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吴建民 交流也是生产力(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3:10 北京青年报
吴建民 交流也是生产力(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摄影/本报记者 汪震龙

吴建民 交流也是生产力(组图)
吴建民 交流也是生产力

  在中国走向世界时,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沟通,不大叫大喊而使人信服,显然十分重要。

  ———吴建民

  交流学,一门被国人长期忽视的学问。2004年,前驻法大使、现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以《交流学十四讲》接轨于法国上世纪70年代即开设的课程及研究———交流学。随中国改革开放深入持久,不懂交流或乏于交流皆成影响中国走向世界的掣肘。“中国急需交流学,交流也是生产力。”一年余,吴建民以讲课、讲演、著书之交流方式填补交流学空白,缩短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记者与吴建民有过两次交流。5月9日,记者首访吴建民,时因堵车而未守时,记者致歉,吴建民微笑“我能理解”并让茶。13日再访,吴建民因主持会议晚到。他双手交握,面露歉意:“对不起,让你久等。”

  中国人不太善于交流

  每周二下午1:10—2:50,吴建民给外交学院学生讲交流学,作为院长亲自讲课,讲授一门在我国尚是空白的学问,吴建民说此作为不是一般性需要,而是时代紧缺的需要,现实呼唤的需要,中国走向世界的需要。

  吴建民比喻:“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凝聚如一个村庄时,与村里人交流,不仅需要语言无障碍,还有语言如何恰到好处。”吴建民不讳言,“中国人不太善于交流。”不善于成因:教育弊端、社会认同、思维定势。传统教育,“敏于行,讷于言。”见人且说三分话、祸从口出等。现代教育中的应试成分使人重视笔试,轻视口试。社会认同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内秀者,贬抑能言善辩、能说会道人。“嘴拙实干”甚至暗含褒奖之意。如果说计划经济时代,埋头苦干、默默无闻被世认同的话,那么市场经济则对其褒贬各半。激烈的竞争环境逼将讷于言改写善于言。再就是思维定势。国人凡事从大处着眼,以概念压人,好讲大道理,习惯千金拨四两而不屑四两拨千斤,疏于精耕细作的交流。

  吴建民从业外交42年,驻外25年。如果说改革开放前,“放不开”的民族习性,闭关锁国、外交上的韬光养晦尚可立足世界,改革开放后,习性和政策则成开放搞活、政治形象、经济交往、文化沟通的掣肘及弱点。每年2000多万人走出国门。对外交流不再局限外交界,任何行业甚至劳务人员皆以中国形象呈现世界。仅就经济而言,1985年至今,吴建民接触无数中国商务代表团,其中交流成败,作为旁观者的吴建民清楚“成在知己知彼,败在知己不知彼”。遗憾的是当事者迷。

  吴建民举例:很多商务代表团招商引资时竟仿照国家领导人出访讲话照本宣科。如首讲如何在春光明媚的季节来到美丽的巴黎美丽的赛纳河畔等,再讲勤劳智慧的法国人民如何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三讲中法友好,四讲华夏有5000年文明,有长城、故宫、兵马俑等。招商内容置于末尾,匆匆带过。本末倒置的讲话,法国人听得既不解渴又生反感。《道德经》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显然,我们的智与明都未达到应有的高度,以致招商引资尚停留扫盲阶段。尚不知对方在投资前已对中国ABC基本熟稔。

  另一例是走进虚多实少、鸡对鸭讲、信息不对称的交流误区。该误区普遍存在中小城市“忽视交流对象的接受程度”。如在交流中念稿“我们正在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我市是一块投资的热土,商机无限。我们会采取平等互利原则,实现双赢。我们工业门类齐全,人力资源雄厚。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我们欢迎大家到我市投资……”国内约定俗成的语境、语言听得法国人云山雾罩。他们不知道“三个代表”是什么?热土含义?商机怎样无限?平等互利内容?双赢目标?如此没有共鸣的交流等同无效交流。

  交流中最常见绊脚石———文化差异。1989年底,陕西某企业与比利时杨森公司谈合作事宜。比方以较多时间谈论假使合作失败,双方如何处理离婚事宜。中方敏感“离婚”词汇并生发联想———“离婚”必是受国内政治气候影响。中方代表沮丧地跟吴建民挑明其猜测,吴建民持异议,判断是文化差异。中国人结婚时忌谈离婚,欧洲人相反。欧洲人认为双方“结婚”期间,什么都可能发生,包括“离婚”,他们是把“离婚”可能提出在“结婚”之初。吴建民与保罗·杨森博士沟通后,得知他与中国合作意向一如初衷,所谓政治气候,他知之为零。吴建民于是向西安转达了杨森态度,误会彻底消弭。西安杨森现为中国合资企业样板之一,迄今所交税费可再建12个西安杨森。

  文化差异的另一典型事例是一美国代表团出访中国山东。行程结束前,美方对中方的热情接待“非常感谢”。尽管“非常满意”,但他们并不掩饰遗憾和提出抗议的机会———“我们不能喝酒,为什么非要我们喝呢?而且还要把我们喝趴下。”美国人直言这样的过分热情即“侵犯人权”。吴建民评说此事“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再就是礼仪上的丢分。法国某大企业总裁曾对吴建民发牢骚,直言不讳我们领导目中无人:“你们的领导是接见我们,还是接见你们的翻译。我再不想见你们这位团长了。”吴建民得知,“我们的领导”与对方交流时自始至终眼盯翻译,甚至两次握手也眼盯别处。没有目光交流的会谈使该总裁受到从未有过的伤害。吴建民遗憾,“经济合作就这样失去了,太亏了。”有的合作虽然不至失去,但礼仪上的丢分难免使对方在知彼上蒙尘。吴建民亲历某企业老总吃完热菜后,抓起一只桃子一把刀子,直接在雪白的桌布上以刀切桃。桃汁顿染桌布,吃相亦不雅。吴建民从法方不动声色中看出不屑。另一例,国内一女市长出访荷兰时,欲与某城市结好。为促成此事,吴建民在大使官邸宴请双方。餐后,女市长竟在餐桌上手无遮拦地用牙签剔牙,不仅如此,还将剔出物连“呸”四下吐进盘子。荷兰市长斜睨她之表情,女市长视而不见。吴建民忧心掌门人不雅的身体语言会否影响结好?不雅不当的国人习性,如吃东西出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化妆,不注意个人卫生,禁烟区吸烟,妨碍交通,打探隐私,抢话,送礼不当,不当时间打电话……如果说这些在国内小事一桩,跨出国门即列入外交无小事。礼仪的欠缺构成交流障碍或成破坏交流中的一环。对方常因此风生水起,而我们却在麻木不仁或警觉不够中因失礼而失去机会。吴建民遗憾:“我们很多代表团花了很多钱和时间远赴法国,由于不懂交流学,目的大打折扣。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吴建民举例一魅力细节。1997年10月,江泽民访美。克林顿在白宫南草坪致欢迎词。他讲话毕,弯腰,加上一块垫脚板,以使江泽民刚好够到话筒。无言的细密周至的交流为克林顿赢分不少。

  高质量的交流小到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大到左右国际关系。

  文化,交流不可替代的载体

  吴建民总结,无论国家、个人,成功的交流必遵循敬、诚、当、效、听五原则,即尊敬对方、真诚待人、分寸适当、追求高效、善于聆听。吴建民曾在联合国工作10年(1971年—1981年),一年见几十位外长,联大会议让他发现“会说的国家,不会说的国家,效果确实不同”。会说的,会下必有人趋前与之交流,如此,国家形象及影“交流也是生产力”。

  “文化通,一通百通”、“交流也是生产力”的典型诠释———连宋大陆行。连宋频频使用的关键词:中国人、兄弟、一家亲、血缘、祖先、炎黄子孙……吴建民点评“语言的交流”。祭拜中山陵、拜谒黄帝陵、参观兵马俑、祭祖扫墓是“文化的交流”。宋楚瑜夫妇纯熟使用宁湘陕沪京方言是“亲情的交流”。交流中产生的生产力现已生效———台湾水果、农产品进入内地。

  台湾、内地100年隔绝,50年对抗,吴建民相信分久必合必从文化始。文化的黏合剂从福建俚语“官不通,民通;民不通,妈祖通”足见其黏度。从政党交流走向民众交流,吴建民期待政治交流带动文化、宗教、教育、医学、文艺、体育的解冻。此期待呼应彼期待。台湾媒体资深评论家期待台湾青年偶像姚明来一次台湾行。

  5年驻法大使,吴建民力使生产力产生效应的另一方式———宣讲中国200多场。他以“有所作为”践行了胡锦涛在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话:“要增强外交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进取性,维护和拓展我国国家利益。”如果说过去中国外交韬光养晦有余,有所作为不足,吴建民现则以力所能及的作为主动改变被动反应式外交。中法文化交流活跃的背后,吴建民在魅力细节上下足工夫。2001年3月10日,吴建民宴请希拉克。此前,希拉克访华时,吴建民留心他喜食淮扬菜喝龄酒,因此投其所好。总统夫人爱花,于是提前培育十几盆君子兰。总统夫妇有个残疾女儿,夫人致力于残疾人福利保障事业,交流便从夫人事业开始……夫人吃惊并感谢中国大使对她事业的熟稔程度。晚8:25至12:45,宾主尽欢。宴请,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每一环节,吴建民要求各方滴水不漏。

  中法文化交流之活跃印证了吴建民22岁时对外交的认识———“驻外绝不是守摊”、“外交是迷人的事业。”吴建民曾给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做翻译。周恩来评价吴建民“精干”。

  2003年6月底,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离任前的吴建民“法国荣誉勋位团大骑士勋章”,以此表彰他“为促进法中友好及法国了解中国做出的贡献”。

  填补交流学空白

  2003年7月,吴建民从置身42年的外交舞台转至教育,就任外交学院院长。在这一“责任重大,如履薄冰”新的陌生舞台上,吴建民要达到的高度与外交一样,“工作上前进一步,培养外交人才。”前进、培养的目标———讲授交流学。面对学院内全部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吴建民敏感意识“独生子女+应试教育会使国人不善于交流的欠缺变本加厉”。独生子女独的种种表现尚且不论,就网上聊天、人机对话、短信交流而言,足见天地之小,心路之狭,视野之窄。多渠道印证了吴建民忧虑感及危机感。如北京某高校一北京籍学生走丢了,因怯于问路,致使一件普通事演变为笑谈。吴建民从迷路小事透视其严重性“是迷心”。迷心还表现在一些求职学生失手于面试。吴建民分析部分败因———“源自交流的失败。如自我介绍重点不突出,没给考官留下鲜明印象;与考官没有目光交流;面试过程中接听手机;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急于表现自己;薪酬要求脱离实际;临走不说谢谢……”就外交学院学生而言,将来从事外交的他们,一颗闭锁的心如何启动国际舞台?都云希望在青年,一个活在自我天地中乏于交流的青年,从个人讲,交流都存障碍,更遑论驾驭人际;从大处讲,如何肩负民族复兴希望?

  吴建民所知,1970年,巴黎政治大学即设立交流学。1990年,复杂的国际形势又使其增设了危机时期的交流学。讲演课,每所学校考核学生能力课程之一。相比法国,我国在交流学上的空白,如果说计划经济尚不凸显这一欠缺之弊,那市场经济则不仅凸显且放大了几代人缺课之憾。在当今注重交流的年代,吴建民欲以力所能及的填补终结遗憾。

  2003年下半年,吴建民撰写交流学。2004年2月,他亲自讲授25年驻外经历及3年半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经验。边写边讲,边讲边写。2004年年底,吴建民主编的《交流学十四讲》被国务院新闻办指定为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参考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首发式上说,中国新闻发言人需要交流学训练。

  吴建民授课对象不仅限于学生,还有外交官。一次,他给准外交官上课。出题“大使赴任第一天讲话”。32个人陆续上台,轻者头上冒汗,词不达意,不断嘟囔“没准备,没准备”,重者身体哆嗦,目光游离……吴建民在教诲中强调:“作为外交官,要知己知彼,要琢磨透交流对象,要时刻准备着交流。”外交环境及外交人员,吴建民借用“春江水暖鸭先知”喻之。“外国人如何看中国?看中国的阴晴冷热你们要敏感如鸭。”就目前形势,吴建民熟知相当多数欧洲人对中国态度———一、欧洲市场的就业机会被中国人抢跑了。吴建民与之交流技巧“让事实说话”。他说:“中国有一生产积木玩具的工厂,法国投资。该玩具售价27欧元,成本1.2欧元,手工费0.8欧元。这个工厂不仅给中国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也给法方带来就业机会及利润。”此事,如果按国人惯有思维,自然开讲大道理:“我们是平等互利的,实现双赢的。”如果对方无动于衷或心生反感,毫无疑问———无效、糟糕的交流。俗话:摆事实,讲道理,吴建民直言“我们轻摆重讲”。讲的过程中,忌讳虚话、套话、空话、假话、卖弄。相反,信任感、好感必来自“两实”(朴实、诚实)。两句诗为吴建民交流座右铭“造物所忌者巧,万类相感以诚”(于右任)。二、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思维并未解冻,把中国视为假想敌的“中国威胁论”的声音持续至今。对此,吴建民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具体数字及历史上从未有过侵略史的事实回应。“中国崛起不是威胁,而是大家的机遇。”三、中国没有人权。针对一些法国人对中国没有人权的指责,吴建民这样交流,“1879年法国大革命,1945年妇女才有选举权,你们尚有60多年的过程,中国同样需要过程。”

  不可忽视的软力量

  美国新理念:军事、经济、科技这些硬力量之外还有一种软力量,政治、思想和媒体的传播力量———交流的力量。国际外交有两种视角:政府外交、新闻外交(公共外交)。

  吴建民举例软力量的有效交流。非典时期,王歧山与北京老百姓的交流体现了人性化、家常化,共度患难的平民化,因而赢得百姓爱戴。但也有令吴建民不满的交流。一日,他从广播中听到就举报赌博电话一事,主持人与公安部某官员的对话。主持人请官员说出举报电话。官员没有听众期待的脱口即出,而是说:“这个号码我们已经公布多次了,为了教育赌博者,为了群众举报方便,为了净化社会环境,我再一次公布,请大家牢记……”吴建民点评该官员“不懂把时间用在刀刃上,与其啰嗦套话,不如重申三遍号码更有效”。

  4月19日,中宣部、外交部联合组织中日关系宣讲团赴津沪粤等地巡讲。吴建民临危受命。他演讲题目《抵制日货不是爱国行为》。他就分清爱国与误国,划分右翼与国民,界定合法与违法与大家交流。核心:国家利益至上。吴建民摆事实:“日本在华投资666亿美元,日资员工200多万,抵制日货意味这些人下岗。中日两国2000年交往的教训、经验是和则两利,斗则两败。”

  今年,吴建民以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身份举办首场新闻发布会。作为职业外交官出任政协新闻发言人,国际观察家评论“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的具体表现”。西方记者评价吴建民交流风格“沉稳、灵活、睿智、幽默、文质彬彬、收放自如”。人评他灵活、睿智的具体表现,1991-1994年做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时,168场记者招待会未有“无可奉告”记录。对此,吴建民早就悟道:“新闻发布会是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引导和影响境内外媒体,没有无可奉告之理。无可奉告是不合作态度,无可奉告悖逆当今时代。”周恩来就曾指示“不可滥用无可奉告。凡已决定的,公布的,经过授权的都可以讲。”吴建民举例无可奉告之弊。西方记者曾问他“听说邓小平先生病重了?”如果答“无可奉告”,传达的信息定是病重无疑。吴建民回答:“NO,他身体很健康。”

  吴建民做新闻发言人期间,令他尴尬的缺乏交流的静场场面时有发生———中国记者相比外国记者沉默寡言。此时,吴建民便生补课(交流学)冲动。

  “不可忽视交流中的幽默力量”,吴建民期待交流学中的幽默改变官场表象———不苟言笑、生硬内敛、造作拘谨、摆官架子、不怒自威。他举例幽默之良效。邓小平会见一美国国会代表团,他们不仅身份显赫,身体亦健壮,邓小平一语双关:“看来,你们都很有分量。”会谈帷幕在轻松中拉开。另一例,俄罗斯人请法国人吃饭。饭后甜点,俄罗斯用刀切蛋糕,不均匀,但并非有意。法国人打趣请客者给自己少的一块:“幸亏是蛋糕,如果是地图,那就太糟糕了。”

  “人活在世就要与人打交道,打交道就要懂得交流学。”吴建民寄希望交流学拓展外交学院之外,以培养更多能说会道的巧嘴,从而产生生产力。

  响便应“说”而生。反之,大国也边缘化。吴建民遂要“会说的国家”记录,剥笋般剖析“讲得头头是道”的动人之处。结果,吴建民收获经验之一:“要想说服人,必先打动人。”之二:“你有十分本领,如果示众的仅是你本领十分之几,受众即接受之几,藏秀几分,吃亏几分。”之三,交流的硬道理———双方感兴趣。

  卡内基基金会调查过1万名成功人士,其成功钥匙之一———会交流,吴建民认同。42年外交舞台给他提供了结识国内外各色人等的机会,吴建民在每个机会中研究成功人士这把钥匙的内部结构。他曾与“表达非一般人水准”的国内某企业家交流,得知其13岁即为生活计辍学修鞋。修鞋过程即与人交流过程,修鞋的他发誓成穿皮鞋的人。梦想+本领,鞋匠一步步升为老板。吴建民在《交流学》中慨言“交流的本事是练出来的”。

  交流的开场白,吴建民喻为“影壁”,影壁给人信息左右人有否兴趣一探门后风景。2003年11月27日,韩国驻中国大使金中夏到外交学院作报告。他开场白如下:“我叫金夏中,金子的金,华夏的夏,中国的中。我这个名字看来与中国有缘。”笑声中,金夏中继续……

  吴建民某年受索邦大学之邀介绍中国,他的开场白为正文做了如下铺垫:“……此时此刻,在这个美丽的大厅里,如果有人说它明天会坍塌,你们一定视他疯子。那么,如果有人说中国明天会完蛋,你们可能视他为中国问题专家。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1989—1990年你们的媒体天天说中国存在四大危机:政府垮台、经济瘫痪、改革完蛋、内战爆发。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四大灾难性预言有一个兑现吗?……”

  知识界隔膜中国,普通民众受宣传影响曲解中国,某法国人对中国人直言:“噢,你来自共产党的国家,你们那里没有人权。”法国人对中国认识与中国发展不同步,吴建民道破“交流不够,沟通有限”。1998年,吴建民就任驻法大使伊始即定出两个高度:“工作前进一步,培养外交人才。”“在每一个平台达到我能达到的高度”贯穿吴建民职场生涯。前进、培养的目标,吴建民找到一个不可替代的载体———文化。

  善思考的吴建民设问自己“为什么现代留法人士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蔡和森、徐悲鸿、巴金、艾青、冼星海等个个功成名就?法兰西土地寄予他们什么养分?”吴建民在巴金《我在巴黎学会写小说》中找到答案:“两大文明国家碰撞后的灵气相长。”

  “文化通,一通百通”,吴建民任荷兰大使时,尝试展出马王堆纺织品。荷兰人仔细对比几千年前纺织品与身上衬衫品质后问吴建民:“我等待着吴大使继续拿出国宝让我们吃惊。”该展览让吴建民纵深认识“文化的交流是思想的交流,感情的交流,心灵的交流”,“只有了解人家文化,才能了解人家行为,反之亦然。”科索沃战争中,一件令吴建民惊异、感慨不已的事,南斯拉夫190多辆坦克如从地里冒出来一般。据他们说是运用《孙子兵法》“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全全胜也。”《孙子兵法》现是法国一些企业培养高级人才必读课本。文化神效令吴建民不喜“文化搭台,政治唱戏”之附属化说法、“文化大餐”之庸俗化比喻。“文化就是文化,文化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马王堆、《孙子兵法》之影响力促吴建民搭座中法文化桥。该桥对个性鲜明、追求新奇、忌讳千篇一律的法兰西民族而言,吴建民同感戴高乐对其国民性之描述:“法国是个很难管理的国家,一年有多少天,法国就有多少种奶酪。”

  1999年,“中国风”吹拂法兰西。是年,“中国文化周”诱惑追求新奇的民族频掀中国面纱,吴建民再而战,“中国文化季”(2000年)荡漾塞纳河。中国热的升温,持续窥探的渴求满足了两厢情愿———巴黎出现“中国文化中心”(2002年)。总理夫人率众高官夫人看贵州服饰,两间展室粘住她们脚步1个半小时。她们从贵州服饰推演出:“中国现在火箭式的发展是因有五千年家底托举。”夫人们详问旅中种种。2003年,吴建民趁热打铁,“中国文化年”全方位展示中国。香榭丽舍街衢的舞狮、高跷、秧歌、唢呐……剧场内唱京剧《杨门女将》、展览馆有三星堆……中国元素充溢蓝眼睛。该年,中国之旅成法国人热线选择。随之,2004年的法兰西之风反吹华夏(法国文化年)。文化润“法”润“中”细无声让吴建民萌生新思维

  2002年12月15日,巴黎蒙马特高地酒协会授予吴建民荣誉骑士勋章

  作者:李彦春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