中的黄飞鸿会犯错,也会失恋,需要团队,他与兄弟们一同并肩作战。也跟我们一样从年轻人懵懵懂懂,拼搏到宗师这个位置。在成长过程中,有友情,有热血,通过种种考验,最终冲出宝芝林,成为大师。郑恺的成长过程非常符合我的角色要求,他有梦想,有凝聚力,也非常可爱,所以我也给这个作品起个外号叫《奔跑吧师傅》。这次的剧本尤其注重真实性,真实的黄飞鸿,可能有多任妻子,所以在剧中,也给郑恺安排了复杂的感情线。

  十三姨原是虚构 郭碧婷给我许多惊喜

  谈及《黄飞鸿》,很多观众第一反应就是黄飞鸿和十三姨的那段情感。张炭笑称,我告诉大家一个真相,其实十三姨这个角色是当初徐克导演以他的前女友为原型而虚构出来的,没想到她现在竟然紧紧的与黄飞鸿这个角色捆绑在一起了。

  张炭透露,他此次想创作一个完全不同于经典的十三姨,因此将留洋归国贵族的形象安排给海陆[微博]饰演的法国人。郭碧婷饰演的莫桂兰则按照历史上黄飞鸿真正的妻子的形象来设定。选择郭碧婷也是非常忐忑的,从前对她的印象都是《小时代》中柔弱、甜美的女神形象,但基于市场需求和郑恺推荐,最终定下郭碧婷。但是郭碧婷从扮相到演技,都给出他满意的答案。

  郑恺独斗非洲雄狮是看点 完美hold住功夫戏

  说起郑恺在拍摄中的趣事,张炭透露郑恺的武打戏百分之九十是自己出演的,他不喜欢用替身。郑恺他自身的运动神经极强,所以被称为“小猎豹”。另外他模仿能力极强,在演戏之前研究了了大量的动作戏,模仿动作巨星的武打动作起范和收起动作时的精神气。因为他不可能在短期内就练好武术,所以先学出气势,加上他们的后期,欺骗性很高,动作戏非常好看。

  在以往描述黄飞鸿的作品中,狮王争霸是很多观众爱看的部分。至于这个环节,张炭直言,《国士无双黄飞鸿》中狮王争霸这个环节费劲脑筋,直到最后才让自己想出让郑恺与非洲雄狮(真狮子)对打这个新颖的看点,拍摄分开但后期效果非常不错。

  我选择了演员徐铮 徐铮成就了角色猪八戒

  对80及90后来说,《春光灿烂猪八戒》应该是部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张炭就是这部电视剧的编剧。在当时敢于启用新人徐铮,确实也是非常冒险的一个举动。

  “一个演员与角色是有因缘的。”张炭表示,在当时的国内演员中,没有杰出的喜剧演员。甚至于在港台演员当中,也没能找到合适的人选。“我需要的,是一个眉清目秀,非常可爱的猪八戒。”曾经他也考虑过张卫健[微博],因为当时张卫健也是非常出名的,可是张卫健当时已经塑造了深入人心的齐天大圣的角色,看过剧本的张卫健虽然认为我写作下的猪八戒人设非常不错,但自己仍然不适合适人选。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合适演员选出现在张炭身边。说起如何寻找到饰演这位可爱型猪八戒的合适演员?张炭讲述一个故事:在寻找《春光灿烂猪八戒》女一号时的饭局上,张炭见到了徐铮,也见到了自己心中的猪八戒。当时的徐铮在上海做话剧导演,没有涉及演戏。经过一番思量,出演了《春光灿烂猪八戒》,而后爆红。张炭表示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我选择了演员徐铮,徐铮成就了角色猪八戒。

  谈IP呼吁业内居安思危

  聊到现在的大IP环境,张炭直言,自己觉得业界跟IP的关系有点失控。“其实,三流的人需要依靠IP,因为他们没有正经的创作。二流的人利用IP,作为载体,“借尸还魂”。一流的人,创作IP”。在张炭看来,现在业内风气,总是认为只要拿着IP就是万能的。而张炭认为,人,才是IP的核心,如果业内一直不创作,总有一天IP的泡沫会破灭。(奋斗乌托邦/文)

(责编:kita)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