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俄罗斯电影《天神的妒意》剧照
观众不多票房不高反响不大———
为期一周的俄罗斯电影展正在北京举行,六部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95年至2004年之间的电影在北京陆续上映。大部分中国观众对俄罗斯电影的记忆还停留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办公室的故事》这些久远的经典老片上,本次俄罗斯电影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俄罗斯电影最新发展风格的机会。
从2004年至今,来自各个国家的电影展迎来送往,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韩国、埃及、罗马尼亚、法国、俄罗斯等近十个国家在中国举行了电影展映活动。然而这些展映的票房成绩却无法跟主流院线上映的影片相比。在票房成绩不高的情况下,为何还有源源不断的各国影人和电影来到中国?北京新影联宣传策划部经理高军说,不要用对待一般的商业影片的眼光看待这些电影展,这些外国电影展映的目的一般都不是赢得票房,而是有文化交流、探索市场等其他出发点。
票房不是外国电影展的目标
电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在“2005法国电影展”上,电影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2004年至2005年是中法文化年,电影艺术成为文化领域交流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法国相比,韩国电影展则有着比较明显的市场探索的目的。近十年韩国电影有了长足发展,有了向国外扩张的需求,而亚洲成为韩国电影走向国际的首选。去年来华的韩国电影访问团除了众多明星及导演,还有众多的投资方代表、电影集团、发行公司、电视台代表,足见韩国打探中国电影市场的用心。
阿根廷、保加利亚、俄罗斯电影展是最为纯粹的一类,他们既无打开市场的要求,也没有政治意味,而仅仅是为了电影交流。这样看来,外国电影展都没有把获得高票房当成目标。
“一次性”放映考验观众忠诚度
由于外国电影展普遍没有对活动进行商业性运作,因而票房成果也就可想而知。东方新世纪影城是外国影展在北京的一个主要根据地,影院负责人谢松柏告诉记者,外国电影展的票房有赔有赚,“电影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相应的电影展的票房比较好,比如去年的澳大利亚、英国、韩国以及今年的法国,但埃及、爱尔兰电影的观众相对较少。总的来说,影院不会寄望于通过其盈利。”
票房不佳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中比较关键的是影展片目不是观众的选择。高军告诉记者,
这类电影展考虑中国观众喜好的因素比较少,而更多的是要尽量全面地展示该国的风土人情、国家特色,照顾到各种风格题材类型和著名导演、演员等等因素,有时中国提出的一些片子反而不会被接受。谢松柏说,在“2004北京韩国电影展”期间,就有很多“韩国影视迷”提出为什么不放《漂流欲室》、《生死谍变》这些更为经典的影片。
由于外国电影展很强的国别特征以及非商业性,投身其中的观众相对地“少而专”,欣赏商业电影的人基本上很少会花钱看这些影片。这些影展的观众往往是喜欢文艺片,或者干脆是对某一个国家有特殊的“情结”,对这个国家的电影也有偏好,电影展期间基本是场场必到。另外,电影展的短期放映模式不利于吸引观众。跟正常上映的影片在一定时间内循环反复放映的模式不同,外国电影展的影片都是“一次性”放映,展映活动一过,就再没有机会看了,这对观众来说门槛提高了很多。为了缓解
这两个问题,影院已将票价定位于平时正常上映影片票价的七折。谢松柏说这种低票价的设计仅仅是为了让影院收回部分成本而已。
文化传播效应大于经济收益
高军并不否认电影展有走马观花的弊处,“但是外国影展能够发挥好文化传播的作用就已经够了。电影展的互动性意味着在别国电影走进中国的同时,我们的电影作品也会在相应的国家上映,这对中国电影来说是大好事。”他认为,尽管电影展存在着选片、票房等问题,但是电影文化交流传播的正面作用仍然是主流,这类的电影交流活动还会越来越多。
另外,影院也是外国影展的获益者。“在提高影院知名度方面,外国电影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谢松柏说,“外国电影展是一种电影文化的象征,新世纪影院从去年开始承办电影展活动以来,观众的认可度有很明显的提升,与其他同级别竞争的影院相比,新世纪有了自己的影院文化。今年新世纪的票房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0%以上。”
作者:于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