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杨亚洲
李少红
中国导演是最特殊的一个群体,虽然他们总处于聚光灯下,可很少有人来真正关心他们的生存状况,他们永远处于耀眼的明星光环之下或者风光的影片宣传中,只有当他们累倒、病发,我们或许才会去看他们工作的强度、艰辛和困扰的问题。今天,我们展开调查,研究方法未必系统,权当一次提醒,希望,从今天起,导演们的真实生存状况能引起社会的关注。
被访者NO.1:杨亚洲
49岁
作品包括《没事偷着乐》、《美丽的大脚》、《空镜子》
“为了不睡着,我只能走着路看片”
杨亚洲自从凭《美丽的大脚》拿了“金鸡奖”最佳导演,排着队来找他拍片的人就络绎不绝,但他表示:“为了我心爱的事业,还是得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能一年接太多的片子。”
对于陈逸飞的骤然去世,杨亚洲震惊又惋惜。陈逸飞在电影《理发师》中用了两个人,一个是演员刘冠军,一个是摄影师王晓明。这两人都与杨亚洲有关,因为他们都是杨亚洲在拍戏时用过的得力干将。去年牛振华过世,我就特别受触动,也给我提了个醒,我们只是因为爱这行才这么拼命,但如果是因为爱,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杨亚洲其实也是个拼命三郎,虽然这种累并不以意志为转移。“导演最缺睡觉,通宵不睡是常事。他向记者讲述了在拍摄《美丽的大脚》时的一个故事。
那是拍摄的最后一天,他早上4点起床,花两个小时车程赶到拍摄地,拍到晚上10点再回到驻地,收拾行李物件,连夜赶到80公里外另一个县的影院(因为他们所在的县没有影院)看样片。凌晨1点开始看,这时,他和工作组的成员已经目困得不行了。其他人纷纷趴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为了不让自己睡着,不敢坐着看就站着看。“我父亲是军人,小时候他常给我讲战士们站岗时太累可以站着就睡着,我不相信。可那次,我信了,人在极度疲倦的情况下站着真能睡着。最后,我只好走来走去看片,顺着走,再倒着走,就这样看了5个小时样片直到清晨。为了赶回北京的飞机,我们又立即出发往银川赶,结果路上,我们另一辆车还发生车祸,伤了两人,我是导演,我不能不管啊,送他们去医院,确认没事后,已是中午12点,这时飞机已经延误,只好改乘火车回北京。就这样连轴转。”
杨亚洲说自己身体底子其实挺好,因为以前坚持打篮球,而且不喝酒,五六年前烟也戒了,也不靠喝咖啡苦撑,但现在做导演,真是没时间继续锻炼身体,“不是懒,有时间只想补觉。我老说,现在发胖,是因为累,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得靠饭来补,而且老吃盒饭,能不胖嘛!”
被访者NO.2:路学长
41岁
作品包括《长大成人》、《非常夏日》、《卡拉是条狗》
“中暑后休息一会继续拍摄”
路学长的作息在圈子里算正常的:3点睡觉,10点起床。当然,如果碰到工作就没法预计了———拍戏的时候,本身拼的就是体力和脑力,整天超负荷工作,曾经连续5天只睡2-3小时,在40摄氏度高温下一拍就是一天。
他表示无奈:“没办法,导演白天要拍戏,只能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来想第二天的戏。既然选择了导演这个辛苦的职业,就得认真做下去。”
拍戏的时候,由于神经高度紧张,从来不会想到自己的身体问题。于是,当拍摄《非常夏日》的时候,他中暑了:“当时我们正在高速公路上拍,拍摄车上没有遮阳棚,温度高达40摄氏度,我中暑昏过去了。”可是,为了怕耽误拍摄,路学长没有去医院,只是取了一些解暑药吞下,休息了一会后继续拍摄。
“虽然知道要在适当的时候保重身体,闲下来还应锻炼一下,但真的工作起来根本由不得自己,平时也没有恒心好好保养身体,这种作息时间是改不掉了。”他说。
如果纯粹做导演,只对电影的艺术质量负责的话,这么压力就没有现在这么大,也不会这么忙了。但现在导演要亲自找资金,碰到剧本不好还得改剧本,有时还难免会遇到一些人事上的纠纷。好在现在制片主任会帮助导演处理掉一些资金方面的琐碎事情,这总算省下了不少心。老导演就好多了,他们不用考虑太多资金的问题,压力会比我们小很多。”路学长大倒苦水,谈起刚刚过世的陈逸飞他说:“其实他比一般导演更累,因为除了导演,他还是投资方与制片方,不仅要考虑到投资的压力,还会在资金运转等方面纠缠掉不少精力,这样很容易过度劳累。”
被访者NO.3:周晓文
“导演更多是心累而不是身累”
50岁
作品包括《最后的疯狂》、《疯狂的代价》、《秦颂》、《天龙八部》
周晓文与别的导演不同,不屑于多谈导演工作在身体上的劳累,他说:“导演这一职业毫无疑问很累,但身体再累也累不过煤矿工人或地质队员吧?我一向认为导演的累更主要是心累,尤其是现在拍片子,压力太大了。现在不比以前国家投资拍片,那时候,只要国家定了这个项目,一切都很单纯简单,各司其职,剧组按部就班,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导演除了导好戏,一切后勤的事都有人帮助打理。现在呢,是私人或企业投资拍片,投资方会有要求,制片人有要求,发行方也有要求,他们意见还不一定一致,全压给导演来负责、协调。导演还被要求用最少的时间办最多的事,你说导演们能不心累吗?身心俱疲就是这样的,长此以往,谁能撑得住?全是在拼,拼谁精力足。”
周晓文说自己也有几乎所有导演都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抽烟、喝咖啡、吃安眠药。“懒得锻炼,没人监督,不自觉,也从不主动去体检,有病才去看。不过,这次陈逸飞的事,给我敲响了警钟,真是想不到,去年10月碰见他还活蹦乱跳、红光满面的,说走就走了。这么玩命干嘛?简直成‘亡命徒’了,唉……”
被访者NO.4:徐静蕾
“胃痛到被救护车救走”
作品包括《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徐静蕾演而优则导,才拍了两部影片,还算个新人导演,但她一部接一部的频率已算高产,目前她又在准备她个人的第三部长片。当她还在电影中扮演“青春玉女”时,真没觉得身体有多不好。“胃病一直有,可说实话,当导演后,工作更辛苦、压力更大,吃饭、休息更不规律,病情加重了。”有时候,她会看着镜子对自己说:“你看你老得这么快,脸色这么差,还非要做导演,图什么?”但她说她的一个朋友笑她:“其实只是到年纪了,而且你从小就脸色不好。”于是她也就不自怜了。
拍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她有一次胃痛到被救护车接走,“真是这辈子第一次乘救护车。前一天就开始疼,忍着,胡乱吃一些胃药,继续工作,但到第二天也没见好,实在撑不住了,才去医院。”后来,一向怕去医院的徐静蕾经朋友介绍到上海某医院做了个彻底的检查,查出胃溃疡、胃粘膜萎缩、胃窦炎。所以,这次听闻陈逸飞的噩耗,她紧接着就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你也要当心啊,你看导演当得累成这样……”
不过徐静蕾倒是认为没有一项工作是不累的,但干什么都不值得去拼命,“没了身体什么都没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是怎有什么事情,自己没什么,家里人多伤心啊。”
被访者NO.5:李少红
“27小时连续工作心脏病发”
作品包括《寻枪》、《可可西里》
李少红最新影片就是去年上映的《恋爱中的宝贝》,回忆起拍摄这部电影时的情景,她还心有余悸。
当时已是深夜2时许,她在山东烟台的外景地工作室,体力不支头晕目眩,身边无人的她挣扎着爬出房门,被值班的服务员发现送往烟台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心脏病。《恋爱中的宝贝》的拍戏进程也一度搁浅。主要原因在于《恋爱中的宝贝》开机后,就一直在赶戏,平均一天拍戏16个小时,李少红每天坚持在片场,有一天在北京拍摄时连续工作27小时没有睡上一会儿。当时又逢夏天,连续紧张的拍摄和持续的高温,让李少红终于体力不支,累倒在片场。不过病还没好,李少红又继续带病执导大场面。
她表示,导演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拍摄进度不会因为你个人的因素而放慢,自己在那么多的工作实践中,早已习惯了。她在工作中,更不会因为自己是女流之辈而降低难度。
被访者NO.6:陆川
“因为《可可西里》35岁开始谢顶”
作品包括《寻枪》、《可可西里》
拍完了《可可西里》,陆川经常说这么一句话:没进可可西里之前,我还是个热血青年,现在已经变成中年秃头了。为了拍摄这部挑战生命极限的电影,他几乎把命都搭进去了。
陆川想起,当时进入可可西里、五道梁周边地区拍摄重头戏,海拔达4500米-5000米,天气恶劣多变,气候异常,剧组大多演职人员包括陆川在内高原反应强烈,身体不适,头疼、头晕呕吐、缺氧、感冒发烧,晚上缺氧睡不着觉,甚至有的人出现肺部感染、心脏病等疾病。剧组在11月转场来到冷湖之后,已经是严冬季节,大队深入当地雪山无人区,在零下20摄氏度的风雪中拍摄,剧组成员上上下下至此早已身心疲惫,陆川当时也已经撑不下去,但作为导演,他想自己不能倒下,所以他不管多苦、多累都坚持着。
陆川说过一段很感人的话:“我没法告诉你那时候拍摄有多么绝望,计划每天列出来都完成不了,天灾人祸每天不断。你越拍越绝望,人的体力极度透支。现在看片子,我都在想,天啊,怎么拍的?!那种暴风雪,人站在那儿,上半身若隐若现,下半身根本看不到。如果说拉一条船靠100个纤夫的话,位置上我可能排第一个,但我考虑更多的是方向,而不是这个船的重量。在我当时的位置,只是先关注如何把这个团队带到最后,哪还有时间想自己?”
最后当这条船最终驶向胜利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谢顶,患上了心脏病,“导演就是这样,辛苦的时候从不会想到要付出身体的代价什么,但到一部戏完了,可以休整一下,却发现已经伤痕累累。但就看你怎么看待生命,认为什么是最值得的。”
“以前接受采访的时候,经常有人问我,从小就想做电影导演了吧?我说,没那回事。为什么?因为我小时候看过我爸拍电影,觉得很可怕,我在摄影棚里坐了半天,什么事也没发生。用我们的行话说,就是四五个小时过去,一个镜头也没拍。不瞒各位说,我做了导演以后有过14个小时一个镜头也没拍成的经历,最近拍《无极》就有,而且不止一次。可见做电影导演真是个苦活儿。但是,看我爸爸拍电影的时候,所有人又都是兴高采烈疯疯癫癫的样子,那时我真不懂为什么,后来我懂了,你迷上了电影,你这个人就完了。有时候,我觉得电影导演很像舞台上大幅度做着无实物动作的现代舞演员,我们仿佛在苦苦铸造什么,铸造的东西却看不见,那其实是一个梦想,一个可以装进胶片盒子的梦想……
电影是什么?对我们这些电影导演来说,是我们心中一点永远的惦念,是眼中酸酸的泪,有时是一块永远也搔不到的痒痒肉,是我们烦恼和欢喜的全部……
有一首歌的名字叫《孤独地与你结伴同行》,我想这就是我们同电影之间关系的写照,让我们继续孤独地与电影结伴同行,找寻梦和渴望。”
(有部分删节)
困扰中国导演的四大问题
问题一:没有相关电影摄制法规
在中国,没有相关的电影电视摄制法令法规,导致摄制人员无法可依。当电影拍摄也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商品经济,其实并没有完成成功跨越,一切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太多外界因素干扰导演,给他们形成艺术以外的压力。周晓文说:“在国外,比如美国,就有电影法,各岗位权责分明,一开始,投资人、制片人会和导演一起商量,拍不拍这部片子由出钱的人说了算,一旦定了,导演就负责到底,其它方面不会有太多干预。但中国就不行,导演要兼顾各方利益要求,而且提意见的人还特别多,许多时候,在艺术创作中,违反创作规律的事频频发生。如果拍不好,最后全怪在导演一人头上,你说导演压力能不大吗?现在,谁来全面负艺术上的责任,是模糊的。我也不知道中国这方面相关的法律什么时候出台,能不能出台,但我个人认为,如果不出台,中国导演的生存状况就无法根本改变。”
问题二:中国还是导演中心制
按理说,现在的中国电影应该进入制片人制时代,但杨亚洲认为,制片人制离中国还有一段距离,由于旧的体制不能一下子改变,中国仍处于导演中心制时代,导演成了个大家长,事无巨细,样样都要管,服装、化妆、灯光、摄像、道具……都得操心。由于分工不明细,导演承担了太多本职以外的冗务,集压力于一人之身。拍摄时,导演又要想着观众,又要想着投资方,还得兼顾让政府喜欢,最后还得通过审查。可谓劳心又劳力。那么,中国导演到底有无必要这么卖命呢?杨亚洲说得实在:“不得不玩命啊,因为不这样付出,你就出不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在中国当导演,必须有一副好身板儿。”
问题三:投资方总想少花成本多办事
导演样样都要管,但最终是出钱的人说了算,因此大多数导演心情并不舒畅。因为很多投资人都从商业的角度考虑问题,甚至总是功利地希望花小钱办大事,用最短的时间拍最好的片子。这对导演其实是最大的伤害,既剥夺了他们充分的艺术创作时间,也对他们构成了强烈的压力。
问题四:中国导演酬金没有保障
周晓文和杨亚洲都提到,中国导演是摄制组里相对挣得最少的,他们的投入产出比最低,付出最多,却一定不是剧组中拿得最多的人。“甚至有时候还会遭遇拖欠,我认识一个还算拍过不少戏的导演,他说他拍戏拍到今天,就没拿过一回完整的酬金,总是被克扣一些。”周晓文说:“因为导演不像演员,演员是拍摄前拿钱,而导演因为总要等到制作完后期才拿钱,有的老板就会觉得都把你用完了,也就没必要多给你钱了。”杨亚洲非常羡慕国外按小时给导演算酬金,他也感叹中国导演的回报太低,与知名演员没得比。付出那么多,还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也会造成导演族群心理失衡,给他们的心理健康罩上阴影。晨报记者黄斌袁媛朱美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