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查》即将开拍 作者马营批判历史整容

2016年10月27日 18:07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谍战剧《密查》即将开拍,揭示了国共合作期间的混乱时局,突显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

《密查1938》 《密查1938》
马营 马营

  新浪娱乐讯 谍战剧《密查》即将开拍,这是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谍战剧,故事围绕震惊中外的“宣侠父失踪案”展开,揭示了国共合作期间的混乱时局,突显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

  马营:我只是沾了历史事件本身的光

  谈到谍战小说,马营说,这只是一种题材尝试,也首次袒露了内心想法:我只是沾了历史事件本身的光。从《潜伏1936》到《密查1938》再到未来的《操纵1942》,完成了“桃园三结义”,组成了“古城谍魂”三部曲。这三部小说给谍战小说领域注入了新鲜力量。《密查1938》前期的参考资料多来自互联网,“我创作前的资料储备,主要来源于互联网,网络上浩如烟海的资源,是非常好的宝库,有时候查出来的资料都能出乎意料,想不到的细枝末节、拐弯抹角,都能如愿获得。”马营聊到这一个话题时,展示了新时代作家对资源整合的把控能力。

  《密查1938》里有“主角之眼”,也有“作者之眼”

  一些读者提到,不少作者会对历史事件做一些美化,在看到这些作品时,会有被欺骗的感觉。马营从客观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这种现象需要分为两部分来看,一部分就是站在什么立场、从什么角度解读的问题,这只能算是穿衣戴帽、涂脂抹粉的层面,还有一部分就是利用历史的问题,删改和篡改也是不鲜见的事,这就到了整容甚至阉割的层面。但是总的来说,历史随着时间推移,会更接近真实。他也同时为作家发声:作家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作品里既有主角之“眼”,也有作家之“眼”。作家不自觉地会持有态度和角度,不可能具有完全客观的“上帝之眼”,这不全是所谓的体制问题或者意识形态限制,这方面只占很小一部分,大多是作者主观和局限的原因,只要是人就有主观判断和认识局限的问题,作家也不能免俗。

  西安“不洋气”不是什么坏事

  《密查1938》的发生地在西安,也是马营的故乡。对自己的故乡,马营在采访中流露出很深的情感。对西安这座古城做一些评价,马营应该很有发言权。马营表示:谈到西安,现在的人经常用“失落”一词表达,十三朝古都被荒废了太久。东部和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对西安的评价,更多的是说有些土气,马营坦言:这也不值得争辩,洋气嘛确实不洋气,经济发展的确落后于他们,有人讲要看中国,看花看深圳,看叶看上海,看枝干看北京,要看根就看西安,植物的根都是扎在土里的,西安土气一点,不够张扬,不够激荡,也不是什么坏事。

  马营洋洋洒洒的回答,很能让人联想到他的文风,不拘小节、豪放不羁,他在细节处理上却又十分细腻。他在采访中提到,“真实就是力量,虚构更显生动”这句被他标榜为座右铭的话一直激励着他的创作道路。

(责编:vhaha)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