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首部漂移实景剧《知音号》 讲述十段知音往事

2017年04月27日 10:08 武汉晚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知音号》在不同情境中,分别演绎一个个“走心”片段,应和着这部大剧“相逢、相知”的“知音主题”。

演员们准备登船记者何晓刚 摄 演员们准备登船记者何晓刚 摄

  昨天,长江首部漂移实景剧《知音号》为观众献上第一次完整演出。不同于普通戏剧只讲一个故事的叙事方式,《知音号》在不同情境中,分别演绎建筑商抵押家产建成武汉大学、江夏首富之女与爱人历劫重逢等一个个“走心”片段,应和着这部大剧“相逢、相知”的“知音主题”。

  知音文化联手大江美景

  武汉故事提升武汉形象

  “太精彩了,作为一个武汉人,我觉得这部剧讲出了城市的血脉,作为一个武汉人,自己的城市拥有这样一部出色的大剧让我很自豪,以后外地朋友来武汉,我会推荐他们来看的。”游客刘汉生说。

  武汉天鹅国际旅行社是本地主要地接社之一,负责人严祥表示,《知音号》集船、剧、码头等资源为一体,不但是一个演艺项目,更是一个地道的“汉味”文化主题公园。在这里游客通过实景、实感、穿越等形式深度参与,能更好体验到武汉城市之美、城史韵味。“比我预期的还要惊喜,迫不及待要邀请外地游客来看看武汉的这部大剧!”严祥说。

  《知音号》正式公演前,已有10家旅行社上门寻求合作,将在全国、全球范围内对其进行推广。

  法国驻汉领事馆文化专员柯迪文表示,这部剧非常精彩,这种特殊的观剧体验,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现在武汉正向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正需要这样优秀的文化作品来做注脚。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副院长舒伯阳认为,《知音号》打开了武汉绝佳的城市形象营销窗口。据他介绍,武汉多年来让人熟知的城市地标,只有黄鹤楼、东湖、木兰文化生态景区群等。但贯穿城史始终的大江元素、知音故事,却一直缺乏有分量、有内涵的文化载体。《知音号》以船为媒,以极具城市特色的码头故事为载体,让知音文化和大江美景完美结合,讲述出一个更有味道的“武汉故事”。这样一个形式新颖且极具文化底蕴的项目,是武汉城市形象推广的“抓手”,有助于城市塑造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

  记者匡志达 张驰 通讯员江朝

  游轮内设六大场景

  近百件展品来自全球

  《知音号》是湖北省“十三五”期间全域旅游发展重点创新文旅项目,由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联合著名导演樊跃共同打造。

  《知音号》有座独特的“漂移剧场”。这个剧场是专门打造的一艘上世纪风格的蒸汽游轮与知音码头。“知音号”游轮全长120米、上下共4层,分别设置6大演出场景、98个舱室。

  为完美呈现演出效果,“知音号”在设计与装修风格上,完全仿造上世纪30年代的江上轮船。船上和码头上的灯光、桌椅及上千种道具,绝大部分是按1:1实物还原的复古物件。

  游轮上设置的“城市记忆博物馆”,陈列着近百件展品,均是全球征集而来、有近百年历史的武汉老物件。知音码头则是长江沿线首个“戏码头”,从钢架栈桥到码头上水塔、吊车等设施,都高度还原老式码头风格。

  十多个故事取材自武汉城史

  精彩再现沈祝三承建武汉大学

  在这个华丽的“漂移剧场”里,一个个精心编排的故事赋予它深深的武汉印记。

  这部大剧取材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汉。游客分别从A、B、C入口进入船舱,将看到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十多个,大多取材自武汉城史。也许一段短暂的演员对话,背后却是一段感人的事迹。

  譬如:一位男子搀扶着一位戴礼帽、墨镜的先生在舱外廊桥散步,男子不住地赞叹:“先生承建武汉大学,真是了不起!”先生则说:“虽然赔上了一双眼睛,但建好武汉大学,我值了。”这个短短的故事,说的是上世纪30年代,双目失明的沈祝三承建武汉大学,后来因洪水导致工程成本飞涨,但从小失学的沈祝三为了武汉大学这个“知音”,信守承诺不涨一分钱工钱,甚至抵押全部家产,最终建成了美丽的武汉大学。

  知音的故事自然少不了爱恋。在二楼酒吧,通过调酒师的旁白,讲述着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武汉某报社记者,爱上了江夏首富的女儿,却被女方家长强行阻止。男记者无法联系爱人,拼命寻找几年也无果。终于在一次采访中登上“知音号”,偶遇了几年没找到的女孩,两人相拥的一刻,全场掌声雷动。

  知音的故事还可以让游客自己来演绎。在《知音号》的船票上,印着一个个不同的房间号码。游客游览到“知音号”3楼时,可以依照号码进入不同房间体验。而另一位陌生的游客,会凭号码和你进入同一间客房。在短暂的几分钟时间里,两个原本陌生的人可以一起聊天、写明信片,也许就凭着这段特殊缘分成为了知音。

(责编:Mia)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