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读献礼大剧《决战南京》五大看点(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3日13:59  新浪娱乐
解读献礼大剧《决战南京》五大看点(组图)

《决战南京》开机仪式

解读献礼大剧《决战南京》五大看点(组图)

邵钧林

  新浪娱乐讯 即将到来的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盛典,拍摄以“解放”为题材的献礼影视剧,回顾和再现新中国成立的光辉历程,激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形成一股热潮。蜂拥而上的献礼剧目必将为2009年的荧屏掀起新的一轮“红色风暴”。而在国庆六十周年这块巨大的生日蛋糕上,这部讲述了一个具有重大题材的史诗品格和红色特工片惊险悬疑的色彩融为一体的传奇故事的《决战南京》则必定是其中一根名副其实的,最亮、最耀眼的献礼红烛。所有看过剧本的业内人士都一致认为:《决战南京》是2009年的诸多献礼剧目中最值得期待的一部电视剧,定能创造出新一轮收视热点,取得优异的收视率。

  当厚厚的一套《决战南京》第六稿剧本放在眼前的时候,笔者不禁产生疑问: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电视剧?为什么尚未开机就博得如此的关注?《决战南京》之所以从诸多献礼剧目中脱颖而出,令人期待的看点到底在哪里?当笔者一口气连夜看完剧本后,这些问题似乎都迎刃而解了。笔者认为,该剧具备以下五大看点:

  看点之一:打破常规的创作手法

  《决战南京》取材于抗战胜利到南京解放这一新中国解放过程中最具历史意义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史实,以解放战争我军大撤退、大转折、大进攻等重大战役为背景,以国共两党争夺南京、南京地下党对陆海空三大策反和策应大军渡江等五个板块为基本剧情,以南京地下党人在白色恐怖下惊心动魄的斗争以及曲折、跌宕的命运,透视和折射重大历史事件和真实历史人物,再现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由弱到强的雄才大略和蒋介石政权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历史归宿,塑造甘于虎穴苦斗、忍辱负重的独特的红色特工形象。

  与以住的献礼片不同的是,《决战南京》选取了解放前夕南京地下党领导南京人民为密切配合大军渡江破城而与顽敌作殊死斗争的史实这一独特的视角切入,通过将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品格和惊险传奇故事、纪实和虚构,以及国家政治和个人行为三者的新鲜融合来激活历史,反映中国两种前途最后的大决战。编剧除了在结构上想追求史实和传奇的结合,在内容上更多想追求的还是人性深度,梁一桐、秦时关、杨紫月和高粱花等主要人物的刻画均已达到了极致,在人性和社会的解释上写出了新意。正如原文联副主席李准在点评该剧时说的那样:该剧以中共南京地下党的活动和奉献作为叙事主线,追求的是以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史实品质和传奇故事写法相结合的一种写法。这是重大题材没有遇到过的一个很新鲜的写法,非常好看,甚至有金庸武侠小说的好看。从某种意义上讲,全剧的叙事中心和情节就是隐蔽战线的间谍戏。独特的是,其中所有大的事件都是有依据的,但基本故事却是编出来的,这种结构方法是以前没有过的。

  《决战南京》一反以往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传统的创作手法,注重捕捉具有典型性的历史事件,集中笔墨,大胆发挥。在叙事过程中,注重故事的曲折性和情节的编织,人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波三折的气氛烘托、峰回路转的悬念设置、环环相扣的故事铺陈,营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剧中“重庆号”的起义,从策划到成功,事端不断,复杂多变,加之激烈的动作场面,制造出波澜起伏的惊险气氛。再如该剧成功运用了谍战片特有的创作元素,通过“梅花”、“章鱼”、“狸猫”、“黑桃K”、“鲶鱼”等魅惑多变的造型刻画,以及“情报”、“武打”、“卧底”、“色诱”等间谍手法,努力营造出一种神秘色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看不见战线的波诡云秘、刀光剑影。《决战南京》在创作思路上既避免了与以往的重大革命历史剧的雷同,也避免落入一般谍战剧的套路,避免给观众造成审美疲劳,这些都将是它创造收视高峰的关键所在。

  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江苏省委宣传部和南京军区政治部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对此剧本都给予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认为该剧主题立意鲜明,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惊险奇特,情节精彩引人,实现了真实历史和虚构故事的巧妙结合,是对重大历史题材的全新尝试和重大突破。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在座谈总结中指出:作为电视剧艺术来讲,它的结构编织得完整,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情节好看抓人。这种远远超出1984年书记处给的那个关于“重大题材“框架的创作尝试的成功,将使重大题材出现一种新的模式。

  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写法,形成了《决战南京》既不同于以往重大题材电视剧见事不见人的弊端,又有别于传统的间谍剧的一大看点。

  看点之二:全面出新的创作理念

  从剧本中,我们不难看出编剧对创作理念之力求新意的追求。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使得我们看到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剧本。

  全剧的大事件多,故事性强。编剧在着力写好剧中的每一个人物,把人物置于时代的大动荡之中的同时,使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和个人命运互为影响并互相交织,并将神圣的理念转化为容易被观众理解、接受的世俗化的情感和行动,从而引发观众共鸣,巧妙地完成主题讲述。

  在人物关系的搭建上,《决战南京》的编剧注重挖掘主要人物之间不同的使命及迥异的性格上的冲突,让不断出现的危机随时成为情节推进的催化剂,通过斗争的推进和情感关系的延伸,让所有人物的灵魂都经受拷问,将每个人的表现推到极致,使得各种人物关系在经受着巨大冲击后,发生嬗变乃至重新分化组合,恩爱情仇也透发出了别样的光彩。

  同时,编剧还尤其注重在创作理念上对国共双方,对自己人和对手的描写时,都努力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既不忌讳暴露自己人的弱点,地下组织的不完善,斗争经验的缺乏,以及个别党员的不坚定等等。不把共产党写成是无所不能的同时,也不着意丑化国民党,把对手描写成一群野蛮、愚蠢的贪官。从剧本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国民党的腐败有一个历史过程的,其骁勇善战、忠于职守、能力超群者大有人在,而且作为人性在情感需求、生存压力下都有本能的诉求。如飞行员于北航父亲是国民党中将,本人留学美国,兴趣广泛,热爱生活,他的驾机起义不是生活所迫,不是感情冲动,而是有着深层的社会思考。如军统特务秦时关勤业好学,生活作风严谨,对国民党忠心耿耿,甘于奉献个人的情感和利益,为保护蒋介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军统之花杨紫月得知父亲杨百川为共产党所用,内心矛盾重重。父亲被捕后,她流泪劝降,父亲处决后,她拒领重赏,厚葬了杨百川和水莲。

  此外,编剧还力求剧中人物无论角色大小,都要体现出个性和真实,反传统固化模式。如南京洪帮帮主陆青山,习惯穿西装、戴眼镜,谈吐儒雅,一反传统青洪帮头领的形象,陆青山开始因朋友关系为共产党做事,后转为自觉行为,其工作方式既有浓重的帮会江湖性质,又有国际谍战的新颖手法。再如南京地下市委书记周文锦,以坐堂中医为掩护身份,在敌人的血腥镇压下,她沉着机警、指挥若定,而当得知远方的女儿生命垂危的时候,她坐卧不安,表现出深深的舔犊之情。再如毛泽东转战陕北山林,深陷敌军包围的困境,与女儿嬉戏的童真、童趣,蒋介石唱“滩簧”、读《圣经》鲜为人知的一面,周恩来敌巢飞车的特工形象等等。总之,在《决战南京》中我们看到,编剧对所有的人物都做了有血有肉的细腻刻画以扩大全剧的视野,拓展“红色经典”剧之路。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决战南京》编剧这种力求突破,不断创新的创作理念指导下,必能打造出一部集厚重、传奇、抒情等风格样式于一身的精品,为共和国的60华诞奉上一份厚礼。

  看点之三:独一无二的题材优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