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段敬芳)由周梅森编剧,陆毅[微博]、张丰毅、吴刚[微博]、许亚军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出演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近日在湖南卫视及多个视频平台播出,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日前,该剧导演李路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相比于以往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更侧重人性的思考。”越是反腐类主旋律作品越是需要把故事和人物做得好看,才能做到老少皆宜。
中庸之道做不出好的反腐剧
融入多种类型剧元素提升质感
“中庸之道是做不出好的反腐剧的。从开拍时,我们就确立了要把《人民的名义》拍成极现实主义题材。现在很多剧是伪现实主义题材。《人民的名义》里面有我们单位的领导形象、我们父母的形象,都是身边人的影子。”对于该剧的定位,李路表示,“相比于以往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更侧重人性的思考。”腐败是结果,也是表层,人性的丑恶和光辉,才是内在的驱动力。在诱惑面前,是否忠诚于良心和信仰,是小丑和英雄的分水岭。有人担当,有人放水,有人坚持,有人妥协,这是李路最想表现的众生相和人性色谱。
《人民的名义》是强情节的戏,同时融入了多种类型剧的元素。为了增加质感,李路还在剧中加入很多当下元素,如微信和网络都成了推进剧情的重要工具。场景方面,为了贴合政府官员的办公环境,剧组在当地宾馆取景拍摄,家具陈设都需要精心设计,既不能超标,也不能透出暴发户的气质,在中规中矩中显出品质感。细节还原也很讲究,省委常委会开会座次怎么排,不同级别官员的言谈举止如何,都经过了考证和研究。
年轻观众成收视主力
通过产生共鸣重塑三观
《人民的名义》的收视情况反馈显示,观众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4到33岁之间。对此,李路也坦言,播出前对于年轻人是否能够接受这样题材的作品确实有一些担心。但是后来他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不管是我身边的工作人员,还是媒体工作者,先看过这部剧的,我发现《人民的名义》对他们的感染力非常强。过去10年,这些年轻人没有看过这样类型的剧。”他举例说,“为这部剧做后期的都是95后,他们看到最后都很有共鸣、很有触动,他们不知道生活这么复杂,有的说看完这戏要重塑三观了。”
李路认为,越是反腐类主旋律作品越是需要把故事和人物做得好看,才能做到老少皆宜。在李路看来,与年轻观众的交流非常重要,“无论是反腐意识的加强还是整体的政治引导,都要从年轻人做起。我们希望能传达给他们一些观念:你有天大的本事,对社会有再大的贡献,都不能触犯法律,一旦触及,就要绳之以法。”
众多实力派演员碰撞精彩火花
敲演员靠刷脸 陆毅“半价”出演
《人民的名义》全剧有80多个角色,人物众多,想表达的人物的层次也非常多。对于剧本的创作,李路表示,“周梅森的剧本是非常棒的,每个人物的命运都是有始有终的,哪怕是一个非常小的人物。这是一部群像戏,很多戏机位多而且复杂,十几个演员一起拍通宵是常事,但是没有一个演员表示异议。”好的演员在一起,会碰撞很多非常精彩的火花。参演这部剧的演员当时压力都非常大,四十多个实力派演员,真的是高手之间的过招。李路感慨道,“当时敲演员时,是我一个一个去找,我的一些老朋友比如高亚麟[微博]、张凯丽,打个招呼就来了。当时最大的困难,除了要求演员在片酬上打折再打折,最主要的是剧本还是保密的。以陆毅为例,他在这部剧的片酬仅仅是市场价的一半。”
有的观众觉得陆毅这个角色跟想象中的“官员”状态不一样。对此,李路透露,“陆毅的角色设定有一些幽默感。我们希望把这个检察官的形象塑造成一个‘人’而不是‘官员’,人嘛都是有七情六欲的。”
对于自己的评价,李路自嘲道:“我是个低产的导演、业余的导演。8年才拍了四部戏。其实我也没有把自己定位成导演。任何一个项目,我是运作人、制作人,把它从一开始孵化好,最后打磨出来,呈现出来,这是我最大的快乐。”而对于为何选择卫视及全视频平台同步播放,李路坚定地表示,“希望《人民的名义》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反腐,体现了怎样的决心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