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小品《功夫》中,赵本山继续“忽悠”范伟
临近除夕,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正在紧张的彩排之中。在众多的节目和演员中间,赵本山和他的小品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的除夕夜他将给全国观众带来什么样的节目?连续多年参加春节晚会,对于这台晚会他又有着怎样不同的感受?在晚会紧张彩排的间隙,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了赵本山。
关键词1春晚
春晚是个战场
今年已是赵本山第14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了。从1990年凭借着小品《相亲》,他第一次登上这个舞台开始,这个来自辽宁铁岭的“二人转”演员,就成为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
王志(《面对面》栏目主持人):所有演员都在争着上,我看你好像没压力?前一段接受记者采访时,听说你并不想上?
赵本山:说实在话,春节晚会对我们这些在春晚上“培养”出的演员们,可以说是一年比一年难度要大。说不想上呢,给外人的感觉,好像有点“大拿”(东北话,意为摆架子),说想上呢,我现在可以这么说,自己不归自己管。
王志:那从你内心来说呢,你到底是想上还是不想上?
赵本山:如果没有好作品的话,就不如不上。
王志:但是现在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作品都在等你,有没有作品赵本山都得上?
赵本山:其实这都是炒的,就是我不上这个晚会,你说老百姓他能不过年吗?他照样吃饺子,他照样关心春节晚会,我恰恰从来没有想到我自己能够左右春节晚会,这不可能,别说我,(所有演员)都不上,老百姓还得过年。
王志:我们都替你着急,到哪儿是个尽头?
赵本山:我曾经想,春节晚会这个地方是个战场,宁可在这儿战死了,也不能当逃兵。现在我更觉得,超越自己是非常难的。
曾拒绝参加春晚
1987年,姜昆到铁岭演出时看到赵本山的节目,就向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推荐。但是,当晚会的负责人员找到赵本山希望能看看他的节目时,却遭到了赵本山的拒绝。
王志:怎么看上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了?
赵本山:能是看上的事吗?我那时候(1987年)在那儿还很红呢,我都不知道外边的世界该有多大,春节晚会我是没想过,我还能上这儿来。那个地方就不应该是我的天地,我自己想得很悲观,年年看看马季老师、姜昆这一批人,我看着他们就是一种满足。他们到我的房间,他们说演,我说不能演,我说天天在体育馆演,我说给你两张票,你上那儿看去。完了,人家转身就走了。
王志:您当时怎么考虑的,为什么要这样?有没有“大拿”的心理,认为“我在东北已经火了,我不吃你这一套”?
赵本山:没有,我那一天大啥拿呀?我那时候什么都不是,刚有点观众。不是不吃这套,是这个场合不是演的地方。
喜欢“赵本山”这个风格
倔强的性格使赵本山与1987年的春节晚会失之交臂。但是,赵本山小品特有的幽默,最终还是让他走进了199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从那以后,赵本山塑造的一个个小人物不断地带给人们快乐和惊喜。但与此同时,这些小人物的形象也引起了一些舆论的质疑。
赵本山:我也上网看骂我的文章,我喜欢看,看着也挺开心。
王志:骂你什么你开心?
赵本山:骂你没文化,你个老农,有的说给东北人抹黑,经常骂这种话。
王志:你想通过小品,通过这一类的形象……
赵本山:我没想通过啥,我是一个农民。我想表达我心里的感情世界,恰恰中国有九亿农民,可能这一块市场,农民没有这么说我的,说你给我们农民丢脸的,他应该说是农民的骄傲才对。
王志:但是我们在您的小品里经常看的农民还是耍些小聪明。
赵本山:对啊,农民应该有聪明,他有他本质上的东西。你比方说我演的老蔫,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建立在“可爱”这个大提前上,你说从《卖拐》、《卖车》开始,大忽悠这个人物他不可恨吗?要我们去看,他就是骗子。我们告诫观众,要防备这些忽悠,防备这些欺骗,这对社会是有价值的。
王志:您会尝试改变自己的风格吗?
赵本山:我不想尝试我要改变一个什么风格,我觉得我非常喜欢我的这种风格,我干嘛要改变自己。
关键词2电视剧
从1983年小品出现在春节晚会上,小品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已风靡了20多年。但是近年来,一直被公认为小品领军人物的赵本山,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了电视剧创作。
王志:怎么想起来要拍电视剧,小品还不够演的?
赵本山:(小品)一年我就只能演一个,我不能一年寻思这一个事啊,如果从今年过完年到来年一月份,我就用来想来年这个小品,这个有点把自己耽误了。我想,在这个空档里我可以选择拍一部片子。
王志:那当别人危及你的位置时,你也不恨?
赵本山:危及什么位置,别人去危及你的时候,你等于就是说别人要代替你什么?你不行了,你就应该让位置,你不行了就证明你这一段没有什么新东西,你没有什么新的作品,你还要反对别人上来,你还老占着这个窝,等有一天观众不喜欢你了?我绝对不会上这儿愣抢你,我会转身就走,我不会上这儿挺着。
王志:对于现在的您来说,在所有小品演员里有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赵本山:我倒没有什么高不高,胜什么寒,应该有人代替我,这是正常的。观众把我一点点忘了,我做点别的去,不也挺好。
关键词3“二人转”
随着赵本山的小品被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熟悉和接受,一些文化学者把他称为“艺术家”、“喜剧大师”。但是,赵本山更愿意把自己看作是“二人转”文化的代表。
王志:您怎么给“二人转”定位呢?
赵本山:你干吗要给它定成分,它是一种娱乐,你要用一种娱乐的眼光去看,它还能有什么说的呢?我觉得它非常好。它三百年没人管,它一步一步很艰难地往前走。
王志:但是把它和艺术联系在一起,是不是会有点别扭?
赵本山:你把艺术定位得太偏了,俗和雅之间它是共享的。这种大俗的艺术是大众需要的。
王志:觉得那么多人来接受你,欢迎你,原因是什么?
赵本山:我的出现跟“二人转”的命运也是一样的。那么刚开始出道的那些作品,你回过头来看,也确确实实有很俗的东西,你得承认,但是你必须得走这个俗的过程。
王志:你给自己设计了什么样的目标吗?
赵本山:我的目标是,我的一生就是搞艺术,我所有挣来的钱都花费在艺术上:不断搞创作,将来办一个中专,培养接班人,包括东北“二人转”的接班人———我希望,领你孩子在“二人转”剧场你能坐下看,这才是我最喜欢的。
作者:晨报记者邱俪华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