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计镇华:《邯郸梦》封箱了却13年心愿(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5月21日01:04 北京娱乐信报
  “当今昆坛第一老生”计镇华,15年没有排过自己主演的大戏了。这两天,他主演的新戏《邯郸梦》在上海演得热腾腾的。正当人们为计镇华的复出而兴奋不已,他却宣称,这部《邯郸梦》就是自己的“封箱戏”了。对此计镇华感慨良多:“从当年打算排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这最后一梦到如今,已过了十多年,我始终觉得《邯郸梦》是自己心里一件没做完的事。虽然我想排的戏还有很多,但一茬茬的学生正在成长起来,我要为学生们让出舞台。”
计镇华:《邯郸梦》封箱了却13年心愿(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计镇华在《邯郸梦》中饰演卢生,从放羊娃到书生,从考取功名到封相的各种扮相。

  《邯郸梦》

  解放后头回演全本

  记者(以下简称记):和过去传统戏相比,新《邯郸梦》如何呈现?

  计镇华(以下简称计):基本上是“浓缩”了原著,《邯郸梦》与《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一道并称为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这次,《邯郸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被完整搬上舞台。《邯郸梦》因成语“黄粱一梦”而为世人熟知,和《牡丹亭》的“情爱之梦”不同,这是一个“人生之梦”,讲述了吕洞宾欲点化卢生,让其枕磁枕而梦,梦中历经人生悲欢荣辱,醒来后顿悟成仙。汤显祖在他的剧本表达了对人生际遇、官场险恶、百态众生、炎凉世态的感慨。在我们这次的改编本中,编剧王仁杰保留了原剧的精髓,将原本的30折浓缩为10折,还增加了一些对现实社会的调侃和嘲讽。导演谢平安也是遵循“仿古不复古,创新不离谱”的原则,围绕“梦”字激活舞台。在极为尊重昆剧传统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的舞台调度,剔除人物上下场的形式,用灯光明暗连接剧情转换,使全剧结构十分严谨、节奏很是流畅。他还提出了简化舞美,为演员的表演留足空间的要求;但又要求强化灯光,以营造全剧“梦幻人生”的氛围。

  13年前筹备这出封箱戏

  记:您在剧中的戏份重吗?

  计:非常重。整整2小时18分钟的戏,我要从卢生的青年时代演到老死的全过程,这就涉及了小生、老生、小花脸等多个行当,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个挑战,不过戏曲的行当程式只是一种外在形式,最终是要为表现人物服务的,所有的技巧只要是人物需要,都可以拿来我用。《邯郸梦》是我在1992年就筹备的一个剧目,现在我已经63岁了,体力已不如从前,这也可能是我的封箱戏,为自己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画上个句号,所以这出戏我可谓倾尽了全力。我希望今后能把更多的舞台机会留给年轻人。

  记:退出舞台以后有什么打算吗?

  计: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生上。

  师兄师姐让我非常感动

  记:这次的演出阵容如何?

  计:阵容非常强大,几乎出动了上海昆剧团全部主要演员。除了我,同台演出的还有梁谷音、方洋、刘异龙、张铭荣等几位昆剧表演艺术家,而张军、黎安等青年演员也将在剧中出演吕洞宾和唐玄宗。我最感动的是,因为我十几年没有在新编大戏里演过主角了,所以我们的师姐师兄梁谷音、方洋、刘异龙他们,知道我接了这出戏以后都说,只要是你主演的,让我们来演任何角色我们都会鼎力相助。像刘异龙演的那个医生,其实上场就一两分钟,但他们甘当绿叶。还都为我在身段、唱腔、表演方面出主意。

  记:排这出戏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计:兴奋,久违的兴奋。演员最喜欢的是自己在舞台上的感觉,好久没这样过瘾了。

  记:您平常怎样体验角色?

  计:我是个演戏凭感觉的人,没有太多的框架和条规,每场戏我们都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情绪需要来定行当。我更注重不间断地训练基本功,你上舞台嗓子没有了就唱不出来了,如果没有科学的发音,可能到了我这个年龄嗓子就不行了。没有好嗓子又何谈塑造人物?电视演员可以60多岁演60多岁,可戏曲演员不行。所以我一直在学习美声的演唱方法,我不想终止我的艺术生涯。

  新编昆曲不该离传统太远

  记:国家财政部和文化部要给昆曲每年拨1000万元,您认为这钱最应该用在哪儿?

  计:我觉得这个钱应该多投入在传统昆曲的整理和恢复上。

  记:为什么?

  计:这是保住昆曲的最好办法。这些年来,很多院团投入了几百万排了很多的新编戏,但留住的、能传下去的有几出?我觉得那些钱用得太可惜了。其实说观众看传统戏觉得过时了完全是种误区,本子虽然是老的,但是演员生活在新时代,演员完全可以赋予人物时代感。

  记:关于昆曲的传承和发展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要保持它的原汁原味,有的人认为要改革创新,我不知道您是持哪种观点?

  计:我是持原汁原味观点的。我想原汁原味也不是完全原汁原味,这个是绝对做不到的。昆曲在发展的过程中总归会有所变化,但是基本上按照昆曲的传统表演形式来演出传统的昆曲,这样就是原汁原味。我们看到的那些强调改革、创新的新编剧,我认为离开传统昆曲太远了,看了以后总感觉不像昆曲。

  昆曲的价值

  在于“原始”面貌

  记:您觉得他们是丢掉了昆曲的哪些传统?

  计:不客气地讲,那些新戏就是话剧加上了昆曲的唱腔。比如,去掉了水袖,用京白不用苏白,像诸如此类的改革我认为都不利于昆剧的保存、发展。但是我也反对那种一字不改的所谓原汁原味,我提出过一个战略继承的概念,它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基础继承。所谓基础继承就是像老师教学生,他应该把正宗的昆曲传给下一代,不能乱变胡改。搞一些以昆曲曲友这样的“内行观众”为对象的,以欣赏古典戏剧为宗旨的演出,那就应该强调正宗、传统。另一个是战术继承。作为一个剧团,你要在这个新的时代生存,你还是应该重视它的两性结合——既要考虑到高雅的知识阶层和“内行观众”的需求,又要考虑到普通市民观众和年青一代认识、了解、接受昆曲的需求,那就需要一些有时代感的、通俗一些的剧目。只有这样昆剧才能够不偏不废。

  记:有人认为,昆曲演出也应该走市场化的道路,您觉得呢?

  计:昆曲千万千万不能为了“市场化”改得面目全非,昆曲就应还是昆曲,还是传统的,否则还怎么称得上是人类文化遗产?但是你去表演,一定要加入新的东西,这种新的东西不是破坏昆曲的传统基础,而是要丰富、提高。就像一件青铜器一样,如果把青铜器擦得很亮,然后再涂上24K的金,这个青铜器就不值钱了,就只值那一点黄金的价钱。如果原封不动地擦去它的尘土,在博物馆的一个角落里用玻璃罩子罩好摆在红木架子上,灯光一打,这个青铜器就身价百倍,就是国宝。我觉得昆曲也是这样,你不要去动它的筋骨,可以有“红木架子”,可以垫上“丝绒”,可以用最漂亮的灯光,去凸显它、包装它,凸显和包装的是它本身的艺术价值。

  强调高雅

  在观众定位上有误

  记:这些年来,国家对于昆曲艺术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昆曲的现状似乎仍然不尽如人意,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呢?

  计:昆剧的基本要素,有人总结出这么几条:包括昆剧的文学剧本、音乐、表演,舞台美术。还有一条是一些人不大愿意提到的,昆剧其实还包括一个很重要的要素,那就是观众。没有观众,昆剧只能是逐渐地消亡。现在的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我们保护理念上的偏失,也有观众群的萎缩、老化等等。

  记:也就是说昆曲在过去是有大量观众的,但是到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越来越少了?

  计:哎,昆剧的观众过去主要是市民阶层,现在却改变了观众结构。昆剧过去的观众是两个阶层,一个是贵族士大夫阶层,一个是市民阶层。而我们现在只强调昆剧的高雅,甚至把观众群定为知识分子、大学师生。我认为这是有偏差的。昆剧有两个属性,既要进大学,从大学入手培养青年的知识分子观众,同时也要进社区,进入到市民阶层。现在把市民推开,就加深了昆剧的危机。我们现在的会演剧目,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但是在昆剧的传统传奇剧本当中,以市民为主人公的戏是很多的,极富生活色彩和传奇色彩,其中的生活内容和本质是和今日相通的,是应该有相当大的观众群的。我们应该想到和争取市民观众。

  信报记者唐雪薇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