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来源: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希尔维亚从耳机中听到阴谋。
《翻译风波》与近期引进的其他大片相比非常独特,它的大场面极少。这里的大场面既包括电脑制作的“超现实”视觉奇观,也包括像武打、追逐、枪战、爆破这样的“动作戏”。《翻译风波》用来吸引观众的是人物的情感、角色的命运,是对真相的追寻,对真理的追求。这些都不是通过单个场面即可传达的,而要通过整部影片行云流水般的完整叙事才能够表现出来。这些固然不如大场面来得“刺激大、见效快”,但只要观众付出足够的耐心,它就会给你更深刻的感动、更长久的回味。
没错,《翻译风波》有一些小噱头,比如首部允许进入联合国总部进行实景拍摄的电影,比如奥斯卡影帝影后联袂演出,比如子虚乌有但在影片中却煞有介事的“马波托国”和“库族语”。然而《翻译风波》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仅仅开头10分钟,它就让观众彻底忘记了噱头,无暇观察联合国的内部建造,无意判断影帝影后的表演是否够得上奥斯卡桂冠,无心辨别“马波托国”和“库族语”的真伪。观众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暗杀真相究竟怎样?”等问题上。
导演西德尼·波拉克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不断利用悬念保持观众的看片热情。更重要的是,他把一对男女从萍水相逢到引为知己的过程表现得细腻动人、不落俗套,并且用一种极其感性的方式探讨了革命、民主、独裁、仇恨、宽恕这样宏大命题。不过商业电影的属性决定了《翻译风波》无法做更为深入的探讨,影片结尾到祖万尼接受审判便戛然而止。这种“隐蔽性”的叙事策略反而保全了影片在艺术性上的完整。
《翻译风波》的叙事极为老到,堪称行云流水。把一个复杂的故事讲得有条不紊、面面俱到并非最难,难的是这中间每一次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都恰好能踩上观众情绪的节拍。本片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丁建华等人的配音虽然时时让人产生这是20年前老电影的错觉,但是他们声音里的从容和优雅还是与这部影片含蓄内敛的风格贴合。最难得的是,在英汉两种语言转换时,很多字眼里的微妙含义被准确传达,如“没了”和“死了”。片中男女主人公的很多对话有可能成为新的经典,比如影片最后女主人公要回到马波托,他说:“在那里你已经没有亲人了。”她答:“我可以在那里怀念他们。”(王陈)
不要相信任何人
“不要相信任何人”是美国电视连续剧《X档案》某一集的片首语,大概算是一切惊悚题材作品的主旨。在鬼怪片中,是不要相信老人、孩子、看似无害的植物,在《翻译风波》这样的政治惊悚片中,是不要相信好友、上司、同事。
导演西德尼·波拉克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把人放在这样进退两难的情境里煎熬,然后用显微镜观察他们的行为。《翻译风波》的故事偏偏发生在联合国,一个形形色色政客勾心斗角的所在,这算得上“微型卡萨布兰卡”了。所以托宾探员(西恩·潘饰)直到最后也未能相信翻译希尔维亚(妮可·基德曼饰),因为她有那么多的秘密被紧紧包裹。
突然发现西德尼·波拉克似乎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有着相同的嗜好。两个人都喜欢在电影里启用金发美女,因为她们的外表本身就有那么一种神秘和朦胧。不过最不能百分之百相信的,也许正是西德尼·波拉克本人。因为此公的作品水准参差不齐,而且差异极大。其中既有《走出非洲》这样的惊世之作,也有《律师行》这样的悬疑佳品,但亦不乏《驿动的心》那种节奏失调、逻辑混乱、人物苍白的劣作。不过幸好这一次西德尼·波拉克猜到了骰子上的数字。(林凡)
人生入戏
地球人都知道,庄严的联合国从来不让人扛着摄影机把总部当外景地。联合国对《翻译风波》破例,破天荒。因此,片中的不少人物可能就是真正的联合国工作人员。
主演的选择颇为玄妙。谁都知道,“反战”的西恩·潘在奥斯卡之夜领取小金人时也不忘讽刺布什“谁都知道,伊拉克没有核武器,就像今晚没有最好的表演”。《翻译风波》的主题暗合“和平”———世界上有比战争、屠杀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西恩·潘在戏内戏外达到统一,人生信念就这样入戏。都说人生如戏,其实人生还能入戏。我猜,西德尼·波拉克是故意选择了西恩·潘。(江偏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