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第一次知道谷林,是因为读了他的关于张中行的评议文章。后来止庵谈到了谷林的为人与为文,有了很深的印象。至今只看过先生的两册小书,一是《淡墨痕》,二是《答客问》。谷林的文风,与世俗相反,是岑寂平和的那一类,看似清瘦,没有华彩,实则饱满丰沛,给人的印象是个得了古风的老人。
谷林一生在平淡中度过。著述也是业余的,没有专业学者的八股调。他读的书很杂,近现代史的趣味尤浓。在一些短文里,能看出读书之细,对历史旧迹有特别的感受。饱读诗书,又能用心用力,故面对书海,每每有新的发现,指陈旧物能言他人所不言之事,于平凡中见到奇处。近年中,只有孙犁等人,有过类似短文。文章修炼到此种程度,是要有大的功夫的。
天底下文章的高手,有一些是隐逸之人。不求闻达于世,只读想读之书,只写想写之文,与世风没有什么关系。谷林晚年的《答客问》,讲己身的沉浮,都平平常常。许多人谈论别人看法深切,惟独关乎自己过不了关。那是看一个人是真人与否的标尺。在谷林那里看不到自炫和自耀的地方,语气里含有古风。读书多的人是有点自谦的,因为知道人的有限,故谈论人世不以己身好恶着眼,心贴着大地,精神辗转于历史的时空里,浓的地方似血,淡的地方如水,是读书人最本分的人生。先生写文章不太在意自己的宠辱之事,惟读书之乐不曾间断。现在还住在一间陋室,条件之差,曾让访客心动,但久居于此,却乐而忘忧。
民国时代,在一些文人随笔里,能读到些清瘦的文体,不溢美对象世界,无多少饰词,直来直去,减掉废话,在风格上接近中古文人的峻拔洒脱之态。废名的短章,有一点此类遗绪,知堂的随笔,亦多此风。梁遇春死前,有多篇散文行世,后结集为《泪与笑》,在读者中很有人缘。梁氏的文章固然受了英国小品的影响,但中国读书人的净美之思是流入其间的。废名说他的文章是“新文学中的六朝文”,大概是看到了简约里的深切。我读谷林的文章,就觉出了其与民国文人相似的一面。
对于像我这样喜读书又不求甚解的人而言,偶与谷林式的文字相遇,就会像被冷水浇了一般,一时头脑清醒了半日。我们读书,以热闹为怀,却未见到冷寂之地的枯瘦之影,有时候,丰满的东西并非在热闹之地,却在清瘦之处,古人的例子可举许多,今人之中,谷林算是一位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