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中国电影一百年纪念专题 >正文

第27期:1934年《桃李劫》 春风桃李花开日(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15:25 新京报
第27期:1934年《桃李劫》春风桃李花开日(图)

《桃李劫》当年在上海上映时的海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第27期:1934年《桃李劫》春风桃李花开日(图)
《桃李劫》剧照:袁牧之、陈波儿扮演的男女主人公刚刚从学校毕业就遭受了生活的劫难。

  1934年,第一家专拍有声电影的左翼电影公司电通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当时,这家公司在两个方向上影响了中国电影。它是第一家完全由左翼影人主持的制片公司,在实际出品中也实践了左翼电影理论的主张。另一方面,“电通”的前身是制造有声电影设备的公司,在当时有声片、无声片并处的年代里,“电通”与当时别的电影公司不同,它的所有出品都是有声片。

  1934年出品的《桃李劫》是中国最早以有声电影手法创作的影片,音响第一次成为中国电影的一种艺术元素。从《桃李劫》开始,到1936年,有声电影渐渐将默片驱逐出了时代,完全的有声片也逐渐取代了配音片。

  关键词

  电通影片公司

  1934年由司徒逸民等人创办,前身为经营“三友式”有声电影录音放音设备的公司,改组称制片公司后,夏衍、司徒慧敏主持电影创作,,袁牧之等人任编导,陈波儿、唐槐秋、王人美等任主要演员。1935年后,因经济困难以及政治压力停办,共拍摄了《桃李劫》等4部影片。

  《桃李劫》

  是著名导演袁牧之的编剧兼表演的银幕处女作,描述了一对有社会抱负的、正直的知识青年的命运悲剧,导演应云为。《桃李劫》利用声音和画面的不同结合方式,对增强影片艺术表现力作出了成功的探索,特别是在环境音响的运用方面。

  《毕业歌》

  《桃李劫》的插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歌曲在影片中一群青年毕业前欢聚一堂时首次出现,影片结束时又再度响起,提示了影片主旨。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传唱一时,特别为青年学生所喜爱。

  -电影笔记

  “愤青电影”最早的声音

  一直以来,我都在怀疑,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的电影能比中国更加擅长讲述苦难与愤懑,即便是“新现实主义”时期的意大利电影也闪烁着贫困之外的阳光与欢笑。而对中国电影而言,无论在哪个年代,生活的苦难与困境都是最重要的话题之一,这简直就是一种传统的迷恋。

  几年之前,贾樟柯拍了一部名叫《小武》的电影,讲的就是一个小人物在时代的夹缝中四处碰壁,虽然希望恪守自己的原则,但最终的结局却是头破血流。有人说这是一种新锐的态度,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愤怒青年式的电影,总之,《小武》属于中国电影的一大异数,与传统和主流都搭不上关系。但是,如果按照这样的评判标准来看的话,如此的“愤青”电影早在70年前便有,而开山鼻祖似乎就应当是被奉为左翼电影经典的《桃李劫》。

  《桃李劫》的主人公陶建平、黎丽琳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从学校毕业后他们便结为夫妻,过上了平静安逸的生活。由于陶建平生性正直,看不惯职场上老板们的欺诈手段,愤然辞职后便一直失业在家,妻子黎丽琳也因不堪公司经理的骚扰而失去工作。为了养家糊口,陶建平只好到工厂里当苦工,刚刚生产的黎丽琳又因无人照料而发生意外身受重伤。陶建平为了能给妻子看病,迫不得已从工厂偷出工钱,结果黎丽琳还是不治而亡。万念俱灰的陶建平将刚出生的儿子送到育婴院,回到家中又遇到工头与警察的缉捕,最终被判处死刑。

  如果要做文本分析,《桃李劫》讲的就是一对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青年,由于坚持自己的本性与原则,在社会上失意、反抗、挣扎最终被彻底吞噬的悲剧。既是对个人苦难的描述,又是对当时整个社会的不解与控诉,情绪之强烈、态度之锐利都足以让如今概念中的“愤青”电影心悦诚服。

  在今天看来,《桃李劫》依然是一部具有冲击力的作品,这或许正是来自创作者们年轻而无所畏惧的激情。影片的导演应云卫当年只有30岁,却已经是上海话剧界的先锋人物,他为纪念“九·一八”事变所创作的《怒吼吧!中国》就曾轰动一时,《桃李劫》则是他的首部电影作品;本片的编剧兼主演袁牧之更是不到25岁,他从13岁起便从事话剧表演,早已有了舞台“千面人”的美誉,即便是初次接触电影,《桃李劫》便已显露出他特有的才华,就在两年之后,他所执导的《马路天使》更成了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除了题材上的激进与批判色彩,《桃李劫》同时也带来了一次电影技术上的进步,影片中大段大段的音响处理不再是割裂于主干之外的陪衬,而与叙事结合为有机的一体。比如:陶建平在工厂费力工作时传来的各种机器毫无人性的挤压声,他在工头办公室内行窃时发出粗重急促的喘息声,还有他将儿子遗弃在育婴院门口时,融于一处的婴儿的啼哭与背景的风雨声……《桃李劫》被认为是中国有声电影的划时代之作,确实不是言过其实。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小武》中被人津津乐道的环境音处理确实与这部“愤青”电影的先河之作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处。

  70年过去了,《桃李劫》提出的种种问题,至今没有正确答案。时过境迁,这样一部锋芒毕露的作品已被供奉成束之高阁的经典,而就在眼下,与之一脉相承的“愤青”电影们却经历着可悲的命运,像《小武》一样无缘上映,无所适从。□刘帆

  -回眸

  “电通”始末

  1933年是中国电影的“丰收年”,但是,从这年底开始,新兴电影受到的政治压力也越来越大,左翼电影人迫切地想找到一块新的电影阵地。这个新阵地就是“电通”公司。

  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馆员朱天纬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了鲜为人知的一个历史背景。“当时蒋介石正在江西围剿中共苏区,张石川在江西南昌拍摄有关记录片,蒋介石对张石川说‘听说近来有许多过激分子,混入上海电影公司,利用电影来做他们的宣传,如某某某等,是不是真有这样的事情?你在上海,又是在电影界,当然是知道的,尽可以告诉我’。张石川当时的回答是‘这情形也许是实在的,但是我们没有真实的凭证,所以不能贸然指明,谁是谁不是。’蒋介石觉察到这种进步力量了,但是主要还是针对“左翼”电影而不是具体人。但当时的情况是‘明星’、‘联华’、‘艺华’已被国民党监视住了,夏衍、田汉这些原来在各大电影公司做编剧顾问的纷纷退出来,一是体谅老板的难处,另外也确实感觉要建立自己的制片公司。”

  恰好,在美国留学归来的司徒逸民、龚毓珂和马德建三人以及司徒逸民的堂弟司徒慧敏创建了“电通电影器材制造公司”,他们用自己研制的电影录音机为《渔光曲》、《新女性》等片录制了插曲。朱天纬介绍说:“这个电影录音公司相当于现在的上海电影技术厂一样,偏重电影后期处理。左翼影人希望借此成立制片公司,等于借原有的录音厂办新的电影制片厂。‘电通’看似特殊,其实和各大电影公司的管理方式是一样的,像陈波儿演《桃李劫》时也是要和‘电通’签协议的。”

  “电通”凭借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桃李劫》一炮打响,但是在制作过程中也遇到许多波折,对此朱天纬表示:“当时遇到很多困难的情况是存在的,主要是这些导演和演员都是第一次独立自主做影片,可以说《桃李劫》是编剧袁牧之、导演应云卫、主演陈波儿的共同的‘处女作’。不过这样一群进步影人,他们带来的是国外最先进的艺术理论,并且让这些理论指导实际创作,所以才最终使得《桃李劫》成为了按照有声电影艺术规律拍电影的典范,插曲《毕业歌》对影片情绪上的把握也非常到位。”

  “电通”的历史只有一年,出品了各有创新的四部影片《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都市风光》,由于进步电影引起当局的注意,使得银行受到压力不给贷款,“电通”被迫在1935年底结束业务,创作人员又转入了“明星”、“联华”等公司。 实习生 张悦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