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厕所》风头正劲《火葬场》明年上马过士行:“厕所”与尊严有关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09:47 上海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邱致理)《厕所》,9月15日开幕的国家话剧院2005第二届上海话剧周中风头最劲的作品,票房已经遥遥领先于另两出京味大戏《生死场》和《红尘》。记者拨通了“怪才”编剧过士行的电话,对于这部充满京腔京韵的戏是否能在上海引起同样的轰动,过士行幽默回应:“这出戏说的是厕所的事,上海也有公共厕所,共鸣一定会有。”

  记者:当初怎么会想到把如此“新奇”的题材和道具搬上舞台?

  过士行:《厕所》的创作源于1996年在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一个厕所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段来自《圣经》旧约的记载:摩西带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后发布了一条训令,“掩埋好你们的排泄物”。我还曾在资料中看到过罗马有近3000个便坑的浴室,其中一个便坑刻着一句话:能够在一起排便的民族才是团结的民族。由此,启发了我写一部关于排泄的戏。

  记者:这个剧本你写了三年,创作中有什么曲折的地方?

  过士行:因为受厕所展的影响太大,第一稿我想写厕所文化,从摩西带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时代开始,舞台上不断出现厕所的模型,还有歌舞仪仗。但之后我觉得这个题材太大,不好把握,所以第二稿改成三个年代的中国厕所。

  记者:《厕所》是你《尊严》三部曲的第一部,“厕所”之于《尊严》的关系是什么?

  过士行:上厕所的方式使人丧失了尊严,《厕所》试图解释人要有尊严。折射到现实中就是人人要求尊严,但前提是自己要做有尊严的事,如果不尊重别人自己也得不到尊重。70年代到90年代,厕所环境变了,人们的尊严意识却没有建立起来,这种尊严需要建立在内心。

  记者:《厕所》被称之为“蹲着的《茶馆》”,有业内看了觉得《厕所》的艺术水准高于《茶馆》,你怎么看?

  过士行:《厕所》借鉴了《茶馆》的结构,以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三个时代的北京厕所为主线,描写了一个看厕所的人在这30年间和一些上厕所的人的接触。任何戏都会受到时代的局限,直接比不合适。

  记者:《厕所》的粗口台词曾饱受媒体渲染,你怎么看待?

  过士行:台词是一种规定情景中的人物语言,《厕所》讲的是一种生存状态和被尊重的问题,粗口是陶虹演的异类女孩在特定环境中的台词。

  记者:能否向上海观众透露一下你《尊严》三部曲的下一部?

  过士行:下一部是明年国话排演的《火葬场》(又名《活着还是死去》),试图表达人在走向天国的瞬间没有得到尊重。

  记者:你怎么看上海的话剧缺乏优秀编剧的现状和如今的话剧舞台?

  过士行:我知道80年代上海有很有名很有才气的编剧,三四十年代上海的话剧舞台曾非常领先,上海是一个会出好戏的地方。我觉得现在是泛话剧时代,呈现的元素很多,比如

小品化、
行为艺术
、音乐化的东西。但我还是想做本质一点的东西,靠语言魅力和演员表演吸引观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