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中国电影的好莱坞时代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2:32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肖煜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电影为中国电影史写下了最灿烂的一页,由上海制作出品的电影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也造就出一批著名的编剧、导演还有众多至今让人耳熟能详的电影明星。在中国电影没有国家的支持,并经历着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当时的上海电影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被人们看作是“中国电影的好莱坞时代”。

  20世纪三十年代左翼电影的辉煌

  20世纪三十年代,以田汉、夏衍、阳翰笙等为主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加入到“联华”、“明星”、“艺华”、“电通”等影片公司,形成了一个进步的现实主义的电影流派———左翼电影。1933年2月9日,由左翼文化工作者和进步影人组成的“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正式成立。这一年,中国电影制作达到一个高峰,全年出品电影70余部,具有左翼和进步思想的影片达三分之二,被称为“中国电影年”。其中的代表作是孙瑜的《小玩意》、夏衍指导的影片《狂流》以及《春蚕》。这些影片题材大大开阔,描写农村阶级斗争和城市工人斗争生活的作品,开始进入到电影领域里来。它们以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新的内容、新的风格,促使上海电影面貌为之一新。

  1936年2月,上海电影界勇敢地提出了“国防电影”的口号,认为在当前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电影工作者应该以电影为武器,来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服务。第一批国防电影有《狼山喋血记》、《王老五》、《壮志凌云》、《夜奔》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37年诞生的由袁牧之导演,周旋、赵丹主演的《马路天使》以及由沈西苓导演,赵丹、白杨主演的《十字街头》。

  这些影片大胆反映社会矛盾,真实描写民众生活,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呼声。使中国电影首先开创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流派。

  20世纪四十年代新现实主义的发展

  三十年代以后,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到四十年代后半期产生以史东山编导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蔡楚生、郑君里编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沈浮编导的《万家灯火》,陈白尘、郑君里编导的《乌鸦与麻雀》和李天济、费穆编导的《小城之春》等一批经典之作,形成中国电影艺术又一次高潮。

  这些作品绝大多数真实描写了抗战时期和战后国统区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反动派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其思想倾向性和艺术真实性的统一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走向成熟。

  那时星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电影,造就了中国第一代电影明星,他们五光十色的银幕生涯和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都成为一段历史的印迹。1933年《明星日报》陈蝶衣发起举行的“影后大选举”,评选结果,胡蝶夺得影后的桂冠。此外,金嗓子周璇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扮演的歌女小红演唱了至今仍广泛流传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自此引出流行音乐与电影的渊源;有野猫之称的王人美,以纯洁朴实的造型,泼辣大胆的表演,向三十年代充斥银幕的脂粉气和矫揉造作发起挑战,受到青年学生的热爱;被称为“中国的嘉宝”的阮玲玉堪称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其25年的短暂一生,却成就了流传百年的戏梦传奇。在1932年到1933年间《电声日报》举办的电影评选活动中金焰在男星中排名最高,获得“影帝”的称号,他的言行成为当时青年人模仿的对象。

  四十年代的星空更加璀璨,众多的影星将影片中的经典形象植入民心:秦怡在《无名氏》中饰演的国英、黄宗英在喜剧《甜姐儿》中的洒脱表演、张瑞芳主演《松花江上》中的农村女性、白杨在《十字街头》中扮演的充满幻想的青年女性、上官云珠饰演或妖俗或善良端庄女性、舒绣文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饰演的泼辣自私的交际花王丽珍……

  炮火轰鸣的河北大地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在上海电影蓬勃发展,向国际化迈进时,华北大地上正在遭受着战乱和炮火的洗礼。坚强不屈的河北人民在同敌人进行殊死抗争、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和事迹。

  白洋淀里神出鬼没的“雁翎队”、聪明机灵的小八路张嘎子、抗日英雄王二小、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以及打得敌人团团转的地道战等,此时的河北大地正经历最痛苦的灾难和最艰苦的斗争,河北的电影业也因此停滞不前,但发生在河北大地上的感人故事却为今后的文学和电影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真实和宝贵的素材。不但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中国电影创作奠定了厚重的基石。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北电影活动

  1931年,唐山市“国民电影院”由茶园改建而成。同年,张家口、秦皇岛两市也开始放映电影。1932年,天津新美电影公司包租了开滦各矿的放映。同年,衡水枣强县建立了“星华剧场”。1934年,唐山开办了“天宫电影院”。1935年,张家口建成“庆泉戏院”,后改为“世界馆”专映电影,1949年又改为“民主电影院”。直到解放前夕,河北省只石家庄、唐山、张家口、保定、邯郸等市有10多家破旧的影院。

  日本入侵后,电影业不少是由日本人直接经营。当时石家庄的永安电影院、石门剧场、劝业场专映日本影片。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家口成为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大批文艺、电影工作者云集张家口,1946年7月,国民党进攻解放区,解放军撤离张家口。同年10月,转战来源县,成立了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华北电影队,为解放区群众放映电影。

  逸事堂

  1933年老版的《夜半歌声》上映,出品影片的新华公司老板张善琨在娱乐界长袖善舞,时称“噱头大王”。为配合影片上映,他在闹市区的新世界与国际饭店间,悬挂了一幅八层楼高的巨大海报。海报画面上极尽渲染阴森恐惧之氛围:男女主人公互相手拉着手,四目睁得浑圆,表情惊悸失态;广告下方是一个老态龙钟的婆婆,弯腰驼背手持蜡烛……更轰动的是,没过多久海报的下角就裂开了,当风吹来时,持烛的老太给人一种前后摇动、烛光忽明忽暗的恐惧感。据说有母子二人路过此地,被这场景吓得魂飞魄散,竟昏死于地。此消息传遍了沪上的街头巷尾茶楼酒肆,新闻界更是大力报道,使影片尚未上映就先行产生了轰动效应。

  话外音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电影很多,也很好懂,大部分都和现实联系得很紧,可以说是真正反映了现实生活,它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反映现实是有很大不同的,我们今天反映的‘现实’其实还是选择过的‘现实’。所以当时的现实主义更有魅力,更打动人。”

  ———秦怡

  “文艺如果与时代相结合,文艺如果代表了人民的呼声,演员的心如果和时代脉搏一起跳动,这样的文艺必将给人留下永远难忘的印象。”

  ———张瑞芳

  大事记

  1930年电影《野草闲花》中的阮玲玉与金焰演唱的《寻兄词》第一次唱出了中国电影自己的声音。从此,中国电影开始有了自己的音乐和歌曲。

  1930年11月3日《电影检查法》由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与内政部会订而成。

  1931年1月《电影检查法》的《实施细节》公布,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电影检查制度开始。

  1931年3月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在上海公映,轰动海内外。

  1933年胡蝶被《明星日报》评选为“电影影后”。

  1934年,第一家专拍有声电影的左翼电影公司电通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

  1935年3月8日,著名女星阮玲玉留下遗书,服安眠药自尽,时年25岁。

  1935年电影《渔光曲》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故事片。

  1938年上海新华公司在香港拍摄了香港第一部国语电影《貂蝉》。

  1938年1月29日,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成立。

  1940年拍摄了《十字街头》等杰作的导演沈西苓病逝,年仅36岁。

  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诞生。

  1942年曾因禁映令中国影迷大感遗憾的《大独裁者》因中国与美国等结成盟国而得以上映。

  1947年11月石家庄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第二年1月迁往北平。

  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诞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