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特型演员古月心肌梗塞猝死专题 >正文

心肌梗塞简介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12:26 新浪娱乐

  什么是心肌梗塞

  新浪娱乐讯 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心肌梗塞的症状

  按临床过程和心电图的表现,本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但临床症状主要出现在急性期中,部分病人还有一些先兆表现。

  (一)先兆 突然发生或出现较以往更剧烈而频繁的心绞痛,心绞痛持续时间较以往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缓、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等,都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先兆(梗塞前心绞痛)。如此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更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塞。

  (二)症状 随梗塞的大小、部位、发展速度和原来心脏的功能情况等而轻重不同。

  1 疼痛 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有濒死之感。在我国约1/6-1/3的病人疼痛的性质及部位不典型,如位于上腹部,常被误认为胃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位于下颌或颈部,常被误认为骨关节病。部分病人无疼痛,多为糖尿病人或老年人,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少数病人在整个过程中都无疼痛或其他症状,而事后才发现得过心肌梗塞。

  2 全身症状 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塞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一周左右。

  3 胃肠道症状 约1/3有疼痛的病人,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也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 心律失常 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内,尤其24小时内。

  5 低血压和休克 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可持续数周后再上升,且常不能恢复以往的水平,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低于80mmHg,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

  6 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数日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发生率约为20%-48%,为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和顺应性降低所致。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或进而发生右心衰竭的表现,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痛和水肿等。右心室心肌梗塞者,一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

  心肌梗塞病因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心脏的供血动脉即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产生了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使管腔急性闭塞所致。正常的冠状动脉不仅血流通畅,且腔面光滑无任何脂质沉积即粥样斑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冠状动脉腔内已有粥样斑块的沉积,一方面可堵塞血管腔引起缺血,另一方面这些粥样斑块极易破裂、血小板聚集,产生血栓使管腔急性闭塞,引起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一共有三根,即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任何一支冠脉发生急性闭塞都会产生相应部位的急性心肌梗塞。如LAD闭塞产生前壁AMI,RCA闭塞产生下、后壁AMI,LCX闭塞产生侧和正后壁AMI。

  心肌梗塞诱发因素

  (1) 工作过累、重体力劳动等。

  (2)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

  (3) 饱餐、大量饮酒、进食大量脂肪物质。

  (4) 便秘,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因排便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塞。

  (5) 寒冷刺激,特别是迎冷风疾走。

  中西医浅释:

  急性心肌梗塞指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受阻产生的心肌坏死。通常由于大的冠状动脉分支突然闭塞。闭塞的原因可能为预先存在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或动脉内膜下向斑块的出血。如果冠状动脉阻塞的发生缓慢,伴有侧支循环的快速形成,梗塞可能很小,甚至不发生。

  心肌梗塞属于中医"真心痛"、"阙脱"的范畴,是由于阳气不足导致了瘀血、痰浊的产生,在此基础上,如遇感受塞邪,情志过激、暴饮暴食、疲劳过度等,又可使痰瘀随上逆之气机阻于胸中,心脉闭阻、疼痛由此发作。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