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新快报:《不良教育》——不只是批判(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11:53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眉间尺

  这是一个故事,也是三个故事。1964年,在马德里的一间修道院,两个男孩,一个神父。伊格纳西奥和恩里克在球场上惊鸿一瞥,情定于戏院的黑暗之中,却遭校长莫罗神父揭发。为保恩里克不被逐出校,伊格纳西奥向莫罗奉上无邪的身体……1977年,变了性的伊格纳西奥化名撒哈拉,在夜总会献唱之余也进行骗财勾当。某晚,上钓的居然是恩里克。翌
日,伊格纳西奥重临修道院勒索莫罗神父,岂料神父锁上房门……1980年,改名为安琪儿的伊格纳西奥探访已成为导演的恩里克,他向恩里克推荐自己写的剧本,故事正是他俩的童年经历。阅后的恩里克深受感动,更让安琪儿演回自己,然而他总感到眼前的安琪儿有点古怪……

  阿莫多瓦的电影总是如此极端,而他的口味又总是偏好男男女女的性爱题材,那些敏感而禁忌的故事,看看很早以前的《捆着我,绑着我》,一个女明星爱上一个绑架她的神经质男人,怎么都透着SM的味道。而阿莫多瓦却从不忌口,依然乐于在此类题材上努力挖掘。新作《不良教育》则对准了同性之爱,同样的大胆而毫无顾忌。

新快报:《不良教育》——不只是批判(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儿时记忆的演化

  事先看过很多对此片的报道,因此在脑海有着一个大概的印象,以为是关于批判教会学校对孩子的侵犯,撕扯下教会的虚伪面具。如果单是这样的主题,这部电影对于阿莫多瓦而言实在没什么突破,因为关于同主题的电影已经有了太多太多,实在不用一一列举。但当我看罢全片,我想阿莫多瓦哪有这么简单,批判吗?远不止于此,那些报道都是相当然的胡说而已,只有看过本片你方才明白导演想说提什么。

  很多对影片《不良教育》的介绍中提到这是阿莫多瓦根据自身的经历改编而来,有着自传体的标签,但我却以为这部影片其实是根据阿莫多瓦儿时记忆作为契机演化而来,故事内容却未必跟他的真实生活完全相关。我想他以前一直在女人的内心世界里不停地探寻,这一回终于将目标锁定到了男人的内心和性,也算是一种变化,这其中自然有他酝酿许久的东西想要充分表达。

新快报:《不良教育》——不只是批判(组图)

  到底想说些什么

  那么来看看《不良教育》到底想说些什么,它的主题又是什么呢?我以为这部作品它的批判性事实上根本不明显,而更多的还是围绕着人性的剖析展开。影片中其实不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是是非非根本难以说清,你看得到影片之中的每个人物似乎都不怎么完美,他们丑陋的一面尤为明显。如果说莫罗神父是坏蛋,是因为他对孩子的性侵犯毁了他的一生,甚至到最后仍然恶行不改,那么作为受害一方的伊格纳西奥的确值得同情,可他后来的所作所为也并不见得光明正大,而他的弟弟胡安的行为和动机更是显得无耻和鄙劣,为了自己的利益谋杀了自己的兄长,并且盗用他的名义为自己谋取成功之道。而那位导演恩里克作为相对的局外人,与他们相较尽管并非如此令人厌恶,可也同样在某些行为上透着不纯的动机,在明知胡安不是伊格纳西奥的前提下仍然借机和他上床。

  阿莫多瓦在影片中一一揭露了每一个人物的丑陋后却并没有在结局上给出一个传统式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果,也彰显出作为一名大师级导演的不凡之处,这部影片毕竟不是迎合观众口味的商业之作。趋利的人生动机和人性的泯灭在这个现实世界中层出不穷,没有任何人可以称得上是清白。审视的态度是电影的主要目的,应该做什么来挽救或者弥补都不可能在影片中找得出答案。我可以说看罢本片,只有略感沉重的感受,我们多半只能看到事情的背面而无法洞知背后,当知道背后我们又能如何,绝望吗?

新快报:《不良教育》——不只是批判(组图)

  纯男性的电影

  《不良教育》这样一部关于同性恋的作品,而且对性的描写相当直露,不像华语电影那样隐晦,事实上会引起一部分观众的反感,可恰恰这些又是阿莫多瓦作品的一种特质。在《不良教育》中变性人、同性爱、恋童癖这些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充满了整部影片,影片中每个人物都似乎都没有正常世界的性取向。这一切都表现出阿莫多瓦的另一个极端特质,当他从女性题材转到男性题材后,就彻底将一部电影变为纯男性的电影,影片中唯一的重要女性角色也是一个还没有彻底变性的伊格纳西奥,其余通通是同性恋男子。

  影片对于同性之爱视若平常,以一种非常平和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认为同异性之爱比之异性之爱并无不同的。当然我以为这其中是包含着导演阿莫多瓦的个人观点,不过在现在这个世界之中摒弃异样的眼光或许是必然的。同性做爱场景在片中层出不穷,有些真露得很,有可能会令部分观众感到几分恶心,但似乎这是近来欧洲导演的一种风尚,对于性场面的全面写实,一切围绕自我,想如何表现就决不躲躲闪闪。而大胆的情色呈现于影片之上素来也是阿莫多瓦的风格。

新快报:《不良教育》——不只是批判(组图)

  有票房的小众电影

  而阿莫多瓦的电影尽管不是取悦大众的商业电影,但是他的电影票房却一直都非常之不错。看他以往的作品:1987年的《濒临崩溃边缘的女人》、1989年的《捆着我、绑着我》和1991年的《高跟鞋》都是西班牙电影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这不仅仅是因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因为他的作品在保持住自己的个人风格的前提下,同样非常善于讲故事。阿莫多瓦在他的电影中非常注重戏剧矛盾冲突和人物的刻画,有大量凶杀、强奸、绑架、宗教等种种刺激观众的商业因素。比如《不良教育》中以两大主人公的重逢作为开篇,这一切似乎很一般,然后以恩里克阅读小说开始回忆,讲述起少年时期的故事,观众的开始被渐渐引入一个认识的误区,错觉自然而然产生,以为小说的故事就是真实的。当随着恩里克探访伊格纳西奥的老家,我们发现原来这个伊格纳西奥原来是假的,而是他的弟弟胡安。真相似乎被挑开了一层,观众的认识实际是跟着恩里克的视角进行的。

新快报:《不良教育》——不只是批判(组图)

  然后随着影片的发展,你突然发觉原先对真相的了解居然全都是错误的,因为莫罗神父的出现将你原先的认识全部推翻,从他的嘴中又产生出另一个故事,真可谓层层叠叠,虚虚实实,欲盖弥彰。而同样的,随着一个个真相的产生,电影的深度也在不断地加强。原先我以为电影的批判主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深层次的人性剖露,而不再是局限于小范畴的挖掘,成为更广义地体现人性的丑陋。

  《不良教育》的剧情结构和悬疑式的迷团设置几乎可以媲美任何一部悬疑电影,比如导演大卫·芬奇在影片的悬疑设置上也非常之在行,但是在艺术挖掘上却不能够同阿莫多瓦相比。而阿莫多瓦的作品在艺术成就上又能够远远超过了那些仅仅以考验才智为目的的剧情片,这也就是阿莫多瓦的作品为什么能有不错的票房成就,却又能赢得口碑的主要原因。能够将艺术性同商业性结合得如此完美的导演的确是不多见的。

  影片中那个少年伊格纳西奥的歌声真是动听,宛如天籁之音,而莫罗神父将几首好坞莱坞歌曲改编同样别有风味。这个少年的嗓音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那个主音男孩的嗓音,清澈无瑕。不知道为什么欧洲的导演都喜欢上了童声,也许这可以为影片增色不少吧。当然这一切只是作为影片的点缀,一切的故事仍然沉重而压抑,阿莫多瓦总是喜欢讲些特别沉重的故事,而且常常在故事的背后留下太多的未果,你都很难从中找出点希望。以前看《玛德莲堕落女孩》时被其中教会对女孩的摧残感到沉重和压抑,但这毕竟只是过去的故事,最后仍然让我们看到新世界的光明。但是《不良教育》却不同,它的故事却仿佛在说这样的故事总是在发生,只不过我们看不到,能够看到的多是正面而不是它的背面。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