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工厂里的“故事王”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07:5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一只绣花鞋》是我年轻时就熟悉的手抄本。不知为什么,我一想到这个书名,全身就弥漫着一种讲不清的阴冷。

  与宝瑞先生见面还是在三年前,因为他主编了一套作家散文丛书。见到他时,我多少有些吃惊。他个子高高的,十分魁梧,方正的脸,浓眉大眼,皮肤十分白皙,一派旧有的富贵人家的神气。这与《一只绣花鞋》的感受落差很大。

  而后,我们常有联系,我又感到在他的骨子里,总洋溢着一份现今很难寻到的一份纯粹挚真的浪漫性情。也许,这就是作家吧!

  ——韩春旭

  我出生在北京,从记事时起,我们一家人就居住在北京东城区喜鹊胡同10号大院里,一直到1975年才离开。10号大院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一共是三进院落,住着十余户人家。据说,抗战之前这里是一对年轻的日本夫妇居住的地方。又据说,有一天,人们发现这对日本夫妇被人杀死在浴盆里。抗战胜利后,这所凶宅才变成普通中国百姓居所,而住的人也很杂,有知识分子,有工人。我家住的是二进院的东厢房,原来是日本人家的厨房,一大一小两间屋子,很小。院子的厕所在三进院后面,每次上厕所都要穿过悠长的回廊,在很多家的窗户前经过,才能到那里。厕所的灯也不知被哪个坏小子打坏了,门也破了,一到晚上,漆黑一片。所以,由于小的时候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我对院子里居住的形形色色的人都观察得很仔细。

  在10号大院的三进院里,惟一的一幢两层的建筑就在我家的对面,也就是二进院的西厢房。二层的住户姓王,女主人带着两个女儿和父母一起生活。对面的这幢灰色的二层小楼,对我来说是最神秘的地方,因为就在我家的对面,所以我总是注意观察她家的情况。但是,她家窗户上的所有布帘子总是遮挂得严严实实的,一年四季都一样,外面的人根本无法看清里面。只是王老师的两个漂亮女儿总是站在二楼的栏杆旁眺望,我叫她们姐姐妹妹,她们若有所思的样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通往王家居住的二楼的木楼梯,一般不让别人上去。有的时候,我就站在楼梯口向上看,但从来不敢上去。王家有一个经常出去买菜的驼背老婆婆,从楼上下来的时候,总把楼梯地板踩得嘎吱嘎吱直响,我一听到这种奇怪的声音,就忍不住出去张望。

  这些人,使10号大院充满了神秘的感觉。在日后我创作《一只绣花鞋》故事时,王老师的两个女儿就成为了故事里黄家姐妹的原型人物。

  左邻唐家,住得是一条窄窄的院落。户主原是开滦煤矿的资本家,他满头银发,长得威严阴冷,他的腰有毛病,经常拄着拐杖,在门前晒太阳。他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大女儿厚道谦和,二女儿是教师,文雅恬静,三女儿比较摩登。唐家三姐妹后来成为我小说中白家三姐妹白蔷、白薇、白蕾的原型人物。

  10号大院西临一处西洋式建筑,很神秘,院子有围墙,围墙上有铁丝网,院子里有花园,可以看见里面的古槐树和秋海棠,开花的时候,飘来淡淡的幽香。西洋式建筑的主体是一幢二层的小洋楼,有地下室,这就是我后来创作《一只绣花鞋》时描写的梅花党北京总部的原型建筑,抗战时期是日本驻北平领事馆,“文革”期间某部的副部长居住过,那座院子让我觉得非常神秘,它的地址就是土地庙下坡7号,实际上是3号。

  可以说,喜鹊胡同的10号大院以及大院周围的一些建筑使我萌生了诸多丰富的想像,除去冬天天气冷之外,其它几个季节里,我几乎每天都坐在门前母亲种的葡萄架下,写故事。

  1969年3月1日,我被学校分配到北京最东南的北京铁合金厂工作,直到1979年3月1日考上大学,我在工厂整整呆了10年。报到之后第一天的晚上就要上夜班,一上炉台,我就愣住了,只见炉火熊熊,温度特别高,即使是在冬天也让人汗流浃背。工厂厂房是半开放式的,风一吹进来,滚滚的烟尘和炉灰四处飞扬。后来,我在炉前工作的时候,经常坐着背唐诗宋词,不知不觉间,飞扬起的炉灰洒满全身,确实有了一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进入工厂工作之后不久,我就被调到301号炉甲班,做生产班长,班里有十几个人。这些工友很有意思,有“小爬虎”刘稳、“侃爷”李万安、“小才女”尚丽荣、“老渔翁”冯佑、老金师傅……

  实际上,从1970年起,我就已经开始给工友们讲各种故事。那时工厂的工作特别累,而且我们是三班倒,上夜班的时候最难熬。我当时作为生产班长,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大家干活儿的积极性,特别是上夜班的时候大家都是爱犯困,于是,我就给大家讲故事。我现编现讲,特别吸引人,大家都把眼睛瞪得溜圆听我的故事。到该干活的时候,我就结一个扣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大家抄家伙干活!”于是,大家吆喝一声拿起工具开始干活了,就这样,讲故事提起大家的精神头,我这一讲就是10年。由于大家都爱听故事,劳动的积极性也被带动起来了,所以我所在的生产班组几乎年年都是厂里的班组生产冠军,因为所在的班组生产上的业绩也“平步青云”,我就当了车间团总支副书记,也是每年的先进生产者,可见在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的时代里,文学对人们产生的巨大影响。

  我最初讲的故事流传最广的,就是关于梅花党的系列故事,包括《一只绣花鞋》、《火葬场的秘密》、《一幅梅花图》、《金三角之谜》等。我写的这个故事,主要是描写国民党特务潜入大陆,准备反攻大陆的时候,我党进行反特工作的故事。故事引人入胜,我也就有了现编现讲的积极性,同时将梅花党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文革”时期独特的手抄本。

  张宝瑞简介

  张宝瑞,男,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金蔷薇文化沙龙主席。著有《一只绣花鞋》、《梅花党》、《落花梦》、《叶飞三下江南》、《绿色尸体》等。他又是我国当代内地武侠小说代表作家,代表作《醉鬼张三》、《八卦掌董海川》、《太极奇侠传》、《东归喋血记》、《形意游侠录》等。金庸、梁羽生、萧逸都对他的武侠小说给予很高的评价。他描写当代中青年知识分子情感历程的长篇小说《你到底想要什么?》、《人为谁活着?》、《夜香》等也受到读者青睐。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