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电影经典对白评选
近日很多媒体报导了一则有趣的新闻:权威的美国电影学会组织评选上个世纪好莱坞电影经典对白的活动。此活动的名称叫做“100年100句经典对白”。荣登榜首的是《乱世佳人》的最末一句“坦白地说,我不在乎”(香港译为“亲爱的,我才不在乎呢”)!这个活动有创意,也很有娱乐性,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看出时代风气、人们的心理,甚至可以展
示一个民族或某一地区人们性格。评选的结果可以给社会学家、教育家乃至政治家们的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也有有心人。早在八十年前戏剧学家齐如山先生就曾关注民众中最流行的京剧(当时称之为“皮黄”)对白了。他也进行过一番调查,写成一篇文章叫《戏文警句》。文中列举流行二三十年代北平的“戏文警句”185句,读此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那个时期北平人的想法和心态。齐先生在“小序”中虽然也注意到这些警句多是“编剧的人,经过一番苦心烹炼制造的”,甚至可以与“莎士比亚等相提并论,实无愧色”;但他更为强调戏曲的精彩对白在民众间的影响。他说这些流行的话语,“真能感化人民心理,左右社会趋向。使人们口类(疑有误)一念出两句话,听者便觉得是合理的制裁(剪裁制作)。若论社会教育的力量,恐怕这几句话,比经史还大得多”。虽然齐先生“左右社会”云云,我觉得有些过当,但是回顾文学史,通俗文艺对民间的影响往往大于“经史”是不争的事实。在近三四百年的社会运动中,通俗文学的遗留下的话语也曾起过很大作用。讲传统文化一开口就是“儒释道”三家,或是“四史”“三通”,而忽略通俗文艺作品,我以为是不够全面的。
我们看看齐如山先生搜集的八十年前北平流行的“戏文警句”,看一看那时人们心态也很有趣。这些警句有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怀。如《打渔杀家》“家贫哪怕人笑咱”,这是萧恩唱的,用以表现落魄英雄的无奈;《桑园会》中的“一日离家一日深,好似孤雁宿寒林”,这是离家日久的秋胡唱的。
更多的警句可以反映一般市民心态,如《朱砂痣》“银子是好宝贝”;《四郎探母》“起誓当白玩儿”;《一匹布》中的“真是清如水,明如镜,我的青天大老爷”;《珠帘寨》中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玉堂春》中的“羊入虎口,有去无回”等。不用分析读者都可以看到当时小市民的处境和与此相关种种想法。
流行话语中更多的是关于世态的警句:如《群英会》中蒋干的“这曹营的事真是难办得很喏”;《苏三起解》中崇公道的“王法就在我腰里呢”(讽刺法律的随意性)!《三堂会审》中绿袍所说的“大人说比得就比得”(讽刺官大一级压死人);《大登殿》中国舅说的“金殿上不论亲戚”;《甘露寺》中家人乔福转述乔玄的话:“要做个防而不备,备而不防”等等。从这些流行语中可见当时北平市民所关注的问题。这是就是当时大众文化所展现的社会学的意义。现在的大众文化比那时更丰富、商业化程度更高,其中蕴藏的社会信息也更加复杂。
“100年100句经典对白”的评选也自有其社会学的意义,不知美国电影学会是否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王学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