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长安城喜 高雅展览为艺术开路 毕淑敏怒 垃圾图书造精神污染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10:45 华商网-华商报

  诗曰:

  触目文坛怪事多,垃圾精品半消磨。迎来展览尚高雅,讲出方言费口舌。李鬼李逵争笔墨,名家名作亦风波。满天忽见乌云散,呼唤声中饮碧螺。

  有文坛成名大姐毕淑敏,一日开卷无益,遂拍案而起,叹恨数声,言时下书业貌似花
团锦簇,实则佳作寥寥,触目多为垃圾、垃圾、垃圾!一语既出,文坛哗然。西京城中,近来展事频频,具高品位之种种书画展纷纷举办,大小展厅之内,地无论南北,货不分东西,观者如潮而至,伸脖叹赏者络绎不绝。观偌大书画市场,谋利风狂吹之下,制假售假贩假之徒心眼顿开、心火陡升,如野毛驴之脱缰,又似黄花鱼之甩钩,搅得书画市场泥沙俱下,赝品多多,真假莫辨!另观普通话之大堂内,灯火通明高朋满座,而各个方言小包间,则烛影摇红,谁家玉笛暗飞声,亦别有一番情趣也。

  呼唤精品

  毕大姐拍案骂劣书

  新闻背景:7月31日,作家毕淑敏、书评人止庵等人出席了一次文化互动活动。席间,毕淑敏愤怒地表示,现在图书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垃圾”,它们的存在无异于谋财害命。

  话说文坛毕大姐,勤于笔耕,日理何止万机,“拯救乳房”才罢,又欲对镜贴花黄、洗手做羹汤,再为饥渴大众泡制几多精神食粮。忽有异味悠悠传来,毕大姐皱眉吸鼻,嗅而又嗅,不禁大恼,何方小子如此无礼,竟以垃圾来搅局!遂拍案大骂而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遍观时下图书市场,各色图书亦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多少劣质水货藏身其中,涂脂抹粉招摇过市,于坊间鸣锣叫卖,扰乱视听。且垃圾图书大多装帧华丽,以故弄玄虚之姿,收哗众取宠之效,所到之处,夺人眼球,耗人钱财,想那人生有限,百年三万六千天,掐头去尾一算,当真时日无多,若为垃圾图书所诱,沉湎其中,岂非慢性自杀,得不偿失。而制作、兜售垃圾书者,则无异于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罪过非轻。尤令人掩鼻之处,乃在于垃圾书内容之乏味无聊,或陈陈相因,或耸动视听。想那一书之问世,过程繁复,仅纸浆一例,便须耗费多少木屑绳头布片,纵我幅员辽阔山深林茂,又怎经得如此浪费?一本本垃圾书推出来,一棵棵大树倒下去,天理良心!书虽多而精品何在?长此以往,垃圾满目,读者艰于呼吸视听矣!

  所谓精品,自当为精华、精心、精彩之作品,为此一作,须费尽移山心力,倾注身心精华。时下,书未出而先炒作,手捧垃圾书,作者志得意满之态可掬,论者摇唇鼓舌之状可笑,读者如吞蝇蛆之感可怜。遥想雪芹当年,困居黄叶村,守定书桌,缠绵病榻,笔墨未尽而身先殒,终生仅谱就半卷红楼之梦,却成百世经典。图书若为土豆大米,自可称斤论两以数计,“来二斤半《红楼梦》!”,“这半两《怀念狼》就便宜了吧!”仅以数量论英雄,文坛便如农贸市场般热闹矣!瞻念此情,则呼唤精品图书之声,无疑当更大更壮也。

  共居文坛,出版之人,读者诸君,宜联手坚壁清野,共拒垃圾图书,铸成一方精美天地。不复于曲径通幽处,恶臭扑鼻来。借问垃圾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呼唤高雅

  让展览来得更猛烈

  新闻背景:上周,“奥地利新抽象绘画展”及一批文物珍品复件在西安展出。

  西京城中,各类书画大展纷至沓来,乱纷纷你方展罢我登场,笑盈盈看了这家看那家。有奥地利国之“洋枪洋炮”,有二玄社复制品之古色古香,有西安国画院之名家名作,一时搅热文坛,城墙内外之老百姓,纷纷前往一观,啧啧,盛况空前了得!

  茫茫大千,世无桃源。置身红尘之内,世人喜做雅俗共赏之梦,文士更以此梦为无上理想、至高荣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惜乎常常黄粱未熟而美梦已醒,转瞬便如梦幻泡影耳!小二与西京文士接触既多,知其各自向往雅俗共赏之境界,然知易行难,如愿者少,吞恨者多。所愿者,能自由出入雅俗之境,为朝野诸君认可;所苦者,太雅则曲高和寡,太俗又无名无分,如老鼠之入风箱,两头受气。最惨者,雅俗两阵营皆以其为假想敌,视为异己,坚拒不纳,不时列队鸣鼓而攻,更是奈何!似是而非,似非而是,陕西地方邪,说龙就来蛇呀!

  西安国画院展览方殷,王西京画作平日价高难觅,此番展露芳容,自令藏家开眼。奥地利画作,色块线条斑驳陆离,如西洋云朵飘来荡去,陕地文士,果能于西洋云朵中挤出水滴与干货,果能从洋和尚处听懂几句天语纶音,然后以之滋养陕地文艺之果,则硕大绯红,便不枉此番隆重展事也。愿西京艺苑,早日劲吹高雅之风,雅俗共赏大好局面早日形成,届时,受其惠泽者,百姓是也。其实,雅俗之争,无日无之,无处无之,无事无之。西京薛养贤君,声隆国内书坛,其书作数日前为北京故宫所永久收藏,有此待遇,举国此次不过三十余人而已,薛少侠割爱之余,亦颇感欣慰,墨迹从此栖身故宫,人人得而观之,亦人生之快事也,然环顾潼关之内,“太雅”之绳则缚其于“学院派”草垛之上,屡遭箭穿之苦,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又有几多流浪艺人于书院门摆摊糊口,讥之者谓其太俗,不屑一顾,然画摊之侧,南来北往之百姓围观评点,百姓推崇之雅、认可之俗,高雅之士以为何如?谅可深思,愿高雅展事,能更多。

  呼唤真迹

  石鲁伪作显黑幕

  新闻背景:2001年,河北惊现上千幅“石鲁遗作”,相当一部分假画上,还有文物鉴定专家杨仁恺等人题跋签字。当时石鲁的家人通过媒体发表“打假声明”,指出这些画是伪作。目前该案已破,犯罪嫌疑人对造假牟利事实供认不讳,石鲁家人将追究不法分子的侵权责任。

  书画市场,名家力作历来饱受追捧,然真迹好似大海捞针,极为鲜见,纵然费尽喝酸奶之力,捞将上来,却非锈即蚀,不复可观。石鲁,百年巨匠,一瞑之后,是非蜂起,赝品伪作大行其道,坊间遂有“十张石鲁九张假”之说,疑云笼罩,莫可辨识。

  除却石鲁大师不提,另有几多书画名家,头顶纸糊高帽,水平有限而妙用无穷。用以“交通”官吏,官吏欣然笑纳,毕竟“翻把”后尚无丝毫量刑依据;用以装点私宅,茅屋也可生辉,有名人作壁上观自是何等风光!名家书画,附庸风雅者有之,糖弹攻关者有之,或一入侯门深似海,或飞入寻常百姓家。需求拉动市场,市场调节价格,依此铁规,名家画价自会节节攀升,年年岁岁画一样,岁岁年年人不同。名家疲于应付之下,或雇枪手而分工炮制,或一幅在手而无限克隆。万众仰望,名家如花隔云端,有德国大胡子言道,为多少倍之利益,有人便宁可冒杀头之险。况某些作品,虚名浮誉之大,技法含量之低,难免不为造假者所“惦记”,一张四尺宣纸动辄售出上万元,且名家字画鉴定之难,难于上青天,谁为当然权威?谁能一言九鼎?家属甚或作者本人鉴定就真实可信?暴利如此,标准混乱如此,“假画经济”于是轰然启动,赝品链“应运而生”矣!

  小二曾遍游京城琉璃厂、潘家园,但见赝品多多、真迹寥寥,心下分外感慨。“启功一幅最少六元,李可染这两张嘛,三十元您拿走!”讨价还价声中,诸位大师之身价,一落千丈,画商并非活雷锋,当属赝品无疑。今春来,为赝品所苦,平凹已于书作之上加盖指印,擅画牡丹公鸡之美院名画师肖焕,委托印制水印防伪宣纸,然水印纸尚未见到,坊间已流通出署名肖焕之水印纸版假画,肖焕报案而又撤诉,甘苦自知。假画之后,多少制假、贩假、鉴假、拍假、购假、售假、送假之人,穿梭于流水线之上,无暇他顾。

  再思石鲁假画事,逝者长已矣,存者求平安,此非家属之可悲处,实造假诸人之可恨处及某些职能部门之可悲处。呼唤名家真迹,呼唤购者渐具火眼金睛,亦呼唤相关职能部门打假之真心真力也。

  呼唤方言

  民间土话慎打压

  新闻背景:日前在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上,评论家杨扬提出,作为一种文学工具,方言资源一直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

  值此议题,小二首先声明,此处呼唤方言之举,并非有意与推广普通话背道而驰、分庭抗礼,因观一方水土不同,方言乃异,存此一格,自是有益。想那贾平凹之《秦腔》,莫言之《檀香刑》,更有方言影视剧火烧荧屏,凡此种种,方言魅力,历历如见。

  方言,乃千百年时光流转始成,浓缩一方民风民性,牵系一方血脉亲情,文学影视阵前,若挥舞普通话之利刃,统统排头砍去,则不免怨声载道。近观荧屏,陕人热议《都市碎戏》,亦喜闻《西安零距离》之场外点评,句句陕西方言,泼辣实在,不胜其解馋之至!时至今日,普通话已属绝对强势话语,无须多论,而方言之魅力实不容小视。陈忠实曾力主影版《白鹿原》用关中话,日前,于少年美文大赛开幕式上,老陈再度直言:“我有规矩在,于潼关之内不讲普通话”,台下始而哗然,既而释然,终而怡然,老陈一席正宗关中话,果然土至掉渣,然来自五湖四海之参赛师生,皆能详解其意。

  居一方水土,聚一方民众,描一方风物,成一地方言。方言源自生活,汤汤汁汁,亦是鲜活淋漓,而文士生长于斯、歌哭于斯,作品自须关注当地民生,而能以方言出之,无疑更增一层亲切。若无视方言魅力,一味闭目塞听,则无异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果如此,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痛失当地受众。

  以人而喻,普通话为百万雄师,方言则为散兵游勇;以物而喻,普通话为参天大树,方言则为零枝碎叶。吾辈处此,既羡百万雄师之阵容强大,亦赞叹散兵游勇之机动灵活;一边纳凉于参天树下,一边捡拾零枝碎叶。普通话与方言,两者相安无事,相得益彰,盖差异自在,方言不灭也。会馆坐定,小二本欲照例讲几个故事玩玩,与众客官品茗闲坐,不料却发现桌上有一纸扇,于是以扇当尺,沉思处,作拍案之状,毕竟天干物燥、心急火燎,小二出口便似呼唤之声,也罢!索性在此呼唤一番。

  一唤那个精品呀,何时能露面?图书市场已经熙熙攘攘闹翻天,垃圾变脸装西施,变法儿在圈钱,精品它真不多,常埋在沙里边!二唤高雅展览,多多聚长安,雅俗共赏的春秋梦,何日才能圆?各种展览名目繁多从来不间断,像时下这样盛况它真还挺新鲜!三说那名家真迹,寻寻觅觅惹人烦!你看那,多少赝品笑傲市场若等闲,真迹何所在,苍茫云海间,痛定思痛忍痛说痛,打假路漫漫!

  四唤方言,需再深入一方水土间,

  文学影视里,方言不断把身手显,

  不弃普通话,尤爱此方言,

  魅力自然在,谁也不能视而不见!

  本组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王锋 采写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