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八卦之声 陈白村芙蓉启示录
“芙蓉”已经成了一个形容词。周末和朋友去野外烧烤,捎带着拍照,每个人在摆好Pose之后,都担心地问:“这个姿势芙蓉不?”而一旦有人弄出双手抱树、摆弄野花、手托香腮之类的姿势,大家都皱眉道:“太芙蓉了。”被批评的人,通常会立刻把手里的花扔出几丈远。
这并不意味着芙蓉姐姐身上就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要学习芙蓉姐姐偏执狂的精神。我数年如一日地读一本成功人士杂志,发现上面的人个个都是偏执狂。这个打从八岁起就认为自己将是报业龙头,开始办手抄报、黑板报、油印报;那个还在啃西瓜啃馒头,就觉得自己将是汽车业老大,卖汽车模型、汽车配件、二手车一手车,最后还包了车模做二奶。而芙蓉姐姐从2003年就开始在BBS上发照片发帖子,同时期美女辈出,都在发照片,都在曝隐私,有的人退却了,有的人放弃了,而芙蓉姐姐却坚持了下来,终于在2005年的夏天,厚积薄发,一举成名。所以,我们在认识上都没有达到芙蓉姐姐的高度,我们一定要坚信自己能做成一件事,并且无日无时不为之殚精竭虑,秋菊一定要一直打官司,魏敏芝就是要把学生找回来,陈白村就是要把八卦写到底。相信终有一天,刘德华、金城武是因为顾虑会被陈白村写八卦,而停下了和某人开房间的脚步。
要学习芙蓉姐姐神经大条的处世风格。所有关于芙蓉姐姐的帖子后面,都是浩若烟海的谩骂话语,“神经病”“荷兰大奶牛”“呕吐”“最好的减肥药”,芙蓉姐姐难道看不到吗?她看到了,她只淡淡一笑,就让那些谩骂顿时全部失效。所以,她说她被人称做“美黛玉”,我不信,林黛玉如果有这么坚韧的神经,吐血而死的就不是她,而是贾府上下所有的人,包括焦大和门口的石狮子。
从芙蓉姐姐身上学到了这么多,我也要提出一点忠告作为回报。芙蓉姐姐现在虽然出名了,却是实实在在的虚名,而她正处在一个把虚名套现的关键时期,成败在此一举。建议她多看看财经方面的书,这几天,看到芙蓉姐姐拍电影的消息,我完全相信,这是她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导游笔记徐昕庭院里的琴声
一走进苏州拙政园,一曲温婉的古筝乐扑面而来。循声而去,绕过前庭走到门廊,便看到一位温柔优雅的江南姑娘,坐在厅前为来往的游客弹奏《春江花月夜》。著名的拙政园如今也开始寻思弄点新花样搞搞新意思了,古老的庭院配上古老的乐曲,相得益彰,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
我团里的艾瑞克是一个高高大大的瑞典小伙子,刚满20岁,一头长发,很有点摇滚青年的意思,只是看上去有些腼腆,极少说话。我带着客人在偌大的园子里转了半天,艾瑞克突然从队伍的最后面跑上来,涨红了脸向我问道:“待会儿我们会沿原路返回吗?”我说是啊,绕一圈,再从刚才进来的那个门出去。可他仍有点不放心:“那,那我们还能看到刚才那个弹乐器的女孩吗?”
原来是这样。一路上艾瑞克不断地问我同样的问题,问得我头都大了,只好说:“要不我让地陪带着其他人玩,我先带你去找那个姑娘?”他听了,立刻露出兴奋的神情。只可惜拙政园我只来过两三次,一离开地陪就找不到北了,我们在园子里横冲直撞找了半天,好不容易寻到那个弹琴的姑娘时,大部队也已经走回那里了。
艾瑞克请我帮他和女孩合一张影。拍完照,他红着脸向她说了声谢谢,就再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好跟着大伙依依不舍地走出了拙政园———或许,也就只能这样吧?
晚饭过后,我带着客人去网师园夜游,真是无巧不成书,我们再一次遇到了那个女孩。同样精致的庭院,同样专注的神情,同样温婉的《春江花月夜》。一曲终了,艾瑞克上前跟女孩搭讪,我替他翻译道:“我们又见面了。”女孩只是摆出一副程式化的笑脸,向这个外国男孩微微点了点头。
在夜晚的网师园里,每一间庭院里都有一项表演:古筝、扬琴、昆曲、独角戏、苏州评弹……地陪告诉我,来这里表演的艺人,每人每晚的工资只有30元。男左女右曾无艳过日子
朋友MSN上的名字是一串菜:香辣蟹、酸菜鱼、芝麻鸡还有老火靓汤。熟识的人都清楚,一方面是通知天下,她的新婚老公厨艺了得,秀给大家看;另一方面是叫大家去她家品尝她老公的厨艺,还是秀给大家看。
新婚新日子,过得热火朝天,幸福得流油,自然想要大家旁观赞赏。就像刚交了好的男友,生了漂亮宝宝一样,欣喜若狂之余,还有一份做展览的心情。如果你刚好而立之年,而且又有很多同龄朋友的话,基本上每个周末忙活的都是看“展览”,今天看这家的新房,明天看那家的新宝宝。曾经有人因为买了一个好看的餐桌大宴宾客,如果不是发烧得厉害,是不会这么高调的。
我曾经也是一个热爱展览好日子的女人。我最爱听别人对我说,你嫁得真好,过得真幸福。还有:你真悠闲,你做的菜真好吃。并由此引申为我老公有口福,真幸福。
人家一夸我就来劲,很长一段时间,一到周末,我家里就请客吃饭。这一天,我总是一大早直奔菜市场,买菜买花买水果买零食。千辛万苦回到家,一刻都不能停,就开始煲汤。要知道,在广州,那一煲老火靓汤直接体现一个家庭过日子的好坏。吃饭连锅汤都没有,那结婚有啥用呢?完全是不会过日子的样子嘛。
后来,朋友陆续成家,我也陆续去别人家里吃饭,发现原来不用自己下厨就可以大吃大喝真的很爽,吃完之后,连连夸奖请吃饭的朋友,这叫吃人家的嘴软。
再后来,有了孩子,我家基本上不请人吃饭了,别人请我吃饭也少去了,实在是没有时间了。因为有了孩子,我也基本上不下厨了,家里请人做饭,吃什么也就不再挑三拣四了。更没理由要求人家变着花样给你做香辣蟹、芝麻鸡了。做菜的方式尽量简化到:煎、蒸、炒、炖。
这些天仍在吃奶的孩子病了,医生要求我不要吃鸡鸭鱼,一连好几天了,就吃点鱼汤和青菜,吃得嘴比这日子还淡,但我还得坚持。也许这样的生活才是过日子,不是为了给谁看,却又不得不这样过。城南旧事白脸寻呼机
寻呼机时代已经画上了句号,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呼机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络提供了较大的方便。尤其是在它刚出现的时候,绝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当时买得起呼机的,非富即贵,因为3000元的价格是那个年代一个普通工人两年的收入。
记得是在1990年,为了圆呼机梦,我开始出门打工。烈日炎炎的时候给德外整条街的饭馆送大米,50公斤一袋,一扛就是一下午,晚上回家一看,肩膀都脱了皮。倾盆大雨的时候蹬着板儿车给人拉过230公斤一桶的豆油,但那时不知道苦,冒着大雨还边骑边唱:“在雨中,遇到你,苍白面孔和长发。我心里,问自己,为何无法忘记你。”那年我正好17岁。
当我还在为自己的寻呼机奔波,我有几个哥儿们率先置办了呼机,可把我给羡慕坏喽,有点儿像小兵张嘎见到了手枪。天天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转来转去。有一天邻居巴一把我叫去,向我显摆他新买的汉显。我拿在手里反复瞧了20分钟,看着汉显上打出的一行行短句,眼谗哪。巴一说:“嘿嘿嘿,差不多就得了,当心瞧进眼里拔不出来。”我说你呼一个给我瞧瞧。巴一得意地抄起座机拨通了号:“急呼1316,巴一,对,巴一老爷的巴,一二三四的一。您让他速叫30人,带上刀和枪赶到八王坟路口,没了。”不一会儿他的汉显响了,果然,一字不差。我讨好地说:“真灵。”巴一说那是,哪儿有花钱不灵的。我说你再呼一遍她还管吗?巴一不屑道:“我让她呼几遍她就得呼几遍!”说完抓起电话照原样又呼了一遍,反正那晚同样的内容一共呼了四遍。
次日下午,巴一气冲冲地来找我,上来劈头就骂:“都是你撺掇我瞎呼,今儿上午来了两车警察把我带走了,说是他们接到寻呼台的报案,昨夜500多警察在八王坟埋伏了一宿,以为是百人大火拼哪。”我说这可不赖我,谁让你叫人带上刀和枪的,再说不是30人吗?他没好气地说:连呼四次可不就是120了?水浒摸鱼巫马期像包青天一样的好官
整部《水浒传》所写官员,上自蔡京、高俅,下到管营、差拨,几乎都难逃贪浊害民之恶评。但第27回武松杀潘金莲、西门庆之后被押解到东平府,小说忽然破天荒地称赞起府尹陈文昭来,赞词说:“平生正直,禀性贤明。幼曾雪案攻书,长向金銮对策。户口增,钱粮办,黎民称德满街衢;词讼减,盗贼休,父老赞哥喧市井。慷慨文章欺李杜,贤良方正胜龚黄。”他哀怜武松是个仗义的烈汉,替他争取到了较轻的判决。有意思的是,这篇赞词与《三遂平妖传》第11回对包拯的赞词几乎一模一样,被夸得像包青天一样的好官,在《水浒传》里只有这么一个。
包拯史上确有其人,那么陈文昭呢?虽然在宋代史料中找不到这样一个人,但是在黄宗羲、全祖望等纂修的《宋元学案》中却记载着一个秘书监陈麟陈文昭,他是元代理学家赵偕(号宝峰)的门人。这个陈文昭是永嘉人,少贫窭,后来刻苦攻读,中了进士,曾任慈溪县令。赵偕是慈溪人,陈文昭就拜在他门下,请教治理地方之道,赵给他写了一个详细的回答,其中有“操公论”“彰善”“均赋役”等建议,据说陈都认真实施,因此甚得民心。他还组织民兵,教他们“击射坐作”,结果“境无盗贼”。时人称陈文昭有“古循吏之遗风”,《慈溪县志》将他列入“名宦”。如此事迹,与赞词所称倒也相差不远。
这个陈文昭会不会就是《水浒传》中陈文昭的原型?可能性很大。我们知道,罗贯中是《三国演义》和《三遂平妖传》的作者,也被认为是《水浒传》最后的写定者之一,令人意外的是,罗贯中很可能与这个陈文昭是同学。
赵偕死后,学生们举行悼祭活动,《门人祭赵宝峰先生文》开列了一份名单,“秘书监陈文昭先生麟”等人之外,赫然还有一个“罗本”。不少现存资料都说,罗贯中名本。更有意思的是,虽然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说罗是太原人,但明弘治刻本《三国演义》庸愚子(蒋大器)序却称作者是“东原罗贯中”———这个刻本被认为最接近原作,那么“太原”或是“东原”之误,而东原就是东平府。把一位有“古循吏遗风”的同学写进小说,并安排在自己的家乡做好官,这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