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瑞典老人向南博捐赠“海底瓷器”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09:36 南京晨报

  一千多年前,中国就被视为“瓷器王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大量的瓷器不断销往东南亚、西亚及欧洲各国。在海上运输的过程中,装有大量中国瓷器的船只因各种原因沉没在海底。近一二十年来,这种外销瓷不断被打捞出水,引起了国际各方面的关注。昨天下午,来自瑞典的StenSjostrand先生专程来宁,将他在马来西亚海域打捞出的一艘中国明朝万历年间的沉船里的数千件瓷器中的七件,捐赠给南京博物院。 来宁捐赠海底“外销瓷”

  据了解,StenSjostrand先生曾在东南亚度过了30年的职业生涯。一直以来,他对过去数千年的海上贸易与瓷器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从1995年到现在,他与他的打捞船队在这片海域共找到了9艘沉船。从中,他们共打捞出数以万计的古代中国的外销瓷。2003年,他从马来西亚海域的一艘中国明朝万历年间的沉船里,打捞上3400多件瓷器。此次,他从中挑选了7件青花外销瓷器赠送给南京博物院。据南博瓷器研究专家程晓中介绍,这7件瓷器分别是一只青花葫芦瓶(惟一的陈设器)、四只青花碗和一对青花盘。其中,这两只青花盘上的图案相当特别,考虑到当时外国人的审美理念而专门烧造的,是典型的外销瓷(又称“克拉克瓷”)。程晓中表示,这批东西对研究中国古代瓷器的外销历史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程晓中介绍说,中国的外销瓷生产至少始自唐代,尤其是明清中期大量销往欧洲及东南亚和日本。当时的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欧洲十分畅销。中国外销瓷的繁荣,一直保持到十九世纪的最初二十年。后来由于日本和欧洲瓷业的发展,而我国瓷业渐渐衰落,瓷器的外销也就每况愈下了。近些年来,从沉船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在国外成千上万件,这些外销瓷一般都是生活用瓷,而且一般都是专门为外国人定制的,图案多色彩艳丽、浅显,很多藏家认为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随着国内明清瓷器逐渐消耗,这些外销瓷精良的工艺和完好的品质显露出来。海底瓷器到底归谁有争议近年来,海底沉宝归属权成了一个国际上有争议的话题。那么来自中国本土的海底宝藏究竟该归谁所有呢?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处的何戍中处长认为,虽然各国法律各有不同,但是总的来说,大部分国家均宣称对位于自己领海内的海底宝藏拥有管辖权,而对于遗存于外国领海的其他海域以及公海区域内的起源于中国的文物,中国享有辨认器物物主的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目前,中国海底文物严重流失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国有关部门的注意,正在着手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遏制这一现象。 为年终来华拍卖造势

  为什么StenSjostrand先生会向中国的博物馆捐赠瓷器,一位知情人士无意中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原来,在今年年底,这位瑞典老人极可能携带一大批从海底打捞上来的中国外销瓷器,来北京举办一场专门的拍卖会。此次向南博捐赠瓷器的仪式搞得声势这么大,就是为年终的这场“外销瓷”专场拍卖会造势。据了解,一件直径大约10厘米的明代外销青花盘和一件与之相配的小碗,在国内标价是四五千元,但由于近年来,在东南亚的海底接连打捞出数量巨大的外销瓷器,国际上的价格立刻就降了下来,国外恐怕连这个价钱的一半都卖不出去,但在国内,由于数量稀少,这个价钱却并不贵。 花絮 瑞典老人南博“班门弄斧”

  Sjostrand这次捐给南京博物院的是发现于2003年的明万历青花瓷器,共7件,全部是外销瓷器,经济、艺术价值都不高。可是Sjostrand对此并不了解,得到这些“精品”后,他如获至宝,经过多方联系,他非常郑重地把这些自认为是“国宝级”的文物捐赠给南京博物院。可他并不知道,南博收藏的明清官窑瓷器共有10万余件。他这次捐赠的这7件瓷器和南博的藏品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见Sjostrand洋洋得意,南博徐湖平院长坐不住了,就特别安排他去库房看看南博院藏的明清官窑瓷器,让他明白什么才是顶级瓷器。在库房里,这个瑞典老人一看到东西,立刻傻了眼。一件件完美无缺、艺术精湛的官窑瓷器让他大开眼界。Sjostrand盯着那些官窑瓷器精品,眼睛直发亮,嘴上不住地说:“verygood!”而对于自己捐出的“精品”瓷器便不好意思多提了。

  作者:宋展云 韩红林

  (来源:南京晨报)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