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豫剧,何时“香玉”熏勾栏?(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16:21 新华网
豫剧,何时“香玉”熏勾栏?(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晚年的常香玉夫妇

  新华网郑州6月1日电题:豫剧,何时“香玉”熏勾栏?

  新华社记者桂娟、邱红杰

  “看了一辈子戏,还是大师的戏好看”,几位西安老戏迷说,常香玉大师的红(红娘)、白(白娘子)、黄(黄桂英)、花(花木兰),无人能及呀。

  这几位戏迷不久前专程赶到河南郑州,观看新排演的大型现代豫剧《常香玉》。

  今年6月1日,是人民艺术家、豫剧大师常香玉逝世一周年,河南发行纪念邮票,出版《豫剧大师常香玉》,举办常派艺术大型纪念演唱会,修缮常香玉故居并对外开放,以各种纪念活动追忆大师风采。

  “我从内心想她,期望着河南豫剧界再出一个像她那样的领军人物,有第二代、第三代豫剧大师出现。”河南戏曲理论家石磊说。缅怀大师的同时,期盼“新”的常香玉出现更是豫剧界内外的共同心声。

  “香玉”不再有?

  然而,石磊认为:“这一天还很遥远!”这位研究常香玉的专家说,常香玉之所以成为常香玉,是下了常香玉的功夫。她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练功,喊嗓子,一直坚持到晚年。而现在的演员一旦小有名气,就不肯再下功夫了,或者戏外功夫多了,戏内功夫少了。”

  面对演员中普遍缺乏钻研和敬业精神的状况,常香玉的弟子、梅花奖青年演员汪荃珍也很感慨:“常老师一辈子演了几百出戏,而我从艺20多年,演的戏加起来不到20出,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

  大师的风范映衬着当前文艺界的功利和浮躁。河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方可杰说,现在一些年轻演员,把精力放在拿奖上,为了拿奖不择手段,要奖励、要职称、要待遇,而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了一边。现在“艺术家”多了、“一级演员”多了,而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演员少了。相比之下,常香玉一生演出场次不计其数,服务的全是普通的老百姓,她一生却没有得到什么奖项。

  流弊种种葬“香玉”

  种种流弊正吞噬着无数有才华的演员的艺术天分。“在这个时代,谁能抵挡住诱惑,以实际行动向大师学习,谁就是未来的常香玉。”方可杰说。

  作为一代大师,常香玉没有门户之见的故事,至今仍为大家津津乐道。常香玉一次乘火车被乘务员认出来,大家要她唱一段。她高兴地对大家说,河南有个马金凤,她唱得非常好听。接着她唱了一段马金凤的拿手戏,然后问大家,我这是刚学会,你们觉得像吗?

  方可杰说,演员之间常常是相互贬斥和排挤,常香玉在任何场合下宣传同行的胸襟是现在演艺界普遍缺乏的。“常派”艺术正是在于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自成一家,有时她一句唱腔里能有5个音,一句话里融合豫东、豫西两大派。这样的功力,如今无人可及。

  “香玉”重润待后生

  如何改变这种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也成为政府的新课题。河南省文化厅厅长郭俊民说,常香玉的逝世,对文化系统震动很大,现在文化厅提出“人才兴文”,在开展向常香玉学习,弘扬“德艺双馨”艺术精神活动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专业艺术表演人才队伍建设。

  有些学者认为,培养大师,还需要政府重视传统、重视戏曲,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此外,政府对文艺院团的改革也要探索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运作方式式,不能经费一减了之,撒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

  在缅怀大师时,人们也对未来充满着希望。石磊说,在“常派”的一批再传弟子,练功很刻苦,只要他们尊重传统、尊重观众、敬业爱业,经过10到15年的磨练,就会成功。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