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综艺大观 > 大型历史话剧《立秋》专题 >正文

《立秋》舍弃辉煌"走麦城" 四月晋商二进京(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03:42 北京青年报
《立秋》舍弃辉煌"走麦城"四月晋商二进京(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立秋》剧照(图片来源:新浪娱乐)

  有人说,话剧《立秋》的成功在于其并非一味称颂晋商的诚信与敬业,而是回过头来审视其局限性,并勇敢地反问自己究竟输在何处。4月28日至5月2日,已入围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的《立秋》将二次进京,在民族宫大剧院参演“第三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近日,编剧姚宝瑄和导演查明哲分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剖析创作理念。

  查明哲:剧本的价值在于舍弃晋商辉煌,而写其走麦城

  此次北京演出,剧组将邀请专家来为全剧把脉,眼下剧中的部分舞台场景正在进行修改。据导演查明哲介绍:“由于晋商的没落是短时期内发生的,所以马家大院的建筑应该没有丝毫破落之感,当时的家底仍然是十分殷实的,比如马家瑶琴小姐所居绣楼应该非常漂亮,此次进京,当这座绣楼推上舞台时将令观众眼前一亮。北京演出之后,着力修改的段落将是全剧的结尾,马家13代人积存的60万两黄金究竟能否挽救马家的命运?现在全剧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果,其实这些黄金仅仅能应对一时的挤兑风潮,挽救的只是晋商赖以生存的‘诚信’二字,并不能帮助马家东山再起。”

  中途换帅使得《立秋》的排演充满了戏剧性,但从陈颙导演去世到该剧正式公演只有9天的时间,除去路程,留给继任导演查明哲的时间只有短短的7天,而此时的查明哲对晋商历史和文化可谓一无所知。“7天之内,我甚至来不及去票号参观,仅仅去了王家大院,后来演出之后,我又去了两次山西,对整个戏进行了精简和细节的调整。”

  虽然查明哲是留苏的博士,又是国话的副院长,但在刚刚接手此剧时,演员们似乎并不“买账”,甚至与他发生了争执,回想当时的情形,查明哲说:“在看剧本时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全剧在结尾时马洪瀚领着一个小男孩,知道当天是立秋后,小男孩不住地追问后来呢?后来呢?马洪瀚回答了小雪、大雪等节气之后,最后说的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我觉得这样的处理太低沉了,将一切归于虚无,有很强的宿命论色彩,贾宝玉可以这样,但这个戏这样处理与全剧的精神走向有点不合。我记得陈颙老师在导演阐述中写道:晋商虽然没落了,但他们的精神却应永远被后人传诵。于是我提出用‘立春’来回答最后一个‘后来呢’,因为这样的憧憬与全剧内在的精神指向是吻合的。但当时由于陈颙老师刚刚去世,演员们都有一种情绪,不愿意改动她生前强调过的任何一个细节,他们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但我坚持自己的改动,并且跟他们说对陈颙老师真正的尊重应该是尊重其精神实质,我想她老人家如果还在世,排到此处也很有可能对剧本进行修改。后来大家接受了我的意见。”

  谈及对剧本的看法,查明哲称:“我想这个戏最有价值的地方不是写了晋商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而是截取了其走麦城一段,敢于认识衰败,并发问我到底输在哪里,加上思辨性的矛盾设置,使得全剧既有戏又有人物。”

  姚宝瑄:我的作品没有自恋的倾向

  作为山西大学戏剧影视系的教授,姚宝瑄并非专业的编剧,虽然在山西工作,但他却是地道的北京人,同时还在国外生活过,这样的经历给了他独特的视角,“我可以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可以说没有自恋的倾向,我们现代人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候缩手缩脚,而且中国人的脸上总是挂着五千年的文明活着,就如同剧中的马洪瀚,他的票号已开到了海外,但他的思想却没有走出去。”虽然将全剧定名为“立秋”已经有很多种解释,编剧的解释是:立秋是很普通的节气,同时也意味着时段的分化和新旧交替,另外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悲秋的情结,用在这个剧中再合适不过。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一全剧中反复强调的祖训其实是一家票号的一副楹联,姚宝瑄说:“目前我们最欠缺的就是敬业和诚信,在这样的社会转型阶段,人常常处于两难的境地,是坚持和弘扬诚信,还是作出别的选择,这一命题值得我们去探讨。记得张艺谋刚刚拍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时候,我曾经去过一次乔家大院,整个院子一棵树都没有,可以说是一个封闭人性和青春活力的地方,当时我就有了写这样一部作品的念头。”(郭佳)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