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大冯“天大的事”(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08:50 今晚报
大冯“天大的事”(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大冯“天大的事”(组图)
大冯“天大的事”(组图)
大冯“天大的事”(组图)
大冯“天大的事”(组图)
大冯“天大的事”(组图)
  这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筑,你很难具体描绘它的形状,其外檐色彩也是并不醒目的水泥原色,但当你接近它时,那巨大跨度的直线,方框式外墙,和一个微波荡漾、卵石铺底的人工水池相映成趣,一股清新幽雅的气息扑面而来。

  耗时三载,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冯骥才艺术研究院,无疑将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理工科大学之一———天津大学的一道亮丽风景。明天,它将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就在记者探访那日,出自大冯的“大树画馆”和本市几家私人博物馆的奇石、古文物、精美的艺术品正源源不断运抵,按照大冯的总体构想安置于大楼内外,使一个个空间即刻充满艺术的灵气。

  于是,你不得不发出由衷的慨叹: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他想做而做不成的事!“天大的事是我天大的事”

  “让理工科大学闪烁人文的光芒”,这是天津大学领导的期盼,也是大冯的一个梦想。所以,当校方邀请大冯在天大创办冯骥才艺术研究院时,双方一拍即合。

  那是新世纪之初,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单平校长陪大冯在天大选址。走到太雷路毗邻青年湖的一块开阔地(当时是篮球场)时,阳光明媚,清风拂面,大冯顿生一种“有山有水”的感觉,不觉脱口而出:“把这块宝地给我吧!”而单平亦答应得十分爽快:“好,那我们就拍板了!”

  校领导的胆识和气魄令大冯非常感动,所以,在2002年冯骥才艺术研究院奠基仪式上,大冯说了一句既俏皮又是发自肺腑的话:“天大(天津大学)的事对于我,是天大的事!”

  为了“天大的事”,在冯骥才艺术研究院工程施工期间,大冯几十次到现场勘察、策划,还做了大量文案,对未来研究院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文之光”的作用,提出了一整套构想。“帮助小鸟学会运用自己的翅膀”

  冯骥才艺术研究院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对画家出身的大冯来说,也是马虎不得的。

  由谁来设计这座充满艺术幻想的建筑?举棋不定间,有人毛遂自荐来了。他叫周恺,曾留学德国,是一位有才干的青年建筑设计师。

  大冯与周恺有过数度交往。上世纪90年代,大冯到德国一所大学演讲时,周恺曾在现场聆听并获益匪浅。不久,周恺学成回国,担任天津估衣街拆迁改造的设计师,主动请教大冯如何在老城区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存。

  面对周恺的请缨,大冯连夜撰写了一篇文章《对一座建筑的向往》,阐述了他对这座建筑从设计理念到使用功能的总体构思,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与建筑的关系等,请周恺拿回去研究参考。

  三天后,周恺兴冲冲来电说,图纸设计出来了!大冯当即请他到大树画馆商谈。“那天的情景,让我想起赵丹拍摄电影《聂耳》时的一个细节,”大冯告诉记者,“当时,他让我看一张,往地上扔一张,扔得满地都是图纸,可见他对自己的设计是多么激动和得意……”大冯承认,周恺的设计与自己原来的想像“完全不同”,但他的构思确实“很厉害”。他说,甲方应当支持建筑师完成他们自己。与此同时,他突然想到:将来我怎么教学生?只要学生有才华,我们就应成就他,而不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改造他。

  后来,教育部门请大冯题字时,他意味深长地写了这样一句话:“大鸟的责任是帮助小鸟学会运用自己的翅膀。”“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放射人文理想”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周恺的冯骥才艺术研究院主体建筑便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和美感。

  从外观上看,它最独出心裁之处是设计了两面与楼高相等的外墙,用结构主义绘画手法,在墙体上留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方洞,不同时间,阳光投射在建筑外檐上的投影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形象和光影效果。这种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具有典型的工业化色彩。与此同时,它又与院内的水池、奇石和木板路等自然景物相得益彰,凸显了现代工业与自然元素的完美融合。它在建筑装饰上的另一个理念是现代与古典的融合,即用现代风格的建筑,装古典主义的艺术品,诸如清代门楼、明清家具、石佛、铁钟等,均占有一席之地。从使用功能上说,它拥有“大树画馆”和“北洋美术馆”两个美术馆,一个藏书30万册的北洋人文图书馆,一个报告厅(大冯将其命名为“北洋书院”),一个电影放映厅和一个层高达十余米的共享空间,在那儿可以开音乐会和进行时装表演……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放进去我的人文理想,特别合适!”大冯踌躇满志地说。

  在大冯看来,中国的理工科大学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封闭,“内向”;二是重理工,轻人文,轻精神。为此,未来的冯骥才艺术研究院要面向社会,举办各种艺术展览活动、座谈交流活动,并采取法兰西学院的方法,请专家名流演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子的心灵,开拓其人文视野,培养其人文情怀,形成一个强大的文化“磁场”。“我只研究别人没研究过的问题”

  与一般纯文学作家不同,大冯才华横溢,涉猎广博,他是从一个“文化人”的角度,来确立自己的研究范畴的。未来的冯骥才艺术研究院,将成立三个研究中心:文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中心和文化研究中心。

  文学研究中心首先要进行新时期文学的研究,从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到实验小说,整体地理清其发展脉络,填补这方面的研究空白。艺术研究中心将目标锁定两个重点项目:一是文人画,二是敦煌遗画。大冯强调指出,敦煌遗书一直是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但2000余件敦煌遗画大都流散海外,从未有人认真研究。这些遗画皆宋代咸平五年之前的作品,非常珍贵。过去常书鸿、张大千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敦煌壁画,而研究案上的敦煌遗画,则是大冯的一个夙愿。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项目,与大冯正在进行的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紧密相关,他欲通过带研究生的方式开展系统规范的民间文化研究整理工作,在此过程中培养专门的研究人才。

  大冯的研究院尚未正式开学,却已利用近两年的“打游击”时间,培养出第一位研究生———央视主持人张泽群。他的主攻方向是城市文化学,毕业论文为《塑造城市灵魂》。大冯鼓励他将论文内容充实提高后出版一本书。去年,大冯到维也纳大学演讲时,东方系主任魏柯林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冯先生,我们西方学者撰写的论文可读性都比较强,为什么你们的论文总是很枯燥、没有阅读性?”大冯思忖片刻答道:“照我看来,关键还是个人文背景问题。西方学者的论文注重阅读,比如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有的段落像诗,充满想像力。而关于论文的写作也将是我们的一个课题。”大冯希望他未来的研究生们都能用有生命的情感写出有生命力的文章来,接受社会的检验。

  还有一件事令大冯很伤脑筋:在他今年招收的研究生中,大多未过外语关。这使他困惑不解: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联合国文件也增加了中文版本。外国大学生可以不学中文,我们为何把英文作为一道门槛,将一些优秀人才拒之门外?齐白石会英语吗?梅兰芳会英语吗?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大师啊。“枝乱我不乱,从容看万条”

  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冯做了四件事,每件事都堪称“重量级”。一是筹办全国民间文化抢救首批成果和启动杰出民间艺术传承人项目;二是成立民间文化基金会,通过义展义卖自己的绘画作品筹集到200万基金;三是编纂出版了国内首部全彩印16卷《冯骥才分类文集》;四是筹建天大冯骥才艺术研究院。除此之外,他还参加了全国“两会”等诸多会议,接待了川流不息的来访者,并到全国各地考察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一个人精力再旺盛,如何打理这千头万绪的工作?

  听到这样的疑问,大冯得意地笑了:“我这么多年做事,习惯了一种平行的工作方式,有点像杂技里的转盘子,齐头并进;哪个盘子快停了,拿棍儿转两下……”

  上世纪90年代,大冯作过一幅画,画的是一群人抬头观望从上垂下的条条柳枝,题款是:“枝乱我不乱,从容看万条”———他始终保持这种心态,心静如水,宠辱不惊,一心一意做自己认为值得做的大事,从不理会和计较那些乱七八糟的枝节问题。

  谈到今后的打算,大冯坦言,他是一个“立体人”,有很多面———文学、绘画、文化、教育,他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总是在各种思维之间游走。他画过一幅画,题目是《思绪的层次》。“有一天,我在屋里做形而上的思考。忽然我觉得在思考问题时大脑的状态极佳。一个思维伸展出去,突然被另外一个思维挡住或覆盖;而新的思维线索又分出若干枝杈。一个枝杈消失了,又一个枝杈生发出来。而这思维之间有很多空间,若隐若现,透着光亮,我在不同思维的变幻中感觉很美,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这就是大冯。永不枯竭的才思,对生活的澎湃激情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使他年过六旬依然年轻。他将奏响他人生的新的华彩乐章!(本版图片除署名者外均为本报记者左山摄)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