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少林寺》之后,这个地方成为中国功夫片中最常出现的故事发生地,更重要的是它的成功使得李连杰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又一颗闪亮的功夫明星
李连杰与昆汀·塔伦蒂诺
《少林寺》导演张鑫炎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在功夫片、戏曲片、儿童片、喜剧片等多种类型电影上作出了宝贵的尝试,而《少林寺》引发的热潮显示出功夫类型片深受内地观众的欢迎。作为一个片种,武侠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争论颇多,遭遇最多坎坷但也得到了最多观众的拥护,一部《少林寺》引发了新中国武侠电影的
“狂飙突进运动”。对于内地观众来说,《少林寺》让他们看到了一种真正娱乐化的电影,而这部影片的成功使得李连杰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又一颗闪亮的武打明星。
李连杰:从武术明星到电影明星
今天的李连杰是一位扬威好莱坞的东方功夫巨星,在他的电影履历中,《英雄》是锦上添花的,《黄飞鸿》系列是必不可少的,但《少林寺》无疑有着它独特的地位,因为它记录着李连杰从武术明星到电影明星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段历史。
不知道电影是如何拍的
我们并不知道一部电影是如何拍摄完成的,而当时也没有什么武术指导,所以惟一的方法就是导演告我们故事的内容,我们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部分来设计属于自己的武打画面,当我们表演给导演看我们所想出来的部分,然后,他说:“很好!在这段剧情里,你是占上风的。”或者“你的角色应该还要有更多的弱点,现在是反派占上风的时候。”
两年时间去演一部电影
我的记忆里,电影工作陪伴我度过了春夏秋冬,因为我花了两年的时间去演出这部电影,真的!的的确确超过了十二个月,这个角色需要我们全部都剔光头,在冬天的时候,就感觉特别的冷,羊毛帽成了我们的必需品,但到了严热的夏天,我们又要把帽子抛在一旁,再过几个月,我们还没有完成拍摄的工作,冬天又再度来临了,八十年代的电影在拍摄的时候,都是非常耗时而且进度缓慢。
在拍摄电影中最棒的部分就是———我们不用接受训练!可以跟一天八小时的强制训练和练习说再见。
比较起过去这几年所受的痛苦,电影工作真的轻松多了!虽然我们还是要在早上五六点的时候起床就定位,早上八点钟开始工作到太阳下山,但这根本没有什么,非常的轻松。
脱离了疼痛的心跳
在拍摄过程中最糟的部分,我一定要说,那是很不合理的。就像我说的,一天的拍摄工作超过了十个小时,这不算是什么问题,河南在十二月的时候,天气非常的寒冷,而我们必须沿着黄河河岸拍摄,冬天的时候,河里的浮冰顺流漂浮着,有一场戏叫演员们跳入河中,爬上岸后再开始打斗。我的天啊!
穿着单薄的衣服,然后自己跳到冰河中,以前不曾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这种冷到骨子里的经验。你跳入河中,时间到了后再浮出水面,你已经完全冻僵了,想像你的全身上下都失去了知觉,完全感觉不到自己,已经脱离了可以感觉到疼痛的阶段,什么都没有了,在水里惟一能感觉到的只剩下脉搏,噗通、噗通的———那一定是我的心跳声。
在看这部电影时,这个武打镜头可能只有两分钟,但在拍摄的时候,要花上我们三到四天的时间。哦!这是很艰难的,再回顾那些日子,我们没有任何保护衣物,像现在,我们有暖气和防水布等物品,在当时,我们根本不知道有这些东西,也没有这么多的预算,惟一有的就是我们的精力。在拍摄后的第四天,我再也没有办法把手指伸直,我引人注目的手掌已经干枯得像爪子一般,花了一个星期在中药的治疗下,才恢复到可以使用整只手,我猜大概是因为肌腱在不断的冷热交替下开始萎缩的缘故。
“看了李小龙和成龙”
当时有机会看到了所有李小龙和成龙的影片,我认为他们各有特长。李小龙的特点是刚健有力,有实战感,腿功尤其好,很好看;成龙的腰功和腹肌都很好,出人意外的动作诙谐有趣、笑料很多。他们很少使用兵器,都以拳术为主。共同的长处是有丰富的电影拍摄经验,会非常巧妙地运用电影镜头和技巧。《少林寺》是我第一次拍电影,缺乏经验,尤其是影片中的“文”戏部分感到不太满意。张文伯/整理
回眸
导演张鑫炎:李连杰拥有很好的观众缘
选择李连杰
李连杰10岁的时候我就认识他,当年我们在北京拍运动会纪录片时,他有时候过来看,说他很想拍电影。我们说:“走走走!你太小了!”给《少林寺》找小虎这个主要角色时,我就直接想到了他,因为从他的武术表演可以发现,他端正纯洁的外形能让他拥有很好的观众缘。
没经验不是问题
演员基本都是运动员,他们虽然没有演戏经验,但运动员见到的大场面多,经常在超过万人的观众面前表演,不会怯场。但是普通人对着镜头还是容易发抖,有时拍一个只有两三句对白的近景要拍两三个小时,因此我们只要求演员表现自然,由摄影师去适应演员。但我们拍摄的时候要求真实,都是在硬地上硬摔。
那个年代的预告片
我们那个年代的电影预告片都是有了成品之后才根据电影内容编写出来的,而且,我们本来没有打算在国内找市场,剪辑的预告片也是为了照顾海外的观众,因为拍摄《少林寺》的初衷就是因为国内风景在海外是很受欢迎的,海外华侨希望看看中国的风土人情,也希望看到真正的少林寺在哪。
真功夫和现在的武侠片现在的武侠电影运用
电脑特效之后更加丰富化,谁都可以来演,但我觉得它反映的不是中国武术,《少林寺》标榜真功夫,是为了推广中华武术,并且刻意强调就是要让观众看清楚武术动作。也许会有人怀念真功夫电影,但现在条件不允许了,电影公司找不到那么多运动员来表演真功夫,武术运动员也没有当初那么多种风格。再说,看惯电脑化的武侠电影的观众,看真正打得辛苦的武术电影会觉得视觉上得不到满足。
女主角会丰富剧情
剧本本身讲的就是十三棍僧的故事,或者说是关于一个叫小虎的男孩子的成长过程,女性在其中起到的是推动情节、丰富剧情的作用。但是它仍然是一部男性电影,在丁岚之前,我们看过很多女孩,但感觉都不对。后来与丁岚见面一看就觉得感觉对了。而且她是戏剧学校出来的,不要担心表演的问题。
电影笔记
后悔重看《少林寺》
1982年诞生了两部“特打”的电影,一部是史泰龙的《第一滴血》,另一部是李连杰的《少林寺》。
两部电影都堪称“风魔万千”,而且同样讲述了“官逼民反”的故事。越战英雄、绿色“贝雷帽”兰波同学在小镇警方的驱逐和羞辱下绝地大反攻,用各种近身搏击技巧及重武器的一亿发子弹出了一口恶气;而英雄之后、苦工“小虎”则在隋朝昏官的追逼压迫下遁入空门,用各种拳法、刀法和棍法报了杀父杀师之仇。两部电影都打得“有破坏没建设”,但见各路硬汉血脉贲张、浑身是汗,让无数小朋友看傻了眼。
不同的是,那会儿史泰龙已经36岁了,李连杰才19岁。
但可能由于录像带启蒙期较早到来的原因,我对兰波手中闪着寒光的匕首印象更深。关于《少林寺》,我只记得电影院里很多汹涌的人头,以及日光下、松林边,在潺潺小溪上空飘荡的《牧羊曲》。
重看一遍《少林寺》之后,我发现那时的李连杰很像现在的妻夫木聪(尤其是眉毛、嘴角和眼神),更不靠谱的是随着影片不断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方向上一路狂奔,一个“光头孙悟空”的联想在我心头浮现出来。真的,那会儿的武打片、枪战片全都那么苦大仇深,《少林寺》里的帅哥“觉远”完全就是一个从马倌转职为和尚的齐天大圣,大大咧咧、毛手毛脚,吃了人家狗肉还到处犯混,连那一度将他逐出师门的“于海”师傅都像极了循循善诱的唐僧:“你我断了佛缘吧!”
按说《少林寺》的故事还是满有追求的,那里的和尚从上到下都不太守规矩,不仅看透“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道理,而且开起杀戒来风卷残云,不必“放下屠刀”,降妖除魔也能立地成佛。让觉远和尚和“逃亡期”的李世民混到一起也颇有韦小宝遇到历史名人的感觉,但可惜啊,当觉远在树上目送“theone”策马奔逃而去、并在“春夏秋冬又一春”的修行之后再次看到李世民骑着同一匹宝马、以同样的姿态、同样的路线仓皇躲避追兵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笑了。
行文至此,我好像说了很多《少林寺》的坏话,但实际上还有一个包袱要抖。前一阵有些美国的阿诺fans放出话来,说年过半百的施瓦辛格和史泰龙、布鲁斯·威利斯、约翰·特拉沃尔塔等一票过气儿“打星”将联手参演昆汀·塔伦蒂诺的新片《可耻的杂种》。我们基本上可以把它看成假新闻,但它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它说明,不管时间过去多久、魅力磨损多大,那些当年影响了一代青年的银幕偶像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神,只要活着,就是“livinglegend”。悠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