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不要低估读者智商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9:24 解放日报

  复旦大学出版社昨天请来了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与读者一起对话。骆玉明、汪涌豪、周振鹤、王光东、胡守钧、江晓原、陈子善、傅杰、陈尚君,九位在学术上颇有建树的教授们面对读者坐成一排,就读书与出版的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不要满足于做“知道分子”

  一些教授提出,现在读书是少数人的事情,尤其是年轻人满足于做“知道分子”。汪涌豪教授提出,很多年轻人喜欢到电视台参加各种智力问答节目。其实,这些既成答案不知道也没什么关系,比如,不知道尼罗河流经几个国家又有什么关系?知识分子不喜欢既成答案,他们喜欢对既成答案提出质疑,喜欢寻找新的答案。“知道分子”越来越多,不利于将来成为“知识分子”。

  江晓原教授认为,现在看书的人很少,但也不必太悲观,经济富裕起来,人们还是愿意把精力花在文化上的。但是,也不要把读书作为亲近文化的唯一形式。在让大众“亲近文化”方面,知识分子可以做点事情,可以把自己读到的高雅的东西,以合适的方式向公众介绍。我们也不要低估读者的智商,比如历史题材的影视,他们看电视是娱乐,不是要了解历史,真正要了解历史的话他们还是会找书来看的。

  书出了3年就找不到了

  每年出了大量的书,究竟有哪些书能够留在书架上,书店上柜下架的速度太快了。江晓原教授提出,现在,全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在逐年增加,而每个品种发行的册数在减少。品种增加使我们选择的余地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一书难求。但同时也使很多人患上了阅读综合症,每次出门要带本书,却不知道带哪一本。

  胡守钧教授提出,现在一年出20余万种书,读者面临汪洋大海,如何选择?

  第一选择是书店帮作者做出的。但是,现在三年以上的书统统下架了,再也找不到了,很多常销书3年后就没有了。陈尚君教授介绍说,这方面香港台湾和我们大陆的书店不一样,10年内的学术书都能买得到。这些书还不断出新,不断出新的版本,可见他们有品牌意识。

  出版的媚俗和拜金

  教授们不约而同地指出当下出版存在两大弊端:媚俗和拜金。胡守钧教授认为,到书店里看看,教你发财的书很多,书也越做越豪华,有的还镀金,做金箔书,这是媚俗。不仅出版界,媒体的问题也不少,全国那么多财经节目,有财富人生,为什么就没有文化人生和学术人生?书是传承文明,反对媚俗拜金,现在这四个字妨碍了我们出版业的发展。

  周振鹤教授提出,出版社是要赚钱也要赚名,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最好一本书印10万册。不是每本书都能印10万册的,比如,学术书怎么可能人人看得懂?国外一些书印数不多,但价格高,有特殊的读者需要,不怕你不买,照样赚钱。学术书和普通书是不一样的。

  王光东教授则认为,出版界一方面传承文明,一方面又要赚钱,这是一对矛盾。比如80后的小说,有些纯属“瞎说”,我读了几本之后发现实在是不像小说,可是卖得很好。对于出版界来说,如何统一这对矛盾是最大的问题。

  本报记者 姜小玲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