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 交响乐的恢宏与京剧的细腻相结合打造出的交响乐京剧《杨门女将》,昨晚作为第三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闭幕演出之一在保利剧院大放异彩。观众从交响乐的浑厚配器与京剧锣鼓京胡的激烈演奏中,领略了杨门女将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在指挥家余隆的指挥棒下,由赵季平谱写的音乐部分和龚国泰为众多经典唱腔配写的交响乐配器,将以佘太君、穆桂英为首的巾帼英雄烘托得栩栩如生。交响乐的加入不仅没有破坏京剧原有的韵味,更增添了几分浩然正气。许多观众在观看演出后不停地对记者说:“好听,没想到交响乐伴
奏这部作品能够这么贴切,真的很不易。”而本剧导演林兆华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京剧与交响乐结合就是应该创造这种中国歌剧的味道,这样的融合比西方歌剧更适合舞台表现,中国京剧院和中国爱乐乐团的尝试是十分有益的。”
在“寿堂”一场中,作曲家用大段的间奏曲表现寿堂变灵堂的氛围,催人泪下。而在许多唱段中,交响乐的加入不仅没有限制演员的发挥,反而使优美的唱腔显现独特的气势。无论是穆桂英的扮演者邓敏,还是佘太君的扮演者袁慧琴,每当唱到“拖腔”、“甩腔”等精彩之处,台下观众都是一片喝彩声。
《杨门女将》令观众遗憾的是该剧后半场中交响乐发挥的能量明显减少,有些短小的唱段竟然没有交响乐配器,而时而有交响乐,时而只有京剧“三大件”,使得全剧的风格缺乏统一。但无论如何,《杨门女将》在朝着“Beijing Opera”的方向上还是做了有益的尝试。(伦兵/文 王晓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