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反思艺术教育)艺术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09:43 新京报
  探讨艺术学院学生接受教育的年龄标准、供求比例、学位制度等话题

  关于艺术教育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四位嘉宾的观点基本一致———艺术学院教育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的体制应该与普通大学有所区别。他们也表示,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之一就在于这个领域天赋是第一位的,很多业内知名艺术家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学院教育只是其次的。此外,关于艺术学院学生的供给是否大于社会对于此领域人才的需求、以及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是否能承载培养艺术家的任务等问题,四位嘉宾也展开了讨论。
(反思艺术教育)艺术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陈丹青:我们为什么非要MFA、为什么非要文学硕士,为什么非要研究生?完全可以没有。
(反思艺术教育)艺术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组图)
  林兆华:我认为成为一个艺术家,天资是第一重要的,培养是其次的。

  反思艺术教育之现状

  关键词:年龄标准

  “学校艺术教育的时间是14岁到24岁,这期间要参加各种无聊的考试,把原来有天赋的人白白荒废了。”

  郭文景:不同的艺术门类,学习的阶段、年龄阶段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拿学习戏曲、舞蹈表演的学生来举例,按现在教育体制来算一般是18岁上大学,22岁本科毕业。这样一个学钢琴或学戏剧的学生,到读硕士的时候,他的最佳技艺训练时期其实已经结束了,再要提高艺术技巧已经没有太多上升空间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对学画画、学导演或学作曲专业的学生来讲,本科毕业还不够,无法从事实践甚至没有实践机会,所以从硕士开始还要有一个比较高层次的学习阶段。

  田壮壮:这一点在我们北影导演系是最明显的。像陈丹青教学生画画,学生毕业后创作基本上费用还是可以承受的,自己耐三五年寂寞搞创作还是耐得下去的。但是我和制片商说我的某个学生是个非常棒的导演,谁能相信他呀,谁敢拿钱给他试,他怎么有机会导片子?

  陈丹青:没有一个艺术学院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标准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真正要学艺术的人,我觉得音乐、舞蹈、绘画实际上在14岁以前就应该学,到25岁,这个人他是不是个艺术家基本已经定了。我们今天的学校艺术教育时间正好在14岁到24岁左右,这期间你要参加各种无聊的考试,就把原来有天赋的人以及最好的学习时间白白荒废了。

  关键词:供过于求

  “中国一年才拍100多部电影,毕业这么多人,哪能都有活干?”

  陈丹青:我不知道电影学院有没有扩招?比例是多少?据说中国美院今年报考考生是6万人次,我不知道电影这个专业是不是也供过于求,我知道绘画专业肯定是供过于求。体制化学院教育最后出现的问题就是刚才说的,很多人愿意一直这样走。

  田壮壮:现在的艺术学院本科和研究生扩招,都调查过市场供求吗?本科和研究生再加上进修班,我们学院每年就有一百多学生毕业,中国一年才拍100多部电影,毕业这么多人,哪能都有活干?

  郭文景:现在你会发现非常多的艺术学院毕业生在北京、上海漂着没事干,但是你走出这两个城市,在全国其他地方,你又会发现艺术教育太缺乏了。

  陈丹青:艺术教育现在远远不如文学教育普及。

  郭文景:有一种观点是要艺术教育招生考虑社会需求所以扩招,我却认为不必考虑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带有时髦性的、一阵一阵的。大学教育去跟时髦,怎么跟得了?学院就应该教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我是主张教育稍微保守一点,不要太赶时髦,为什么?保守一点的知识老师教给学生比较可靠。最新最时髦的东西还没有经过充分的时间检验,还不太可靠,出于负责的话,教育稍微保守一点可能是好的。

  关键词:天赋第一

  “天赋是第一位的,但学习和实践也很重要,学院在技术训练方面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林兆华:我认为成为一个艺术家,天资是第一重要的,培养是其次的。我排戏绝不借鉴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它根本就不会干扰我。在这一点可以说真的是靠天资,是我自己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田壮壮:电影圈子里45岁以下的导演到底有多少是学院派的?几乎都不是。所以导演等艺术教育现在等于是个基础,普通人在这个艺术院校教育可能性的范围内,而天才不在。

  郭文景:天赋是第一位的,但学习和实践也很重要,学院在技术训练方面还是有很大作用的。比如说受过作曲技术训练的学生,即便没有天赋,不能成为一个伟大作曲家,但是这种技术训练也可以使得他面对社会的时候,创作的作品比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做得好一些。实际上大学的艺术教育是为大多数人准备的,天才只是一两个。但是这样产生的后果是,第一,教育手段是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讲达到了训练目的,但有可能把天才给扼杀了;第二,目前大学的门槛有可能把天才挡在门外,天才无法通过现在的考试机制。

  陈丹青:我从来不信任艺术学院,整个人类进步史不是学院史,目前的艺术学院是反艺术教育的。我们放宽了讲,清代以前根本没有艺术学院,那些大师不是学院培养出来的。一个喜欢音乐或美术的人在艺术学院外基本接触不到足够的美育。

  关键词:研究生必要性

  “用学位来统计艺术的成果,这样做并不科学。”

  陈丹青:现在一般问题是出在学院艺术教育上,更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非要MFA、为什么非要文学硕士,为什么非要研究生?完全可以没有。

  郭文景:现在教育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假如你不进音乐学院这么走一趟,你在社会上就难找到艺术实践的机会。在《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里有一个统计,在中国目前从事艺术创作总人数是多少,没有艺术硕士学位的又有多少,他是用学位来统计艺术的成果,但这样做并不科学。

  林兆华:这个问题的确存在。

  郭文景:我们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包含两个内容,一类是纯技术,另一类就是创作。因为这种教育对技术性要求很强。由于学院有专门培养技术的研究人才,而且学院的设备也比其他地方好,为技术性学习提供了环境和资料,所以在学院里面这种技术教育是主要的。但我的很多作曲知识都是在排练场里得来的,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乐队演奏一次。

  陈丹青: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被谈到,现在是一个权威缺失的年代,一个人的能力无法得到应有评价,因为权威缺失用人单位无法判断学生的能力,最现实的只能看学历的高低。假如齐白石还活着,他孙子拿了一个博士头衔可能还不如说他是齐白石的孙子。中国的艺术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非常标准化的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能够满足这些社会基本需要,但不能培养大师。

  个案

  招不上来的博士生

  2000年,陈丹青招收博士研究生首次领教了中国式的考试:24名考生中,5名入围,外语全部不过关;考虑到这是陈丹青首次招生,校方同意将5名落榜考生转为“博士课程访问学者”。次年,5位访问学者完成论文选题,为转成正式博士,再考外语,再度失利:第一炉“博士生”教学就这样“作废”了。

  还有位投考陈丹青研究室的女考生,绘画成绩位居第一,但因外语、政治各差一分,落榜了。与千万艺术考生一样,她在京租房,啃外语、攻政治,翌年再次赴考,政治过关了,外语依然不及格———由于政治、外语关卡,陈丹青长达4年招不进一名硕士生。陈丹青很快明白,这种“汰优制度”,20多年来全国艺术院校千万名老师早已司空见惯了。

  数据

  艺术院校报考人数猛增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的《艺术专业高考宝典》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12所国内一流艺术院校的40多位院长、系主任撰写完成,据书中统计,每年报考这12家院校的人数至少在50万以上,而如愿以偿迈进学校大门的却不到5%。

  北京电影学院自1984年招收第一个研究生起,到2002年已有十八届385名的研究生。1984年那届的研究生只有一人,而现在一届的研究生就有五十名以上。北京电影学院2004年2月份进行了2004年招生考试的专业考试,并确定了专业合格学生名单总计涉及29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港台地区),本科、高职合计1228人。

  争议

  艺术院校扩招规模越来越大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曾针对防止由扩招引发的教学质量下滑的问题下发过文件。全国现有1000多所普通高校,竟有720多所建立了艺术专业和院系,有的省甚至出现了艺术专业招生规模大于报考人数的怪事。

  采写/本报记者 刘玮

  摄影/本报记者 徐万涛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