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北京戏曲巴黎连演27场 33天教出近万法国京剧迷(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2月26日02:32 北京娱乐信报
  把司空见惯的戏曲教学课堂搬上了法国舞台,为法国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最形象的窗户。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一行52人结束了在法国巴黎一个多月的教学演出回到北京。演出结束后,导演索梅尔感慨道:“我做成了世界上最难做的事。”
北京戏曲巴黎连演27场33天教出近万法国京剧迷(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法国孩子勾上京剧脸谱后特别兴奋。

  找到两国之间的通道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在法国巴黎包必尼MC93剧场33天里连演了27场,与当地学生进行了14场“立体讲学”以及3次京剧讲座,创下了一个新纪录。领队孙毓敏说:“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开辟了一个新的国际市场,学院收入20万元。正如法国导演索梅尔说的,中国的古老文化伴随我们走过了很多个世纪,它非常神秘,也是非常令人惊叹的!正是这种神秘性吸引了很多法国人来接触它、了解它我希望这种神秘性能够再吸引人们五千年。我要让法国观众真正了解和喜欢京剧,所以我们要跨越语言和动作的障碍,找到两国之间的秘密通道。”
北京戏曲巴黎连演27场33天教出近万法国京剧迷(组图)
法国孩子在学京剧把子。

  孩子们舍不得洗脸

  在巴黎这个地方,一个剧场连演27场,场场爆满,这可是空前的。为了介绍中国和中国的京剧,导演索梅尔请法国的教育部、文化部等单位帮助组织了大中小学生,在下午2点半到5点之间,到包必尼MC93剧场去进行“文化交流”,感受中国文化。孙毓敏笑着解释道:“文化交流就是安排300个学生到剧场来听‘立体讲学’。而立体讲学就是由一个中国的教授配上一个翻译,一边讲一边翻译。除了传统的优秀剧目外,还把京剧的幕后、京剧的学习过程和京剧的传承,在没有化妆和没穿戏装的情况下搬上舞台。包括课堂教学、剧目表演、乐队展示、行当分类介绍以及京剧展板和服饰展示,我们给学生和观众现场解说,还举办了深层次的艺术讲座。可以说,各种形式相辅相成,组成了京剧赏析大系。生旦净丑、唱念做打、人物塑造、技能技巧,各种表演相互穿插,相互辉映,形成一个个单元系列。尽管他们多是看热闹,但我们也要告诉他们一点门道。比如,介绍乐队时,就要介绍点锣经,现场给他们演示一下。”

  孙毓敏介绍:“每次的京剧交流活动,其实就是一次中国文化传播和推广过程。参加交流的学生被分成不同的组,有学汉字的,有看展览的,有勾脸的,有在台上跟着学武打动作的,有听京剧讲解的。他们的兴致非常高,拉着父母来看演出就顺理成章了。有的孩子到了晚上还舍不得把脸上勾的油彩洗掉。”

  孙毓敏培养出观众丢了座位

  “我做了世界上最难做的事。一开始我很紧张,压力也很大。不过举办了三场以后我就放松了,我们成功了。我们的目的并不是给法国观众提供一种表面化的艺术,而是为他们提供了一把钥匙,让他们在异国文化中寻找美,寻找感动!”索梅尔导演说。

  有意思的是,起初法国的观众并不叫好,总是非常有礼貌地等师生们下场后才响起掌声。在台下的孙毓敏总坐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在一个亮相后或戏的高潮时“啪啪啪”带头鼓三下掌。于是观众懂了,没有必要非到演员下场后再鼓掌,看到精彩处随时能鼓掌。孙毓敏说:“演到20场,我就没必要再坐到台下去了,他们自己就乱鼓掌,法国观众总算被我培养明白了。因为越演越好,我的座位也丢了,被人抢去了,不少观众都坐在台阶上,真是爆满呀!”
北京戏曲巴黎连演27场33天教出近万法国京剧迷(组图)
孙毓敏在给法国孩子讲汉字的来源。

  压力之下出现法国迷信

  孙毓敏告诉记者:“我们的演出谢幕也很特别,导演索梅尔一直不排练,我很疑惑。后来我才打听出来,原来法国人也很迷信,必须到正式演出前几个小时才能排练‘谢幕’,要是排早了,就会冲跑了运气,影响上座。可见索梅尔的压力之大。”

  那么究竟是怎样闭幕呢?孙毓敏说:“首先用灯光来替代大幕,灯光一暗就等于合上了大幕。观众开始鼓掌,然后灯亮了,第一批八位老师一字排开三鞠躬;灯光暗了再亮,又上来九个人三鞠躬。为了加强效果,我最后又向观众来三个飞吻,哇,高潮一下来了,掌声不断。这是第一次谢幕,每回都要谢三到五次,长达七八分钟,我看到观众手都拍红了,最后就变成‘嘿’、‘嘿’的喊叫,又踩地板又吹口哨。我们的学生们也不能在台上光摇手呀,所以就商量好,一喊口号就一起翻个前空翻,结果下面更热闹了,一阵大笑一阵掌声。有个法国人找到我说,‘我的汉语不好,但我还是要对你们说,你们的节目好得不得了!’”

  《欧洲时报》转载信报新闻

  此次从巴黎归来,孙毓敏送给记者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今年1月11日的《欧洲时报》。记者打开报纸才明白了孙院长的用心,原来这张报纸的15版原封不动地转载了信报有关少年京剧天才陆地圆身患白血病的报道。孙毓敏说:“那天很多观众到后台找到我询问陆地圆的病情,我还很奇怪他们怎么知道得这么快,我也是离开北京那天才知道的呀?他们便拿出报纸给我看。我一看报纸上转载的是信报的文章就都明白了,就向他们要了一份这天的《欧洲时报》。”

  6月再赴法国和西班牙

  孙毓敏认为,此次巴黎之行的伟大意义是“中法文化年”的扩展和延伸,索梅尔导演把我们司空见惯的教学课堂搬上了舞台,向法国观众提供了一个新的欣赏视角,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最形象的窗户,拉近了观众和演员的距离。

  这次演出结束后,主办方马上又和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签订了6月份再去法国里昂和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演出合同。

  信报记者 唐雪薇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